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年轻人,开始花钱买班上
文章来源: 最人物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互联网曾流传一个笑话:
公司没有钱维持运转,员工面临失业风险。解决现状的方式是:打工人付钱给公司上班,这样公司能继续维持运转,打工人也不用失业。
听起来天方夜谭,如今段子照进现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花费好几万购买实习机会,并且没有任何薪水。
求职焦虑钻入社会的每个毛孔,大学生们在校园时就需要提前为毕业求职做准备,实习成为增加简历含金量的重要方式。
行业头部公司实习岗位有限、学生需求量大,供不应求的现状滋生了求职中介发展壮大。
求职公司收钱、公司白得劳动力、学生付费给自己买了一个打工机会,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确实形成了奇妙的闭环。
如今付费内推在社交平台上已经臭名昭著,但仍有许许多多学生,心甘情愿、源源不断地将五位数的钱转到中介账户上。
经过三个月的拉扯,祝青终于让求职中介松口,答应退还他85%的报名费。
祝青从大学本科开始就在美国学习,如今是密歇根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研一学生,他原本的计划是留在美国工作,但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美国的谷歌、微软等互联网头部公司裁员、缩招。祝青不得不兼顾国内和国外的求职。
祝青下载了国内常见的求职软件,将自己的英语简历翻译成中文,花费一个月投递上百封求职申请,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复。
今年2月的某个深夜,祝青正刷着B站的视频,发现首页的视频推荐栏里有一份求职中介的广告,图片是金光闪闪的各大厂logo,仿佛说着“选择我们,你就能进大厂”。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祝青填上了自己的名字和联系电话。
一小时后,祝青收到了求职中介的好友申请和电话邀约。半小时的通话中,祝青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对方信誓旦旦保证只要报了求职辅导,一定能在祝青要求的五月前找到让他满意的实习,并暗示自己拥有大厂内推资源。
内推指通过内部员工推荐,直接把简历送到HR的邮箱,有些公司的内推可以免去笔试步骤。部分内推的潜台词是直接一步到位,内定名额。
正值美国半夜,中介又言之凿凿,“他们太懂我们学生的需求了”,电话结束,祝青立即向中介转账19000元。正职的求职辅导费用为29888元。
图片来自于《我,到点下班》
求职中介在各平台上随时可见,最常见的推销方式之一是发帖称:有免费的内推名额,需要的人在评论留下“dd”。这样的帖子一旦发出,迫切寻找实习的学生们总会在长长的评论下也留下自己的信息。
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目标客户的中介们,挨个私信留下评论的用户,推销自己的产品。
有些在网上做“揭露付费内推”的账号同样是求职中介,一边通过测评付费内推获得流量,一边得到用户的信任打广告。
因为自己的朋友在求职中介工作,小忻偶尔也在互联网发布有关付费内推实情的帖子,曾有粉丝私信她反映了一种新的情况:
学生向大厂投递简历后,收到陌生人添加微信的通知,对方表示在简历池里看到学生信息,可以为学生提供内推链接帮助投递和查流程,并推荐实习老师。
有位学生曾收到两位陌生人的好友申请,一位只能提供简历修改、复盘面试的服务,另一位则可以让学生“一步登天”,提供用金钱就能换取的内推名额。
学生们向大厂投递的简历,但在某个环节,个人信息被大厂内部员工泄露给求职中介。
Juna是位正在准备留学申请的大三会计专业学生。
今年寒假前,她所在的留学中介一直催促她找实习,并每次都在电话里强调:“你这样的双非本科,没有实习经历,几乎没可能申请到好学校。”
Juna的学校
因为实习时间短、双非本科、大三学生等条件限制,Juna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实习。
留学中介适时为她推荐了付费内推,用四万元可以换金融头部公司的一个月线上实习名额。
Juna拒绝了这个价格高昂的名额,却得知自己学习雅思的机构同样出售实习机会,线上实习一个月、支持背调,价格为一万五千元,线下实习则为四万。
这次,Juna付款了。
在面试之前,Juna只用付五千元保证金,面试未通过保证金可以退还,通过则补尾款。
付完保证金后,机构马上给Juna安排了第三天的快消品牌头部公司面试。
面试是在电话里进行,一共持续了半小时,面试官询问的问题和Juna在网上收集到的该公司面试题库重合,她按照自己提前准备好的答案回答了对方。
面试两三天后,Juna收到了面试通过的回复,她揣测内推面试只是筛选掉态度不端正的学生。
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中,Juna一直在飞书群里工作。群里除了她,一位是带教老师,即当时的面试官,一位是求职中介,另一位是给她开实习证明的员工。
在飞书上,Juna显示的身份始终是个人用户。
祝青和Juna的情况则不相同,付完款后,中介给他推来另一位实习指导老师。
在第一次和中介咨询时,祝青将自己的简历发给了对方。他原本的简历是为申请国外公司准备的,完全不知道国内的简历标准是什么,屡屡投递简历失败后,更加怀疑自己的简历存在问题。
中介看到简历后,表示“你这个简历完全不行,你报名我们的求职中介,我们会给你提供专业的简历修改和面试辅导。”
这是吸引祝青的重要条件,但在第一次接受所谓的简历辅导时,他就打起了退堂鼓。
图片来自于《我,到点下班》
对方发给他一个表格,让他填写个人信息。祝青有了不好的预感:莫非对方就是根据我填写的资料为我编辑简历吗?
