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承认与否,许多人看《一路繁花》就是为了看一群老姐姐们“扯头花”。
就像在2024年初的平台招商会上,这个综艺项目第一次对外亮相时,最大噱头也是其拟邀阵容里有娱乐圈里数位年纪大、资历深且看起来不太好对付的女明星。
比如刘晓庆,既是影后也是阶下囚,更是逆袭写下“征服世界的不是只有男人”的当代“武则天”;又比如向太,人称香港女枭雄,丈夫向华强是人尽皆知的港圈大佬,传闻中她是比向华强更狠的女人;还比如张蔷,事业巅峰期退圈结婚的“迪斯科女王”,年过半百依旧敢顶着爆炸头出街,直爽到连直播时都能随口蹦出几句“国粹”。
当时,大S的前婆婆、汪小菲的妈——张兰,以及“羊胎素梗”的创始人斯琴高娃甚至都在拟邀之列。不怪网友调侃:“跟她们一起旅行,那不叫旅行,叫渡劫。”毕竟老姐姐们一个个名声在外,做人做事不留情面,很难想象她们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场景。
如今这档综艺播至第四期,也恰如网友所预料的那样,《一路繁花》开播之日便是新一轮“花学”诞生之时。#刘晓庆吃鱼#、#李小冉退群#、#向太每天转发恶评到繁花群#等热搜词条频繁霸榜,当旅行综艺成为明星“扯头花”的温床,究竟是观众爱看吵架,还是旅行综艺只有吵架可看呢?
?
谁在旅行途中不吵架?
《一路繁花》的大多数争吵其实都集中在刘晓庆和李小冉的身上。
起因是“繁花团”正式出发前,节目组让8位嘉宾投票选出一位领队,李小冉以高票当选。然而,就在李小冉准备走马上任的时候,节目组又宣布这其实是一次“反向投票”,最终领队将由得票数最少的刘晓庆担任。
大大咧咧的刘晓庆当即表示自己要当傀儡领队,垂帘听政,任命李小冉和贺峻霖两个人干活。李小冉听完这句话立马就有点挂脸了。
而在旅行开始后,李小冉对刘晓庆的不满也一直在累加。作为领队,刘晓庆几乎是把所有领队该做的事情都交给了年纪最小的弟弟贺峻霖去做,包括但不限于规划行程、预定酒店、搬运行李。并且,刘晓庆似乎还并不心疼弟弟们的辛苦付出,话里话外总是说:“两个年轻人参与就是荣耀,在节目里表现好对他们自身的发展也好,我们年轻时候吃的苦比他们还多,所以才有今天。”
与此同时,“繁花团”落地泸沽湖的第一餐饭更是火药味十足。当天飞机落地已经是下午两点,李小冉的意思是很快就要到晚饭时间了,大家能少吃一顿就少吃一顿,这次的旅行经费有限,要节省一点才能玩得好。但是刘晓庆却主张要吃得好,不仅需要餐餐都吃,还要餐餐有鱼有肉。
还有“繁花团”从泸沽湖出发丽江的那天,本来都已经约定好第二天中午十一点半出发了,刘晓庆却单方面迟到近两个小时,害得所有人等在原地,耽误了那天接下来的所有行程。
如果说这些事件只是李小冉在暗自生刘晓庆的气,那么贺峻霖病倒就是给了李小冉一个爆发的机会。
来到丽江后,贺峻霖因为连轴转了两天,身体实在支撑不住倒下了,一群姐姐见状急得团团转,赶紧把节目组的随行医生叫了出来,刘晓庆则还坐在餐桌前慢条斯理地吃饭。秉持着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原则,李小冉随即一边照顾贺峻霖,一边对着刘晓庆一顿输出,指责她作为领队不够尽责,是她让贺峻霖承担了原本该由领队承担的一切压力。
那边刘晓庆呢,原本就不是自愿要当领队的,早就不想干了。正好张蔷又来劝她:“你这么大年纪,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要不领队还是让小冉当吧。”于是,刘晓庆转头跑去跟李小冉说,要把领队还给她。李小冉直接回怼:“(领队)这个头衔就是狗屎,我不顶狗屎。”
可以说,《一路繁花》前几期主要就是在解决刘晓庆和李小冉的矛盾,整个综艺的故事线围绕她们的“关系修罗场”展开:第一阶段“互相不爽”,第二阶段“争吵升级”,第三阶段“世纪和解”。
?
