《追风者》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电视剧,毕竟央视的剧,各路营销号都动起来了。但是在里面引用的诗词名句这一块,很少有人讲到它的点睛作用和bug。
1、
升官发财请走别路,贪生怕死莫入此门。革命者来。
这句话是魏若来在接受沈图南面试的时候,沈图南说,魏若来接口的话。
这句话呢,是孙中山先生说的,写在黄埔军校的门联上。
这也是沈图南和魏若来对理想追求的写照。
读来荡气回肠,特别有理想气质。
很可惜的是,电视剧里多次在国民党贪赃枉法的时候可以特写孙中山先生的照片,意思就是告诉观众:
你看看这群二货,对得起孙中山先生的寄语吗?
唯二记住这句话的两个人,最后都被国民党推向了共产党。
这也是这部《追风者》表达的核心:?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并没有继承先生的遗志为国为民,三民主义是好的,但是官员却以理想愚弄忠臣,国民党不是亡于共产党,而是亡于腐败。
关于国民党因为腐败而导致自身的衰亡这一点,全剧表达得很成功。
沈图南一心为国,结果却沦为四大家族内斗的工具,蒋介石明明知道身边环绕的都是利益集团,却不作为,心里完全没有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半点影子。
债券案和假币案让沈图南的信仰破灭,进入苏区看到共产党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现况,最终让他从国民党走向了共产党。
沈图南虽然不是官配男主,但胜似男主,他的人物塑造、转变和演技,完美诠释了全剧的意图。
2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这句话本是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里写的。
原文如下: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这段话现在经常被引用,也在《经典咏流传》中被传唱,每每念到,都让人觉得热血沸腾。
这是也魏若来在面对沈图南的面试中说的话。
表达了魏若来的一腔报国热情。
正是有这样的热情,他被沈图南赏识,成为上海金融界一颗即将冉冉升起的明星。
但是,时不与我。
不是他不行,是国民党制造的这个时代机遇不行。
魏若来不愿意做一个闭着眼睛同流合污的人,他无法像沈图南一样圆滑,明知道国民党高层中饱私囊而假装不知情。
从污泥中成长的普通人魏若来,来自江西农村的魏若来,他明白黄包车兄弟们的命也是命。
虽然,在央行收拾私有银行时,表现出了成长和可造之材,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离开沈图南,思考自己要选择怎样的未来。
这个角色的光环比《叛逆者》的男主角要大。
老实说,王一博的演技没有完全撑起这个角色,影响了这部剧变得更好,但是,最大的责任,还是编剧。
在前期有血有肉的魏若来,到了苏区以后,就变成了样板戏里的工具人。
基本上都是一颗红心跟党走,没有任何角色魅力。
出场就是,我懂,我知道,我开挂,我万能。
导致电视剧后三集相比前三十五集差了一个档次。
我们拍谍战剧已经是老法师了,同质化的剧情非常多,这几年出圈的除了《黎明之前》就是
《叛逆者》,电影也就是《风声》,听说《追风者》要出第二部,希望也能善始善终。
3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第17集林樵松看到魏若来跟汉斯喝酒的时候,在门口偷窥时,充满神往地回忆自己当年在黄埔军校的读书岁月时念的。
问题是,这是毛主席1925年写的诗词。
全文如下: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③,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林樵松是什么人?
黄埔出身,教官通共,导致他被牵连一直不得升职,被外放到上海。
他满心地恨意要杀光所有的共党,而毛主席,在电视剧开头的1930年,就已经是红一方面军的政委,蒋介石要缴匪,他就是蒋介石眼里的土匪头子。
林樵松念出毛主席的诗词,是完全不可能的。
这是实属编剧欠考虑了。
他完全可以让林樵松念一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将来自己功成名就,一定要再回到南京跟同学们顶峰相见。
这个bug太明显。
4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这句话是魏若不愿意跟谁沈图南做那个难得糊涂的官员,而要揭露金融黑幕,为还被污蔑的黄包车夫的真相,让老百姓看清国民党从根子上烂透了的真相时,说的话。
这句话来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当时林则徐虎门销烟利国利民,却被英国视为开战借口,清政府不但不维护他,反而让他当背锅侠,发配新疆,林则徐奔赴伊犁之前愤而写下此诗,其中这两句传位千古名句。
其实沈图南和林则徐的情况对比是很相似的。
沈图南一力为国筹钱,一为百姓生计,二为富国强兵,毫无二心,但是,阻断了四大家族中饱私囊,影响了他们荼毒百姓,最终还是要被利用成为背锅侠。
他力主央行,结果央行在老百姓眼里名声臭净。
其实,此时愤怒的应该是他,但是,结果愤怒的是魏若来。
可见,沈图南比魏若来,确实多一分官场的圆滑和忍辱负重的自觉。
他还有一分天真,觉得自己要为大局着想,国家的形象不能垮,老百姓还有指望政府来保护。
但是,魏若来就已经了然,国民党从根上已经烂掉了,这样的政府,处处与民争利,给民设圈套,你怎么还能指望它能救民于水火?
魏若来毅然决然抛弃了这条路。
而沈图南则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了什么叫:
如果路是错的,走得越快受伤越多。
两位心怀大家的人,都没有在大是大非面前珍惜自己,最终还是殊路同归,在大结局的上海交易所喜相逢。
5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大家很熟悉了,这是毛主席在1930年在大家士气低迷,怀疑红军是否能挺过去的时候,在信里写的话,给了红军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这也是沈近真在面对沈图男发现自己是共产党之后,大义凛然地说出的话。
这一段建议大家细看,是李沁的演技高光。
这个剧的导演拍别的一般,但是拍吵架都很不错。
无论是魏若来跟沈图南吵,还是沈近真跟沈图南吵,都拍得火花四溅,是理想跟理想的碰撞。
沈近真激烈地说出自己的理想和信仰,跟哥哥大吵一架,甚至愿意以此明智,最终,沈图南还是因为兄妹之情放走了沈近真。
他们没有等到革命胜利的时候再见,但是,沈图南在从国民党走向共产党的路上,绝对受到了沈近真的影响,这大概就是主席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整部电视剧的高光时刻,基本上都是信仰的极致表现和碰撞,其实也说明了导演的功力很有限。
因为,
感动观众的,不是导演拍摄的剧情,而是真实的信仰本身。
这是电视剧在吃历史的红利。
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如今的幸福,确实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看电视剧的时候,每每到了有人牺牲,观众会自动连接历史,而为牺牲感动,却不是被剧情触动。
这大概就是《追风者》导演功力不如《黎明之前》和《叛逆者》的地方。
对于观众而言,希望能在一大堆同质化的谍战剧里看到真正的有趣的电视剧,而不是历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