预感成了真,对方传回来的简历和他填写的信息基本没区别,除了对方因为篇幅缩减了部分祝青填写的内容,但原本信息表里的错别字都一比一地保留下来。
工科生的简历通常都在软件text上制作,学生输入内容,text会自动排版成标准格式。中介传回来的简历,最下面几排字被扭曲地挤压在一起,和前文的行间距明显不符合。
祝青怀疑对方只是将自己的个人信息粗暴地塞入word简历模板,购买该中介服务的学生们,大概共享同一套丑陋的简历模板。
除了修改简历,中介给他发来一个表格,里面收集了符合祝青需求的岗位,并附以报名链接。
当祝青点击链接后,发现跳转到了不同的求职平台、或者公司官网,且一大半职位他早已投递过。
国内头部公司的实习有四道门槛,一次笔试和三次面试,繁琐、效率低、且每一道门槛都有求职者扑簌簌地被扫入淘汰之海。
祝青报名求职中介后,情况没有好转,中介除了每周定期更新在各软件上搜集到的求职信息外,就是在祝青抱怨没有进展时,安慰他再等等总有机会。
在面对阿里巴巴的招聘信息时,祝青强烈要求中介履行职责,给自己提供内推链接。中介以自己正在联系关系为由一拖再拖,终于在一周发来链接。
点开链接,网页里有一张阿里员工的照片,和他的姓名(名字被星号隐藏),祝青在投递栏发送了自己的简历。
当能力和资历不如祝青的朋友收到笔试题后,祝青感到被中介耍了的愤怒。满足基本条件就进入笔试关卡,既然通过正常途径投递简历的朋友能到达第一关,那祝青也应该是合格的。
祝青发现自己根本没法确定中介从什么途径取得了内推链接,或许只是复制粘贴了社交平台上某位陌生人广而告之的网页,祝青投递的简历不要谈是否被陌生人内推,连是否放入简历池也是未知的。
“我不知道实习内推对别人是否有帮助,但对我不仅没帮助,甚至副作用。”这件事之后,祝青下定决心要结束中介服务,并且要求对方退款。
和小忻的聊天记录
不同于祝青,Juna一个月的线上实习很快“顺利”展开。
带教老师每周一会给她发布任务,前两周提出的问题是本公司的品牌组合策略、市场覆盖度和国际化扩张阶段,后两周是基于公司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研究。
老师每周安排三个问题,让Juna周末形成报告发给他。
Juna周一到周六几乎没有做任何和实习相关的事情,周日则花费一整天完成研究任务。周一上午,老师收到Juna的报告,在上午时给她反馈,再布置下一周的任务。
老师回馈时,态度总是很亲切,“不像是对待实习生,更像老师对待学生”,他会先夸赞Juna完成得好的部分,再委婉指出问题。
图片来自于《二十不惑》
一份研究报告长达万字,老师没有逐句修改,只是指出部分明显的问题,比如让Juna加上数据来源,或者教导她如何形成一份符合行业规则的ppt。有时老师的指导模棱两可,比如让Juna更有灵活性地完成报告,juna听后也不知道如何改起。
除了最开始面试是通过电话沟通,Juna之后和老师的所有联系都是在飞书线上完成。
一个月的实习结束,群里的另一位员工,很快给她传来一份盖章的实习证明。
林伟进入金融行业已经七八年,他曾有头部、颈部的投行工作经历,目前担当某投行项目负责人。
他观察总结了付费内推的四种模式:
一种为小黑工。金融机构工作量增加,但实习名额有限,有些团队无法通过公司人事为自己招实习生,只能以团队名义招聘。学生因为学校背景、实习经验欠缺的限制无法竞争正式的核心岗位,只能选择小黑工实习。
对于学生来讲,这类小黑工和正式实习体验感差别不大。
另一种为远程实习。公司官网很少明确发布过远程实习计划,大概率仍是团队或私人招聘。远程实习不可能有实习证明,如果开出了证明,需要注意盖章真假。如果是跟随带教老师做事,性质其实算付费培训。
还有种方式是通过人事的VIP内推。一些部门基于业务需要、或维持人脉,会为客户、领导家的孩子解决实习问题。这类内推属于特事特办,需要部门和业务领导专项审批。求职中介难以获得这类高门槛的内推途径。
最严重的是盖假章。有些中介胆大包天,学生稀里糊涂线上实习了一两个月,拿到实习证明,但隔着网线对面坐着的是何等牛鬼蛇神、是否真是公司员工,也不得而知。
图片来自于《集体降职》
林伟能理解金融学生一窝蜂去寻找付费实习的原因。
投行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收入减少百分之八十,其他领域虽然没有这么夸张,但收入也都在缩水,他所在的公司今年几乎没有放出校招名额。
又因为公司对自身名誉的管控越来越严格,头部公司们也大大减少实习岗位名额。
除了实习缩招,实习对学生的要求也提高。
