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挤爆美国夏校,藤校入场券还是盛夏泡沫?

文章来源: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次数

大家好,我是Holly。

今年美国大学抢人大战比往年来得更早,距离早申放榜还有一个月之际,芝加哥大学就已经早早锁定了国内十余名学生的录取。

其首创的ED0,参加了芝大夏校的学生可以提前申请,在三周内就可以获得结果。

在这样的情况下,据说成为招生先行站的夏校已经挤爆了——

原本滚动录取到明年3、4月就会满到扑出来的夏校,不少现在就已经名额告急了。

而在追捧夏校的另一面,却是外媒对于夏校的起底:

名校开夏校只是为了盈利,很多家庭花了很多钱参加昂贵的夏校,却做了无用功,对申请的帮助不大。

究竟夏校是盛夏泡沫,还是爬藤利器?每次去一趟夏校少则十万的开支,到底值不值?还是可以把钱花在其他地方呢?

就此,我们前段时间做了一场没有对外开放的私密升学工作坊,今天将精华整理出来,有些真心话,不吐不快。

■哈佛大学的夏校生活。

90%夏校无法带来光环

这十几年来,夏校在国内走过了几个阶段,从最初的鲜有人问津到趋之如骛,再到对此祛魅。

2023年后,这波热潮又回流了。

好几个顾问老师跟我说,现在家长来问夏校的问题,就是我们十年前在说的,仿佛就是一个循环,又回到了原点。但是时代不同,自然也有诸多不同。

跟以往比起来,现在市场更为商业,机构层出不穷,推波助澜更甚,申请也越来越内卷,很多人去参加夏校更出自同伴压力。尤其是在可供选择的项目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家长们更是有种「别人有的我们一定要有」的心态。

从经济层面来看,原本昂贵的夏校,也在国内水涨船高的培训费和科研背景提升费面前,显得面目可亲了。

一位家长的一段话应该能代表很多人的心声:

「比起暑假在一个教室里学标化花掉七八万,还不如让孩子上夏校,能在校园里和来自全世界同学一起上课一个月,既体验了美国大学生活,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还能交到朋友,认识教授,太值得了。」

有个在耶鲁上夏校的孩子也告诉我,每周都有个教授午餐会,他约到了之前只能在官网上仰慕的教授吃饭聊天,兴奋持续了好几个月。

还有在宾大上过生物夏校的孩子跟我说,因为在学校的生活爱上了宾大,也更确定自己想要在大学读生物。交到了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朋友,体验了一把提前留学的感觉。

但是,夏校在国内信息却有很多坑。

比如牛津大学并没有官方的夏校,但是有不少跟机构合作的项目,在国内外搜索引擎上全是广告,也是很高的辨别难度。

怎么找到学校官方夏校呢?

建议可以用谷歌搜索,如输入「best summer school in the USA」,就会跳出很多真实信息,比如排名网站,以及一些论坛如Reddit上可以找到当地人参加夏校后的第一视角体验。

那么,除了去体验大学生活外,夏校值得吗?内部工作坊的主讲人,来自屿麓的留学顾问余涛老师说:

「如果以为申请镀金为衡量标准,一个冷冰冰的事实,90%的夏校不足以给学生带来光环效应,10%高含金量的夏校极难录取。」

■大学面向高中生的夏校,首选来自大学自己官网的项目

三类夏校类型

一般来说,夏校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主题夏令营,严谨意义上它不能称之为夏校,更多是增加体验,「无用但无害」。

比如参加体育主题夏令营,了解如何运营一个球队、NBA如何选球员、NCAA如何接广告等,可以帮助确定未来专业、写申请文书Why major。

但不同学校的主题夏令营没有本质区别,不会因为是哈佛举办的就更有含金量。

■比如斯坦福为高中生开设的AI&医学线上夏校

第二类是学分型夏校,相比主题型重体验,这种重学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只在夏校这所学校承认的学分,一种是全美大学通用学分,后者要求更高。

学分型夏校有一个特点,最后会给予学生一个成绩单。美国大学有规定,只要修过的学分都有义务披露,一旦夏校中修了一门B或C,都会让招生官看到,反而得不偿失。

实质上,这类夏校和网课平台的课程价值半斤八两,美国大学的课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上网就能找到。

因为名校之间存在强烈的生源竞争关系,一旦履历上出现同档次学校的学分型夏校经历,反而不会成为加分项,而是减分项。比如宾大招收学生时,可能会筛掉去过哥大学分型夏校的申请者。

■哥大的College Edge:Summer就是针对高中生的学分型夏校

第三类是高选拔夏校,录取率低至1-2%,远远低于绝大多数顶尖大学录取率,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

比如斯坦福数学夏令营SUMaC,被夏校录取后有50%的概率进入斯坦福,但是录取夏校比录取斯坦福更难,所以「斯坦福数学夏令营的经历帮助申请斯坦福」的说法就有点滑稽了。

这类夏校自然区别于前两类,不是花钱就能上、只要排上日程申请就行,而是大部分非营利全免费,很少做市场宣传,且每年只录取个位数。

同时,大多数高选拔夏校集中在STEM领域且只收11升12的学生,往往是经过长期积累、在科学领域有极深造诣的选手。

正因为高选拔性,能进这类夏校的学生都是香饽饽,是申请时唯一100%加分项的夏校类型。

ED0是芝大的自救?

