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母亲带14岁孤独症儿子跑货车:会养他一辈子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次)

在广东江门鹤山市桃源镇,有一辆货拉拉厢货车,每次跑单时,总是引人关注。货车驾驶位坐着一名身材娇小的女子,她戴一副眼镜,扎着利索的马尾,飒爽干练。副驾驶坐着一个寸头少年,他身材敦实,眼神却显出不符年龄的憨态。

这是35岁的货车司机田秀,和她14岁的儿子文文。几乎每天,田秀都会风雨无阻地带着儿子跑单。文文患有多动孤独症和癫痫,心智停留在3岁,每当妈妈下车装卸货,他便一个人坐在车上,自己听着音乐手舞足蹈。

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了4年。做货车司机,对田秀来说,是最“划算”的工作——既可以照顾孩子,又可以赚钱。她行驶在日复一日枯燥的跑单里,计划着养无法长大的儿子一辈子,也渴望着他能有融入社会的一天。

35岁母亲带14岁孤独症儿子跑货车:会养他一辈子

田秀

是14岁也是3岁

6月18日上午7时,天色已经大亮,这是鹤山市在夏季里难得的一个晴天。田秀在桃源镇的家中醒来,麻利地洗漱,到楼下给货车充电,到了8点,她准时登上货拉拉平台抢单。

这是田秀成为一名货车司机后,四年间的日常。她驾驶的是一辆4.2米的中型货车,主要接中小工厂的运货单。桃源镇及附近乡镇有不少工业园,这类工单不少。但这天是周二,相较周一,行情没那么火热。田秀紧盯着抢单页面,来单铃声一响,便立即点开工单详情,要迅速判断性价比,还要手速够快,才能抢到一单。

上午9点半,田秀接到了这天的第一单。“儿子,出门了!”随着她的吆喝,一个男孩从沙发上跳起来,很快冲到鞋柜换好拖鞋,做好了出门的准备。他身高1.6米,已超过田秀一个头,脸色红润,眼神却懵懂,表情尽显憨态——这是田秀14岁的儿子文文,患有多动孤独症和癫痫,心智停留在3岁。

文文喜欢出门,喜欢坐车到不同的地方去,田秀几乎每次跑车,都会带他一起。这一单接得不远,接了货送到隔壁镇的工业园,才花了一个小时。下一个合适的单子迟迟不来,田秀索性先带儿子回家,准备午饭——文文吃不惯外面的饭菜,只愿意吃自家的饭。

回到家,文文的爸爸唐生难得也在,一家人简单吃了个饭。来不及睡午觉,田秀接到了一个适合的单子,母子俩立刻又出发了。

这次接的是一个跨市运货单——要将一批帐篷伞从鹤山运到中山小榄,这样距离适中的单子,是田秀的首选。下午1时25分,田秀提前五分钟到达小榄的伞厂,办理好运货手续后,熟练地打开货厢门,将货车开到卸货口处,又按照工人的指引,将升降尾板精确地对准卸货平台,接下来,只要等待工厂的搬运工将货物装入货厢内即可。

一次装货一般要花上半小时,在这期间,文文就坐在副驾驶,一边吹空调,一边拿着田秀的手机看视频。文文不识字,但多动的病症让他钟爱吵闹的声音,播放的多是动感的音乐或ASMR视频。玩腻手机的时候,驾驶舱又成为文文狭小的乐园,他东摸摸车顶,西碰碰收纳箱,拍手哼歌……自己也能玩得很开心。

田秀工作时,文文就在车上等她

完成装货后,母子俩驱车前往小榄。卸货与装货的流程差不多,等忙完这一单,已经是下午4时许了。又是一个尴尬的时间,现在再接一单,就要错过晚饭时间;直接返程,就要空车回家,浪费这一程的车耗。这一天,田秀选择下午就回家,因为第二天要参加公司安排的一个活动,她决定提前下班一回。

从摆地摊到跑货车

此前的许多次,田秀都舍不得跑空,宁可再接一单,忙到深夜十一二点才返程。回到家,她也没法立刻休息,还要给孩子煮好饭,洗好衣服,才能躺到床上。

这样的行程虽然疲惫,但很划算——田秀总是在计算,从文文确诊为孤独症儿童开始,就一直在平衡孩子和自己的人生,尝试寻找一种最具性价比的解法。

故事要从田秀“南漂”说起。她是湖北黄冈人,二十一世纪初随着打工大潮来到侨乡江门,在这里认识了从四川南下念书、工作的丈夫唐生,两人在鹤山成家立业,不久后生下文文。

不料文文快到2岁时展现出异常的一面,迟迟不会说话。田秀夫妇将他带去就诊,医生说这是多动孤独症,即在社交、语言、行为和兴趣方面存在障碍,同时又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等问题。两夫妻立即让文文接受了行为干预,但直至6岁,文文的情况仍未好转,加上每个月的治疗费用较高,家里又生了二胎,资金周转不灵,文文没再上过学。

随着年龄增长,文文的精力越发充沛,时不时会大叫、大笑、跳跃。他能听懂别人的指令,却不能组织语言。他生活在自己的小宇宙中,不能理解社会秩序,对于陌生人,也往往难以掌握社交距离,有时令人感到冒犯。