章以其2015年毕业,以双非本科、西南财经研究生的身份进入颈部证券公司,如今,他们公司留任的最低条件升级为本硕均为985。
林伟表示,头部公司初筛简历时,硬背景最低也是两财一贸(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大一、大二的学生过于青涩,大三大四的学生则需要准备考研或者留学申请,没有能力或时间实习。
而金融行业头部公司校招的方式多为在毕业前一年就招聘暑期实习,通过暑期实习判断是否留任。学生们如果要通过暑期实习面试,又得保证自己之前就有实习经历。
这样的错位导致求职中介市场庞大,部分学生只能另辟蹊径找实习。小忻透露寻找求职中介的学生多为金融、会计、咨询、市场专业,除了他们实习需求大,还因为“金融专业的学生家里也普遍有钱”。
图片来自于《我,到点下班》
现实情况焦灼,求职中介也没少在学生中间制造焦虑。杨一虎回忆自己交钱给中介找实习的很大原因是,中介反复强调其他人的清北背景,制造自己学历不够的焦虑,让学生在压力之下报名中介。
然而,中介提供的实习工作参差不齐,大部分都含金量偏低,况且,中介能否真的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也尚且未知。
Juna今年暑假找实习时,寒假付费实习的经历很快在面试中被看穿。面试官询问Juna在什么部门实习、部门人数、如何开展实习,这些细节问题Juna都不了解,最后承认自己购买的线上付费实习。
林伟指出简历很容易暴露问题:学生学校背景与年龄偏与公司条件不匹配、实习数量过多、实习内容高度模式化或者过于简单、对实现工作的描述不符合业务内容。
发现端倪后,只需要在面试时询问学生公司部门、实习过程的基本情况,很快就能判断出实习经历是否是学生花钱买来的。
针对这类特殊实习,林伟认为简历还是需要保持真实性,但对他个人而言,更看重的是个人素质和能力,学生面对即使是购买来的实习时,如果能主动学习、了解业务,同样能加分。
一份合格的、会在简历池被捞出来的简历,首先需要满足学校背景过关,其次只需要两三份实习,或者不错的学校项目,便足够。实习份数过多,林伟表示公司方又得考虑学生的稳定性和实习动机。
“学生也不用盲目追求头部公司,对实习而言,大小公司接触的业务内容是相同的,区别只是头部公司项目更大。”
“很多学生不知道公司的想法,仍然在盲目地大量刷简历。”
图片来自于《我,到点下班》
五月中旬,祝青决定强硬要求中介退款。中介采用迂回战术,表示祝青可以参加群面培训,或者冻结金额,等以后找实习时重新享用他们的服务,这都被祝青拒绝。
在祝青后面的了解中,其他人向他透露,所谓的群面培训,已经变成报名该中介的学生们的吐槽大会。
祝青发现在合同里,中介只表面了自己的职责是“提供求职辅导”,并未将口头承诺的“内推”、“一定帮你找到实习”转成文字,所以求助非法律机构最多只能让中介补发发票。
他的律师朋友表示这是教育机构常见的圈套:合同结尾写着,如果对该合同有异议,只能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要求,不能向法院提出诉讼。
向法院提出诉讼,成本在千元之内,但仲裁需要一万七千万的处理费用,大部分的学生即使对中介不满,也对高昂的仲裁费用望而却步。
祝青相信并非只有自己一个人对这家中介公司不满,在各平台搜索这家公司评价时,发现几乎没有任何结果,“这家公司的舆论管控比它的本来工作好太多了。”
小忻表示这些求职中介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造假0成本,一位学生要价可以达到1到2万元,完全是天价行业。
图片来自于《我,到点下班》
因为迫切想让中介公司受到处罚,祝青仍然选择走仲裁这条途径。
报名一个月后,祝青未收到开庭信息,但他即将再次前往美国完成学业,只好选择在各社交平台上披露中介现状。当然在打中介名称时部分词语选择用表情符号代替,否则会被限流。
不少网友私信祝青分享自己的被骗经历,有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女孩,向求职中介公司转账了两万美元。该中介公司在中国运营,却要求女孩将费用转给美国分公司,正因如此,她现在追回钱款困难更大。
尽管社交平台上深扒付费内推逻辑的帖子数不胜数,但仍然有很多学生在“别碰付费实习!从头到和你理一下原因”的帖子问博主:
“有合适的中介推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