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被丢弃的肉,折射出的可能是“中国式亲情”最痛的软肋:我们习惯了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却忘了问对方是否需要这种爱
“父母给的年货,被子女扔进服务区垃圾桶?”连日来,一段“数十斤酥肉、猪肉等年货被扔高速公路停车区垃圾桶”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
2月10日,红星新闻记者多方采访证实,此事发生在贵州湄潭县内的道安高速洗马停车区。洗马停车区管理方相关人员表示,工作人员发现这些肉后暂存至事发当天下班,因无人认领,加之这些肉来源不明,工作人员已按厨余垃圾清理掉了。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被丢在垃圾桶旁的肉品(网传视频截图)
这些肉是谁扔的,还没有定论,但这些肉被扔,却是事实。对此,网友展开了一番讨论,有人猜测,是春节返程时父母舍不得吃留给孩子带走的年货,结果被扔进了垃圾箱,感叹“父母的爱也被扔了”;还有人直指丢弃者“不孝”。
该视频发布者也称,家里老人那么辛苦,如果不要,就不要丢在服务区。但也有网友认为不必上纲上线,如果路途太远,这些肉会坏。据多家媒体报道,有网传评论截图显示,一名网友自称是自己丢的,老人放了这些肉,自己并不知道。因为堵车,这些东西放几天可能会臭掉,所以把好存放的香肠腊肉收了,其他的留下给环卫工人吃,“从贵州到黑龙江要很多天,没办法,臭了可惜”。
看到这条信息之初,笔者也是心有戚戚,那么多肉品,看上去应该是亲人一点点制作的“尖货”,虽不是山珍海味,却是人间至纯的味道,如今却成为被丢弃的“废物”,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笔者多年前也经常千里奔波,每次离家时,父母恨不能把所有的“好东西”都让我带走。于是每次都会经历一番“拉扯”:父母力劝多带,我则是尽量少带。
将心比心,假如路上带了父母给的“好东西”,却必然要变质,又该如何是好?赠与他人、快递回给老人当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案,但不妨设想另一种情形:当事人不是被动陷入这种两难情境,结果是不是就不一样了?父母趁子女不备,把“好东西”偷偷放上车,体现了无私的爱——现实中很多父母就是这么干的,例如偷偷给远行的人塞个红包——但确实没有考虑到有些东西会变质或当事人不愿接受的心理。倘若能事先告知、商量,或许就不会出现这种难堪局面。
说到底,对于此事,不可仅仅围绕“孝道”进行简单的道德评价。自称丢肉者的网友表示,很感谢父母的心意,也请大家放心,自己每个月都会给父母打钱。如果此言不虚,那也让人感到欣慰,人心都是肉长的,面对这么多用心准备的年货,子女不是没心没肺。
这些被丢弃的肉,折射出的可能是“中国式亲情”最痛的软肋:我们习惯了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却忘了问对方是否需要这种爱。两代人应该如何表达爱?是否也需要与时俱进?
在父母一方,出远门要不要带上那么多容易变质的食物,应该听听子女的想法,合理的意见,得听;在子女一方,面对老人深沉的爱,也不必产生逆反心理,而是要多一份耐心,细细体察和沟通。对于老人喜欢偷塞物品的行为,可以柔声劝说。
“为你好”,是一种具有惯性的思维。那些肉,可能就是在“为你好”的情境中上了高速。殊不知,“为你好”也得注意实效,得防备走偏。若方向出现问题,“把爱全部给你”,反而不合适。
父母和子女的相处,是感情之事,也是一门技术活。两代人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很不一致,如果总是以我为主、偏信经验,就容易出现矛盾和尴尬场景。唯有双方都能够换位思考,善于自我检讨和反思,避免强加爱给对方,才能减少矛盾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