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年轻化,00后开始中招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儿子才16岁,尿酸就这么高,怎么办?”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晓蕙收到一名家长的问询,她接诊了一位来自内蒙古的高中生,常规血检发现其血尿酸水平达800微摩尔/升,远超正常最高值420微摩尔/升。郭晓蕙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夏季啤酒、含糖冰饮、烧烤等美食横行,门诊里高尿酸血症(HUA)的病例数较平日有显著增长,暑假随家长来就诊的儿童、青少年尤其多。

HUA是典型的代谢性疾病。多项研究表明,HUA是继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后的“第四高”,患病率与糖尿病相当。依据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2019年发布的《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 (以下简称《诊疗指南》),中国HUA的总体患病率为13.3%,意味着约有1.77亿人患病,18—29岁男性的患病率高达32.3%。HUA也是痛风性关节炎的直接发病原因。

(图/pexels)

今年7月,发表在中疾控主办的《卫生研究》上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体育大学3000多名新生中,男生的HUA患病率超过22%。社交媒体上,部分年轻人明知道自己血尿酸水平高,甚至有过痛风发作的症状,却依然不忌口。多位受访医生表示,近年来HUA有年轻化趋势,常与肥胖伴发,关联肾脏、心血管等多器官疾病,应引起重视。

九成以上患者为男性

家在贵州都匀市的程彬今年29岁,两年前开始出现痛风症状,但他无法戒掉贵州人常吃的动物内脏、酸汤等美食,于是采取一边“放纵”一边吃药的方案对抗痛风,血尿酸指标常在500—800微摩尔/升之间“蹦极”。他的社交媒体账号专门分享每日饮食和居家监测的血尿酸指标,还会根据评论区要求,试验一些食物对尿酸水平的影响,例如榴莲、酸豇豆、三文鱼等。像程彬这样“挑战”痛风高危饮食的账号还有不少。

程彬身高172厘米,体重84.5公斤,身体质量指数(BMI,千克/平方米)为28.6,已经算是肥胖。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3月的一天,他第一次感受到左脚背有剧烈疼痛。由于前一天踢球有过剧烈运动,以为是扭伤,想靠止痛药扛过去。此后三天疼痛没有缓解,家里人推测是痛风,程彬在咨询医生后,服用了痛风常用药秋水仙碱。之后两个月,程彬间或服用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苯溴马隆,其间常吃猪牛杂等动物内脏,没有特意戒酒,痛风没有再发作。他感到“痛风也不过那么回事”,于是断药。

2023年,程彬的痛风只发作过一次,病程不到一周,这更给了他“胡吃海喝”的信心。今年4月开始,程彬的痛风变为每月发作一次,截至目前共4次,最长一次持续了6天。这段时间,他开始有意识地规律服用降尿酸药,并发布自己与高尿酸的“斗争经验”。“让一个贵州人忌口、禁酒,怎么可能?”程彬笑称,工作压力大,平日不愿克扣饮食方面的享受,加上常有应酬,“尿酸高几乎是必然的”。

(图/pexels)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版《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以下简称《食养指南》)。根据《食养指南》,HUA由嘌呤代谢障碍引起。膳食摄入和人体内合成所产生的嘌呤经肝脏代谢,会产生代谢产物尿酸,后者再由肾脏排出体外。正常情况下,体内尿酸产生和排泄保持平衡,但出现代谢障碍时,血清尿酸浓度过高,会造成HUA。按照《诊疗指南》,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非同日两次血尿酸水平超过420 微摩尔/升,就视为患HUA。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教授马向华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内源性尿酸,也就是由代谢产生的尿酸约占体内尿酸总量的80%,这部分尿酸增多与肝肾代谢异常有关;剩下的20%是外源性尿酸,主要来源于富含嘌呤的食物,如肉类、海鲜、豆制品、饮料等。代谢问题加上不忌口,造成“排出去的少,吃进来的多”,自然就会引发HUA。马向华表示,由于激素水平差异,男性尿酸排泄能力较低,更容易受到酒精和高嘌呤饮食的影响,因此九成以上的HUA和痛风患者为男性。

HUA一定会引发痛风吗?马向华解释说,这是HUA诊疗的常见误区之一。只有血尿酸含量升高,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上引起炎症时,才会引发痛风。一般来讲,HUA人群约有10%会发生痛风。但这造成了另一个常见误区,也就是“无症状HUA不算病”。

(图/pexels)

