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澳门,一个广州,那英与刀郎同一天开演唱会差距真大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同一天,华语乐坛的两位巨星分别在不同的城市举办了演唱会,却呈现出截然相反的局面。刀郎的演唱会在广州座无虚席,场外黄牛票价飞涨;而那英的澳门演唱会却冷冷清清,甚至传出“买票送人情”的尴尬消息。这样的差距不仅让人思考音乐市场的变化,更让人回忆起两人之间的恩怨。刀郎的强势回归是否是在回应那英多年来对他的批评?这场“江湖恩仇”背后,藏着怎样的故事?

2009年,刀郎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2002年的第一场雪》风靡全国。然而,在一次音乐评选节目中,作为评委的那英对刀郎的音乐毫不掩饰地表示不满。她直言不讳地说道:“我个人更偏爱有旋律感的流行音乐,刀郎歌曲不具有审美观点。”这番话不仅公开表达了对刀郎音乐的鄙视,更在圈内引发了轩然大波。那英的发言像导火索,引发了许多业内人士对刀郎的“棒杀”。部分媒体人也趁机刷存在感,仿佛他们才是中国音乐的正统捍卫者。而刀郎,在面对这些批评和攻击后,逐渐淡出乐坛,进入了蛰伏期。

那英的这番言论,成为了两人恩怨的起点。从那时起,那英和刀郎之间的关系被乐迷和媒体不断放大,两人成为音乐世界中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代表。那英,代表着当时主流音乐圈对流行音乐的“高标准”,而刀郎则被贴上了“低俗”、“过于通俗化”的标签。然而,刀郎的歌曲《2002年的第一场雪》却打破了这些偏见。这首歌不仅销量惊人,正版发行量达270万张,盗版销量更是过亿,成为中国乐坛的一个奇迹。尽管那英多次公开表达对刀郎的批评,但她在面对这惊人的销量时,也只能无奈沉默。市场才是最终的裁判,刀郎凭借真实的销量和广泛的受众,赢得了属于他的胜利。

然而,那英的言辞和乐坛中的攻击并没有停止。她和一些同道中人继续在公开场合表达对刀郎音乐的不满,认为他的作品没有艺术价值,带来了“坏风气”。这种言论不仅伤害了刀郎,也在乐坛中制造了一种“精英”和“草根”的分裂。刀郎代表着普通人的音乐,他的作品直接、朴素,表达了普通人的情感;而那英,则自认为是高雅音乐的守护者,站在主流音乐的高地上批评那些她认为不够“高级”的作品。

在这些批评和争议的重压下,刀郎选择了退出舞台,蛰伏待机。而那英则继续在乐坛高歌猛进,屡次获得“歌王”等殊荣,巩固了她在华语乐坛的“天后”地位。表面上看,似乎那英取得了胜利,刀郎的淡出让“那派”成功击退了“敌人”,但这一切并没有结束。

2023年,刀郎带着新专辑《山歌寥哉》重返乐坛,而其中一首《罗刹海市》似乎是在直接回应那英多年来的批评。歌词中的“美丰姿、少倜傥、丑为美、取悦众家”,让许多乐迷联想到那英曾批评刀郎“没有审美”的言论。刀郎的这次回归不仅是音乐风格上的坚持,更是在舆论战场上的一次有力反击。《罗刹海市》在全球范围内播放量惊人,截止到2023年7月,播放量已达到80亿次。这种现象级的成功,让无数曾批评刀郎的人目瞪口呆,甚至不得不重新审视他在音乐圈中的地位。

刀郎的回归不仅在音乐上引发了强烈反响,也再次点燃了他与那英之间的恩怨情仇。刀郎的粉丝将这视为对那英“多年压制”的强势回击,认为是“天道轮回”,而那英在这一刻,似乎也不得不面对自己曾经的傲慢和偏见。然而,那英并没有因此退缩,她依然在舞台上坚守自己的位置。2024年,她再次斩获《歌手2024》总决赛的“歌王”殊荣,巩固了她在乐坛的统治地位。

这种复杂的关系不仅仅是两位音乐人之间的个人恩怨,更反映了整个华语乐坛的变化。那英代表着传统的、主流的音乐风格,而刀郎则象征着草根力量的崛起,代表了大众对音乐的需求和情感寄托。两人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音乐市场从精英化到大众化转变的一种象征。那英所代表的主流音乐圈,曾一度主宰市场,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流媒体的崛起,让刀郎这样代表大众情感的音乐人有了更多机会。

2024年8月15日,刀郎举办了“知交”线上演唱会,在线人数达到5200万,点赞量超过6亿,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记录。这场空前的成功再次证明了他在大众中的受欢迎程度,而这也让那英一派始料未及。曾经被主流圈子所忽视的刀郎,如今凭借网络的力量,彻底翻盘,成为了新时代的音乐偶像。而那英的演唱会门票遇冷,似乎也在暗示着她所代表的音乐风格正在逐渐被时代抛弃。

两人的恩怨已经超越了音乐本身,成为了时代变迁的缩影。那英与刀郎,一个代表着过去的辉煌与精英主义,一个代表着草根的崛起与大众情感的胜利。这场“江湖恩仇”远未结束,未来两人之间的较量必将愈演愈烈。而观众们也乐于见证这场持续的对抗——究竟是那英继续主宰舞台,还是刀郎再度凭借情感共鸣赢得市场?这场充满戏剧性的较量,将是未来华语乐坛的最大看点。

查看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