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吃瓜,一边感慨牛马的生活每况日下,一边感慨这届网民人均福尔摩斯,八卦的能力属实太强。
哪怕头部券商的PR高强度加班、超水平发挥,也hold不住汹涌的八卦潮水。
一半天的功夫,少爷的背景、B站讲初中数学的视频,公众号赞美父亲的文章,以及各种敏感信息,都被扒了个底儿掉。
领导震怒,要给牛马们加班普及合规课,小红书成了重点点名对象——
总之就是,少发疯,别惹事。
吃瓜之余,我也不禁后怕——
得亏我没出啥大瓜,不然要是被这届网友精准定位,把我的那些高质量的视频浏览记录、网页浏览记录都扒出来。
就算没死,我也没脸见人了。
现代社会,被压抑的牛马越来越需要发疯,以前朋友圈、微博都扮演着发疯的功能,但因为加的人越来越多,对这些Social
Media来说,Social的属性越来越强。
大家在这里分享自己的金玉其外,甚至拿来做向上管理的工具,而留给真实的自己,那个尽情发疯,真实表达自己的地方,越来越少。
明星等公众人物也好,被放大镜监视的金融人也罢,越来越失去了“朋友圈自由”。
把朋友圈锁掉的人越来越多
大概是十年之前,应该是微博估值相对较高的那段时间。
那时的明星微博,在今天看来是无比自由的。
可能是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平均素质直线下降;
可能是自媒体大发展之后,吃流量生意、搞大新闻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容易被带节奏,社会风气越发极端;
可能是监管强度越来越大,反正大家出于保护自身人设和商业价值的目的,开始经营自己的社媒和人设。
滤镜是维持住了,但也失去了“发疯”、表达真我的权利。
金融圈,虽然大部分人没有顶流明星的收入,但因为活在强监管和各路媒体老师的放大镜之下,对社媒的管控一点也不轻松。
6月7日,那是端午节前的周五,某传闻退薪的投总在朋友圈发了个哈耶克的朋友圈,主旨与自由和保障有关,立刻引发广泛传播。
可以肯定,那个端午节,公司PR一定是在加班和提心吊胆中度过的。
操着卖白粉的心,但根本就赚不到那个钱。
针对各种潜在的舆情危机,也有基金公司的PR对我说过TA的方法——
防患于未然,第一时间就得给基金经理提要求——把?的朋友圈,都给
我关了。
于是,为了避免断章取义和过度解读生出的麻烦,基金经理纷纷关上了朋友圈,也越来越避免在公开场合讲话。
言多容易必失、不做才能不错。
有事打电话,不要发消息,避免留痕,省的被选出来,让你写报告去解释。
上世纪,乔治奥威尔在《1984》里描绘了一个反乌托邦的世界。
在那里,每个人都需要保证自己的内心100%的忠诚、纯洁,要能够放在阳光下,经得起检验——因为“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
虽然是政治惊悚小说,但今时今日,自媒体和道德法庭俨然已经成了新一种的Big
Brother,盯着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如有异动,就搞个大新闻出来。
大家都像在互联网裸奔,也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水清无鱼
我们,总是特别重视道德的约束,搞不好,“公序良俗”就成了一个不好定义的边界,成为被全网攻击的对象。
比如金融,给大众的印象过于纸醉金迷,领导就提出了净化八小时以外生活圈、朋友圈的要求。
我不知道金融这个先天离钱近的地方能不能做到,就说你我,月薪4000的牛马,就做到了,净化自己的社媒和内心世界了吗?
我们的私生活,都经得起道德和阳光的审判吗?
刘慈欣曾经写过一篇科幻小说,叫《镜子》。
说的是,有这样一个超弦计算机,可以在原子级别模拟整个宇宙,一次一次的实验,可以帮我们观测无数个宇宙的诞生到毁灭,并帮我们找到此刻生活的这个宇宙。
然后通过检索,可以准确定位,每个星球上,每个国家中,每个人,刚刚干了什么。
书中写,某个公子哥花着他爸的银子在美国留学,此刻正在酒店里乱搞。
相当于,直播。
就是这个超弦计算机,带人类进入了“镜像时代”。
全人类将面对着一面镜子,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能在镜像中精确地查到,没有任何罪行可以隐藏,每一个有罪之人,都不可避免地面临最后审判。
也就是说大家无形之中都活在“目光”之下,只要想,自己干的糗事都能被看到。
那是没有黑暗的时代,阳光将普照每个角落,人类社会将变得水晶般纯洁。
你们猜这个小说的结局是什么?
未来世界,人类消亡了,在人类遗址中翻找当时的照片,发现人们都有着完全一致的表情,庄重而肃穆;麻木而平静。
人人做圣人,人人在镜子面前扮演自己的角色。
最后的话
我们这代人,活得很累。
上班要演,下班还得演;跟陌生人要演,跟熟人有时还得演。
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圈变成了3天可见+美照置顶,只剩下了岁月静好,大家都在镜子前,小心翼翼地扮演自己。
所以,珍惜今天还能在朋友圈发疯的人吧——
至少,TA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