“那能怎么办?自己家的孩子,没办法。”田秀常常说这句话。作为文文最亲的人,最依赖的对象,她也承担了最多照顾文文的责任。在成为货车司机之前,田秀没上过班,也没进过厂,而是摆了很多年的地摊,就是为了同时兼顾孩子和赚钱。疫情之后,田秀转做物流管理,接触到不少货车司机,便又萌生了转行的想法。

田秀正在协助搬运工装货

一开始,家里极其反对田秀去做货车司机,原因很简单,“要做这行,就要先买车,投资挺大的。而且当时觉得网络平台可能没有那么稳定,风险挺大的。”唐生说。除了他,家里的几位老人也不看好做货车司机的前景,家里一度因此爆发过争吵。

从误解到谅解

但田秀骨子里就有那么点黄冈嫂子的倔,胆大,不服输。她不顾家人反对,贷款7万多元买了一辆面包车,并通过车行介绍,当上了货拉拉司机。

这对田秀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职业体验,入行的前两个月,她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有过迷茫,也有过焦虑。幸运的是,疫情防控期间正是货运物流的发展期,借着这股东风,她很快证明了自己的选择没错。

到2023年,田秀已经成长为一名老道的货车司机,根据客户要求,她将驾驶的中型面包车换成了更大型的4米2厢式货车,这样一来,她能接的单子更大,单价也更高。

货拉拉平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平台上,开4米2厢式货车车型的女司机并不算多。截至目前,田秀已跑了约三千个工单,拒单率为0。田秀非常勤劳,用户对她的评价也非常好。现在,田秀一个月能赚两万元钱,刨去买车的成本,也能有七八千元支持家庭。

田秀用自己的拼劲,将家人的不理解转化为支持。2022年,在田秀入行两年后,唐生也成为一名货拉拉司机。2023年,田秀的哥哥继承了她置换下来的面包车,接力开始跑货车。

田秀也坚持了她最初的目标整整四年——一边照顾文文一边赚钱。她的客户们不少都知道文文的情况,并表示谅解。

这种谅解,往往是从误解开始的。或许是由于特殊的身体素质,文文有尿频的毛病,常常要上洗手间。一天田秀带着他到工厂装货,一个没看好,文文便从车上跑下来,直接在工厂内的排水沟处撒尿,把众人都吓了一跳。田秀连连道歉,又解释了文文的不同寻常,工厂负责人听了之后,不仅怒气全消,之后还对田秀多有关照,优先指定她接单。这样善良的客户不止一位,几年下来,田秀也和他们成了亦商亦友的关系。

田秀和文文并肩回家

货拉拉平台方面也针对文文的特殊情况,为田秀提供了一定的帮扶。去年7月,文文在等红灯时跑到路边撒尿被路人拍下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平台关注到后,找到田秀了解情况,最终没有做出处罚,而是持续关注其个人情况,并为她与关注自闭症群体的爱心人士牵线搭桥。

渴望上学机会

当然,他人异样的眼光总是无法避免。田秀遇到过看到文文个头大,就使唤他帮忙卸货的客户;也接收到过嫌弃文文的目光。田秀也试过,文文在她装卸货时突然跑到别处,她拔足奔跑,才把孩子追回来,从此每次她下车,都需一心两用,分一半注意力关注着文文。

田秀很清楚,在他人眼里,文文可能是个“可怕”的孩子。因为即使在自己的母亲面前,他也有很多“讨厌”的时刻,当他不分时刻地乱跑乱叫时,田秀也感到过疲惫。

但田秀没有责怪过这个无法长大的孩子。因为她知道,文文心里没有恶意。他会帮妈妈拿鞋子,会帮妈妈晾衣服,会在妈妈开车口渴时给她喂水,会揽着妈妈的肩膀一起走路……

哪怕是很简单的事情,已经是文文可以给予母亲的力所能及的回报。每次文文递了水,系好了安全带,田秀都会夸奖他,“做得好,儿子,就是这样。”

田秀只是担忧,随着年龄增长,文文将越来越成为异类。他该如何在社会中立足?她最大的愿望是,文文还是可以读一些书,懂一些基本常识,尽量成为一个“正常的人”。

今年6月,田秀参加了货拉拉“平凡之光魅力司机”评选活动,在报名词中第一次写下自己和儿子的故事,并最终当选“魅力司机”称号。他们的故事通过媒体曝光后,有孤独症公益教育机构联系她,表示也许可以为文文提供上学机会。

田秀曾经设想过最坏的打算,如果文文一辈子“3岁”,只能不自控地乱叫乱跳,甚至更坏,精神进一步恶化,她便买一辆房车,带文文云游中国,住在偏远的、尽量不打搅他人的地方。“反正文文喜欢车。”田秀说。但她也为这种假设设置了很多前提——要等攒够钱,要等女儿长大成家立业之后,这才是“走投无路的选择”。

田秀开车时,文文在旁边看视频

如今文文有了就学的机会,这让田秀振奋起精神。她积极地与各方对接,整个6月都异常忙碌:在跑货车之余,她接受了很多采访,还开始学习剪视频,一次又一次地讲述自己和文文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机会,让更多的目光看到文文,以及和文文一样的孤独症孩子,为他们寻找更多融入社会的机会。

土拨鼠拨土 发表评论于
伟大的母亲,并为那些善良的人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