夏校和录取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打破这一常规的,是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首创了「ED0」——凡是参加过芝大夏校的学生,在10月15日前能通过全新专属通道SSEN(Summer Student Early Notification)提交申请,甚至可以在不提交推荐信的情况下,在三周内收到结果

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有13名学生拿到ED0录取,分布在上海星河湾、上海平和、北京鼎石、广州和南京贝赛思等学校。

■芝加哥大学适用ED0轮次的夏校项目。

从根源上讲,芝加哥大学是为了抢生源

余涛老师本科毕业于密歇根安娜堡,距离芝加哥不远,研究生就读于斯坦福,他说,以往我们一提到芝加哥大学,会把它和哈耶普斯麻列为一个档次的学校。

然而,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它开始走下坡路。

在斯坦福等现在美国最火热的地方大学,乘着工业革命之风,大搞CS等实用专业时,芝加哥大学还在坚守通识教育。曾经一任校长也想改革通识教育,结果被董事会赶走。

所以,芝加哥大学一直是「重视学术但和现代产业不接轨」的大学代表。

加之芝加哥治安状况尤其不理想,一度上升为美国人心目中最差的城市。学校校园治安还是有保障的,它也被称为南芝加哥的「孤岛」

但是几年前有一位中国学生在此被无差别枪击身亡,令人痛心的同时也心生畏惧。(又有中国留学生被枪击,我想起了一位母亲的余生)

■芝加哥不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但级别也比较高

种种压力促使下,芝加哥大学必须有所行动。其实若论申请轮次,芝加哥大学已经有了ED1、ED2、RD,很少有顶尖大学有这么多轮次,余老师说这其实是不自信的表现。

如今又开创了ED0,把焦点放在夏校学生上,已经把抢人放在明面上了。

从结果来看,不得不说,芝加哥大学的实验很成功,至少锁定了很多本来以其他学校ED为目标的学生,先下手为强,也发出了信号:夏校可以和录取挂钩

一旦芝加哥大学走通了这种抢人模式,一些大学会跟风,夏校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会刺激更多家庭涌向夏校。

到时候,又是更为内卷的开始了。

■芝加哥大学的夏天。

夏校是手段不是目的

说了那么多,大家应该可以分辨出什么是跟申请有高挂钩的夏校了。

余老师还给出了两个关键指标:「不可替代性」和「与目标的关联性」

有学生申请上了西北大学新闻夏校,会真实体验做新闻播报的过程,从采访到写出主播稿,最后录制,导播台如何操作、怎么打光、如何给主播化妆,整个流程都走一遍。

在市面上很难找到同类型的项目,稀缺性很强,不可替代性自然很高。

还有学生对某个大学非常忠诚,参加这个学校的夏校无形中能够加强你与之的关联。比如文理学院录取中「人情」有一定分量,他们更愿意录取已经聊过的学生,参加他们的夏校就是和教授建立链接的过程。

所以,「夏天到了,得参加一个夏校了」是错误观念。夏校绝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切忌跟风。

■康奈尔大学的夏天。

而提到夏校是体验大学生活,也有学生表示或许只是一个幻觉。

比如在康奈尔的夏天是如此美好,但是真正去读书后才发现盛夏仿佛只是一场短暂的梦,漫长的冬天是如此地难熬。

最后,余老师提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角度:从美国本土学生对夏校的态度来看看。

在美国,昂贵的夏校并不是特别受欢迎。尤其是在高中活动上,一贯秉承的观念是与其花钱做事,不如凭借自己的才能赚一点钱。所以我们经常听到很多美国富豪小孩也要去打工的故事。

其实,这也与美国大学的招生逻辑异曲同工:

「在有限资源内盘活一盘棋,比无限花钱去盘活一盘棋,在招生官眼中更值钱。」

虽然芝加哥大学在夏校的「录取价值」上开了个口子,但是美国大学的招生逻辑不会变,从夏校选人不会成为大学的主旋律。

所以我们会发现,当美国本土学生把更多时间花在可赚钱的替代性事情上时,夏校却挤满了国际学生,尤其是不少跟风去的中国学生,成为了一股怪现象。

查看评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