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移民买寺庙 旅日同胞:交智商税
星岛日报
2025-04-10 12:33:34
日本投资骗局?︱中国人为移民买寺庙 旅日同胞:交智商税
据《新周刊》报道,近年中国社交平台频现“百万购日本古寺”“买寺庙换移民资格”广告,吸引新中产目光。这股热潮始于2023年日本媒体披露多宗中资收购案:标价数亿日圆的带墓地寺庙、宗教法人执照交易,甚至京都爆发700万日圆(约37.4万港元)寺庙交易纠纷致买方血本无归。投资者瞄准宗教法人免税特权与墓地经营商机,却因法律陷阱、经营成本与文化隔阂陷入“投资骗局”。有旅日不动产从业者直言,寺庙交易虽是“专属财团的避税工具”,普通投资者涉足等同“智商税”。
两岸三地占35%寺庙交易
东京新宿区早前一座江户时代古寺以2.3亿日圆(约1228万港元)售予香港投资公司,成为日本寺庙交易潮缩影。《朝日新闻》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全日本147座寺庙易主,35%买家来自中港澳台。大坂宗教法人仲介山本隆雄分析,寺庙出售主因除负债外,更多源于后继无人。随著少子化与老龄化加剧,日本18万家宗教法人中超过4000家处于“休眠状态”,7000家因无人继承面临出售。
小红书上出售的和歌山寺庙。小红书@和风资产荟
小红书上出售的大坂寺庙。小红书@和风资产荟
小红书上出售的长野寺庙。小红书@和风资产荟
中国资本近年大举收购日本寺庙。新华社
小红书上有大量买卖寺庙相关信息。
小红书上有大量买卖寺庙相关信息。
郊区人口流失加剧危机:如三峡川地区仅500居民却需支撑3座寺庙寺、1座神社和1座教堂,住持被迫借贷维生。寺庙逐渐沦为“地方负资产”,衍生拆寺建停车场、迁墓开发地产等灰色交易,更有寺庙因负债数千万遭拍卖。
免税红利与移民诱因
日本《宗教法人法》成双面刃:虽要求严格认证程序,但同时赋予宗教活动免税、固定资产税减免及十年以上资产转售免税等优惠。税务专家估算,宗教法人综合税负可比企业低42%,吸引中国富裕阶层涌入。2024年6月Japan
Today报道,中介接获大量节税需求咨询,中资已成宗教法人收购主力。
化名王秀英的中国女富豪直言偏爱“带新墓地寺庙”:日本年150万死亡人口催生2万亿日圆(约1068亿港元)殡葬市场,新墓地法事频繁(单场收费3-4万日圆,约1602-2136港元),配合派遣住持月薪20万日圆(约1.1万港元)的低成本模式,利润率远超房地产;以及“信仰体验经济”:将寺庙改造为高端民宿,结合茶道坐禅吸引“寺泊”游客。更深层诱因在宗教法人的免税特权与移民捷径——归化成功率被宣传高于普通企业主,这成为许多中国家庭为子女规划身份的“捷径”。
签证陷阱
日本的经营管理签证旨在鼓励外籍人士通过合法投资和经营,促进日本经济发展。旅日博主伊森指出,宗教法人本质非营利,其资金来源多为捐赠,不符合签证要求的商业盈利条件。购寺成本动辄数千万日圆,加上维护费与法规风险(如文化遗产寺庙外资收购需国家审批),稍有不慎即面临罚款、签证吊销。日本文化厅已将“非宗教目的买卖”定性为逃法行为。宗教活动收入免税,但非宗教业务(如民宿、停车场)需正常纳税,若发现个人收入与法人财务混同,将面临重罚。此外,外国经营者更易遭社区排斥。
专属财团的避税工具
旅日不动产从业者邓肯直言,寺庙交易是“专属财团的避税工具”,普通投资者涉足等同“智商税”。他解释,寺庙土地多属风水宝地,单价高、面积大且限制住宿开发。中国客群虽从数十万到数十亿人民币投资皆有,但正规业者根本无暇处理边缘业务,“买寺换签证”实为击鼓传花骗局。“移民成功者只有两类:专业经理人或砸6-10亿日圆(约3200万至5300万港元)请代营的富豪,散户100%入坑。”
尽管当前受骗案例尚少,但邓肯警告:“傻子永远比骗子多,宰一单够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