家住广东河源市的周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儿子今年16岁,身高175厘米,不到60公斤,属于偏瘦。孩子除了不爱运动外没有不良生活习惯,也没有痛风症状,因此一直未关注其尿酸水平。孩子14岁体检时,发现尿酸为430微摩尔/升,略超出正常值,今年年初复查时达到480微摩尔/升,到6月飙升至670微摩尔/升。后经检查发现,孩子因遗传因素患有慢性肾病,引发了代谢障碍,造成内源性尿酸增加,单靠饮食已经很难控制,于是开具了降尿酸药苯溴马隆。

“尿酸水平异常可能预示着有合并症。”重庆市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徐静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HUA的常见合并症包括慢性肾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长期高尿酸会增加上述疾病的患病概率。徐静提醒,HUA不能放任不管,尤其有合并症的病患,应通过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积极干预。

郭晓蕙表示,体验尿酸“蹦极”不可取,预防HUA一定要管住嘴。《食养指南》明确指出,要限制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等的摄入,尽量避免喝酒和含糖饮料,尤其要多饮水,促进尿酸代谢。

基因与饮食造就“痛风大省”

周素在和家长交流时发现,高尿酸在河源当地中学非常普遍,“孩子上初中就听说班里有同学痛风了”。她回忆,与自家孩子的内源性HUA不同,大部分孩子的医嘱显示其HUA都是外源性的,也就是饮食摄入的嘌呤太多。

广东向来排在“痛风大省”的前列。2019年发表在《中国学校卫生》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广州市5个城区抽检的1600余名高中生里,有超过一半都检出了HUA。2021年,一项发表在国际期刊《风险管理和医疗保健政策》上的研究调查了珠三角9个城市的居民HUA患病率,发现其中7个城市居民HUA患病率高于两成,其中惠州最高,超过五成。而早在2017年发表于《当代医药论丛》的一项研究,就对惠州超过一万名12—18岁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男性HUA发病率为44.6%,女性也有23.6%。

为什么会出现“痛风大省”?在马向华看来,某些省份居民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会让其面临更高的HUA风险。例如,广东地区居民海鲜摄入量大、爱喝高汤,属于典型的高嘌呤饮食群体,但饮食习惯并非唯一影响因素。

(图/pexels)

在北京从事媒体工作的朱图向《中国新闻周刊》回忆,2020年4—6月他体重快速增加,达到快90公斤,达到肥胖标准,当年9月体检发现尿酸超过600微摩尔/升,同期也查出了高血脂、肝功异常等合并症。近两年他的生活习惯没有显著改善,每天最大的运动量可能就是下楼扔垃圾,因此体重、尿酸水平也不停反复,但至今从未有过痛风症状。朱图2022年的医嘱显示,其可能由于遗传原因,本身体质容易短期快速积累脂肪,血脂、尿酸等代谢指标容易出问题。

基因决定了有些人天生容易尿酸高。2016年发表于《基础医学与临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某个特殊基因的变异会影响肾小管中尿酸的分泌和排泄,进而引发HUA。这项变异在东南沿海地区尤为常见,因此该地区人群有更大概率遗传易患HUA的体质。

马向华曾接诊过一个15岁高中男生病例,该患者血尿酸长期超过500微摩尔/升,体形正常,控制饮食无法显著降低尿酸水平。后来发现,其父亲和舅舅都有HUA,应是遗传造成的尿酸排泄问题。周素的丈夫、程彬的父亲也都有痛风史。马向华提醒,HUA的发生是遗传与生活习惯共同作用的结果,某些人的遗传因素可能是主导病因,因此父母有痛风史的患者属于HUA的高危人群。

(图/pexels)

家住黑龙江双鸭山市的家长黄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她儿子14岁,身体有些超重,一直以来没有痛风症状,今年4月尿酸飙到了607微摩尔/升。按照医嘱,黄莺督促孩子每天喝水2升,减少主食量。两个月后,孩子的尿酸降至535微摩尔/升,依然显著超标。黄莺曾希望医生开具降尿酸药,但医生认为孩子没有家族痛风史,并不建议用药,这让她十分焦虑。

在郭晓蕙看来,这种焦虑并无必要。在没有痛风症状时饮食毫无节制显然是错误的,但一查出HUA就吃降尿酸药也不妥。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尿酸高于420微摩尔/升是正常现象,在成年前会逐步回落。这与其生长发育情况、激素水平相关,个体差异较大。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HUA常与肥胖伴生,长期、不受控制的持续高尿酸状态,会显著影响身体健康,但并不意味着尿酸高于正常值就完全不能接受。青春期的能量代谢非常快,孩子容易展现出HUA的症状。考虑到多种代谢指标的关联性,相比于防治HUA,最关键的还是控制好体重,关注血糖、血脂等多种代谢指标,保证青春期后尿酸水平能够及时恢复正常。