一种结构性矛盾
而第三阶段的“世纪和解”则是源于一次聊天。
在被李小冉正面责问以后,刘晓庆暗下决心不再拖“繁花团”的后腿,因此第二天为了不迟到,特意起了一个大早。同样早起的倪萍看到刘晓庆一个人坐在沙发上,或许是出于职业习惯,开始了对刘晓庆的个人访谈,这才问出来刘晓庆那次迟到的真正原因。不是没有时间观念,而是刘晓庆当天同时有五个官司在进行,如果不及时表态就会面临赔偿。
倪萍告诉刘晓庆:“要是他们知道这件事,就不会跟你急。”刘晓庆又继续解释,她其实在这种受冤枉的官司上输了好多钱。还有一次,她觉得家里不安全,就请了一个安保公司的保镖来帮照看自己的所有现金和珠宝,结果工作结束回家一看,箱子里是空的,里面的钱全都没有了。
李小冉知道这些始末之后,哭着跑去跟刘晓庆道了歉,“繁花团”离开丽江前,李小冉还特地为刘晓庆买了一套漂亮的羌族传统服饰,两人的感情直线升温。
然而,正是因为刘晓庆和李小冉的重归于好,《一路繁花》的讨论度在意料之内迎来了一次低点。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一路繁花》第三期的单期播放量、弹幕数量以及社交媒体平台内的讨论量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包括在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内,《一路繁花》第三期相关的二创内容也在迅速流失,豆瓣热帖甚至吐槽《建议节目改叫一路假笑》。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偶然。想当初《花儿与少年6》播出,周雨彤与“花少团”成员的种种矛盾将节目话题拉满,推上了舆论的尖端。而等到播出后期,又同样因为明星嘉宾的矛盾减少,剪辑不再突出负面内容,导致播放量和讨论度直线下滑,不复前期的盛况。
而无论《一路繁花》还是《花儿与少年6》,它们的讨论度曲线实则都在体现旅行综艺的结构性矛盾。
说白了,旅行和综艺这两者之间具有天然对抗性。在现实生活中,旅行的核心意义在于舒适、享受和放松,而综艺的核心在于戏剧性、冲突与看点。两者本质上存在冲突,旅行综艺需要将明星嘉宾的矛盾故意放大,形成节目的戏剧张力,而一旦矛盾和解了,观众的兴趣一定会随之下降。毕竟,一段平淡无波的旅行内容和一场情绪高涨的冲突相比,哪个更能刺激观众按下播放键,答案显而易见。
归根究底,旅行综艺的看点是什么?是旖旎的风景、丰富的文化体验,还是嘉宾们在风景名胜前的拍照打卡?都不是。旅行综艺的核心不在旅行而在综艺,绕不开矛盾这个主题,“剑拔弩张”才足以体现旅途中每个人的真实心境。
?
“惹恼”嘉宾,留住观众
另一方面,《一路繁花》之所以能够成为了话题综艺,也在于其前两期精准地利用了旅行综艺的结构性矛盾:旅行和综艺的对立性被设计成了节目核心看点,通过个性鲜明的嘉宾选择、矛盾激化的任务设置、旅途中的紧张氛围,服务节目内容的戏剧性。
就像刘晓庆和李小冉的矛盾正是源于她们两个本质上是不同性格的人,只要被刻意安排在一起,就一定会产生不快。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旅行综艺的“扯头花”更加精彩。因为旅行是一种高度个人化的体验,每个人对旅行的需求和偏好都不同:有人喜欢享受轻松的度假式体验,有人偏爱探索未知的冒险。综艺节目却是一个集体行为的舞台,需要嘉宾们的互相配合,制造可供观看的“集体事件”,注定了大家要在旅行中不断地妥协,甚至牺牲自己的需求。
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搭档、有限的资源,以及24小时不间断的镜头直射,恐怕很难有人能够全程维持营业状态,一点架也不吵。又或者说,旅行综艺里的大多数争吵都足够真实和立体,既能够调动起嘉宾的情绪,又能够提升观众的观看欲。
比如,倪萍在直播间透露李小冉因网上的恶评生气,已经退出了《一路繁花》的群聊。网友得知这件事后,集体来到李小冉微博评论区声讨:“别祸害其他姐姐了。”李小冉则回复:“你劝劝姐姐呗,都把我删掉。”“我知道屋子里有20个镜头对着我,我还故意黑自己,没办法,我就是这么新奇。”
这些难得一见的“活人对话”,不仅能吸引观众深挖《一路繁花》的细节,还能延长这档综艺在舆论场上的生命周期。
当然,任何旅行综艺还都自带治愈系基调,把握争吵与治愈之间的分寸更是一门学问。如果明星嘉宾的冲突过度,负面效应盖过了节目本身的娱乐价值,综艺也可能因失控的舆论而招致批评,《再见爱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扯头花”可以是综艺的戏剧灵魂,但是只有找到“吵而不撕”的平衡,才能真正留住观众。
对于观众来说,最好的综艺并不是一味的冲突,而是在矛盾与和解之间,看到人性的真实与多样。如果《一路繁花》注定要成为没有硝烟的“旅行战争”,那么这场战争的胜负其实无关紧要,大家关心的是刘晓庆和李小冉和解以后,还有哪两位姐姐将为节目贡献话题和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