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川普关税冲击,欧盟的反制手段除了回敬以报复性关税,不少欧洲学者还建议动用欧盟2年前主要针对中国推出的“反胁迫工具”,甚至只要精准锁定川普好友马斯克旗下事业,既扩大政治效应又缩小经济代价。
美国总统川普12日开征钢铝产品25%关税、26日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4月2日将揭晓“对等关税”,接下来还可能有针对欧洲联盟(EU)的统括关税、酒类关税等,让欧盟快要招架不住。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欧洲分部(CarnegieEurope)资深研究员欧尔根(Sinan
Ülgen)分析欧盟可用的反制工具,除了传统的报复性关税,欧盟也可以针对川普在乎的汽车和数位产业与美国协商,透过降低欧盟对美国进口车的10%关税,以及调降法国等欧盟国家对网络服务业境内营收课税3%的规定,换取川普减免对欧关税。
此外,川普政府多次抱怨欧盟“数位服务法”(DSA)、“数位市场法”(DMA)对网络平台业的严格管制,损害美国为主的大型平台业者。欧尔根认为欧盟很难在这领域跟川普交易,因为推出全球标竿的新科技法规向来是欧盟的骄傲,例如实施多年的通用资料保护规则(GDPR),所以欧盟应该不会自毁长城。
2023年12月欧盟通过施行“反胁迫工具”(Anti-Coercion
Instrument),在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下,针对利用贸易来胁迫欧盟国家的外国,可采取多种经济惩罚措施。
这项新政策工具的立法背景,主要是因应中国为了政治目的而对立陶宛等欧盟国家透过阻断、限制贸易来施压等事件。如今,包括欧尔根在内的不少欧洲学界和政界人士都提到,欧盟可考虑用这个工具来对付川普。
伦敦智库“欧洲改革中心”(Center for EuropeanReform)研究员柏格(Aslak
Berg)2月发表的报告便指出,在“反胁迫工具”下,欧盟除了关税手段,还可在服务贸易、公共采购、知识产权领域采取措施,对象不只国家,也可针对特定人物或企业。
因此他建议欧盟挑选高曝光度的对象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例如与川普关系亲密且获派政治职务的马斯克(Elon
Musk),就符合“反胁迫工具”的适用对象。
柏格举例,欧盟可以禁止马斯克旗下社群媒体X在欧盟区内卖广告或收费订阅,甚至完全禁止X营运,就像美国政府对中资TikTok的禁令那样。
此外,欧盟也可以排除美国汽车业者在欧盟碳交易市场出售碳排放权。马斯克旗下的特斯拉(Tesla)因为纯电动车零碳排,光是出售碳权给其他在欧盟卖车业者的年收入就达10亿美元(约新台币332亿元)之谱。
马斯克旗下还有卫星事业SpaceX,欧盟也可以禁止该公司参与欧盟境内的政府公共采购。
曾在欧盟贸易总署(DG
Trade)担任专家的柏格认为,打击马斯克能带给川普政治上的痛苦,同时欧盟所付经济代价有限,不失为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