设立儿童青少年诊断标准

有难度

郭晓蕙是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内分泌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参与编写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于2013年发布的《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专家共识》)。她表示,从这一共识到2019年的《诊疗指南》,再到2023年最新版的《专家共识》,其主要的流行病学理论、诊断标准、诊疗建议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在国内,这十年来,420微摩尔/升这一临界值也一直沿用。

马向华表示,自2009年国内就开始颁布痛风相关的专家共识或指南,从专业角度对HUA与痛风的诊疗进行了规范。2023年新版《专家共识》在原有基础上,拓宽了参与学科,明确了HUA与多种系统性疾病的关联,增加了HUA患者及高危人群的评估管理内容,扩大了适用人群。

目前,全球的成人HUA诊断标准并不一致,不同指南对HUA临界值有不同的定义,但差异不大。美国风湿病学会于2020年更新了其《痛风管理指南》,HUA的临界值设为416.5微摩尔/升。欧洲抗风湿病联盟于2016年发布《痛风的管理建议》,临界值设为357微摩尔/升。印度糖尿病与内分泌综合学会于2020年更新了《共识声明》,将血尿酸高于404.6微摩尔/升作为诊断标准。

(图/pexels)

多位受访医生表示,目前国内外对儿童青少年的HUA诊断标准相对缺乏,许多研究和临床诊疗参考的是上述成人标准。马向华认为,儿童和青少年的尿酸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性别间的差异会在12岁左右出现,因此诊断儿童青少年HUA时应具体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设立分级标准。2022年一项发表在国际期刊《风湿病诊疗》上的研究总结了各国对于儿童青少年分级标准的探索,提出的标准为:1—12个月龄500 微摩尔/升,1—10岁320 微摩尔/升,11—15岁男性470 微摩尔/升,女性350 微摩尔/升,15岁以上同成人标准。

陈伟表示,专门为儿童青少年设立尿酸临界值有难度,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都没有分儿童青少年标准,确定不同人群的HUA正常值需要大量调研工作。此外,尿酸代谢从机理上来说比较稳定,不同地域人群差别也不会特别大,也没有按照地区来设立标准的必要。郭晓蕙指出,420微摩尔/升这一浓度是尿酸盐在组织液中结晶析出的临界浓度,未来不太可能为儿童青少年设置更高的标准。她认为,目前临床上对儿童青少年HUA的诊断,并不是死板地照搬成人标准,而是综合考虑其年龄、肥胖状况、家族病史等。

在马向华看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改变,HUA的患病率逐年增高,这也要求对原有诊断和治疗指南不断更新。近年来关于高尿酸血症与肾脏、内分泌代谢、心脑血管等疾病的相互影响,生殖期间降尿酸药物的安全性等也应被纳入新的共识中,以提高诊疗水平。

《诊疗指南》中对于不同健康背景的患者也提出了不同的诊疗方案。例如,建议无症状的HUA患者在血尿酸水平超过540微摩尔/升时应进行降尿酸药物治疗,若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肥胖等合并症,则这一标准降为480微摩尔/升。

(图/pexels)

目前,《专家共识》推荐的降尿酸药从“进出口”两方面对尿酸进行控制,例如非布司他属于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苯溴马隆属于促尿酸排泄药物。朱图在2021年刚查出HUA时就做了多次24小时尿检,确认自身尿酸排泄功能没有问题,因此医生开具的是非布司他。但更多患者是像程彬这样,根据朋友或上一辈的经验自行用药。

自行用药有着多种风险。郭晓蕙举例称,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还有一种叫别嘌呤醇,便宜且效果好,但在黄种人群体中多发超敏反应,产生致死性皮炎。这与黄种人常携带的某种基因相关,因此用药前都需要做基因检测。非布司他虽然没有超敏反应,但有过肝损害报告,儿童青少年、肝功异常患者用药时应尤其谨慎。

多位受访者表示,药物只能短时控制尿酸水平,控制饮食、降低体重依然是预防HUA的不二法门。陈伟认为,虽然高尿酸是痛风的基础,但痛风的发作需要额外诱因,比如本身机体代谢差、日夜颠倒的生活方式、喝饮料比喝水多,甚至贪凉吹空调等,因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尤其重要。郭晓蕙表示,除了低嘌呤饮食外,可以酌情考虑服用碳酸氢钠来碱化尿液,减少肾脏负担,“一般的苏打水起不到这个效果”。

“最难的是坚持。”朱图称,2021年刚查出HUA和多种合并症时,有一段时间他非常重视,每天只吃清水煮白菜,坚持运动,很快体重就降到80公斤以下,尿酸水平也控制住了。“但一放松,尿酸水平又上去了。”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