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4月9日,美国所谓的“对等关税”正式生效。此后数日,在经历了政策的几度反复后,特朗普政府对我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一路涨到125%。
4月10日,晚上7点刚过,义乌鸡鸣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便传来阵阵响亮的西班牙语朗读声,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中小学课堂。每周四,在这里举办的公益西语角活动如常举办,100余位学员共聚一堂。学员中,超过六成是义乌当地的商户,并且几乎清一色都是老板娘。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这个“世界小商品之都”被视作某种具有象征性的观察对象,吸引了众多外界目光。
面对美国政府的“关税大棒”,
当下的义乌究竟作何反应、
又打算如何应对?
对于这些问题,
活跃在此地的外贸生意人
无疑最有发言权——
并且,根据经验,
这事儿得问老板娘。
“对等关税”生效次日,记者来到了义乌。这片小商品海洋远比想象中平静,同样平静的,还有身处其中的老板娘。和往常一样,她们依旧忙着自己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料理自己家的日常生意,以及参加每周四晚上的西班牙语学习。

义乌国际商贸城。巩持平 摄
硬碰硬
最近这几天,聂自勤的微信朋友圈只有一个主题:清仓。
聂自勤是记者在义乌的老熟人之一。她的铺面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主营面具等万圣节装饰品。这门生意,聂自勤已经做了将近20年,美国一直都是她的主战场,占到出口销售总额的近一半。
2019年初,记者第一次采访聂自勤。彼时,中美之间的第一轮贸易战已经打响。在那次采访中她告诉记者,此前一年,自己的生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产品在美国市场卖掉了300多万元。
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聂自勤说,往年此时正是最忙的时候,一年的订单已经基本敲定,要开始陆续安排生产和发货。但是眼下,不仅美国方向的新订单寥寥无几,还有不少客户提出取消既有订单。掏出手机,聂自勤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与外贸公司的聊天记录:先暂停未生产的货物,尽快与国外客户商讨后续具体措施。
“他们不要,我们就不造。还能怎么办?”聂自勤说。
125%的关税,最终会反映在超市货架的价签上。美国采购商担心提价后终端市场的销路,聂自勤更是不愿为了这荒唐的关税买单,出货价格没有再降的可能——既然双方都觉得是赔本买卖,那么这生意不做也罢。
起初,聂自勤也颇为焦虑。她说自己一度不敢看新闻,不然“晚上睡不着”。如今靴子落地,聂自勤反倒觉得释然了:无论如何,生意总是要继续做的。丢了美国市场固然肉痛,但是欧洲市场的基本盘还在。更何况,她还有转型的空间。
不破不立。聂自勤发布在朋友圈的一系列小视频里,万圣节面具铺了一地,画外音则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四个字:现货处理。这些视频既是外贸生意人及时止损的自救,亦是义乌老板娘决定破釜沉舟的信号。聂自勤表示,她计划把今年经营的重心转至中国传统节庆用品。去年,她就已经有所尝试,市场反响不错。接下来,她还将投入更多精力与资源,潜心进行新产品的研发。
“接下来换个赛道跑。”在微信朋友圈里,聂自勤这样写道。

中国义乌国际商贸城1区市场,聂自勤坐在她的店铺里。于量 摄
在国际商贸城二区做五金工具生意的另一位老板娘汪楠,则显得更为笃定。手握自有品牌,汪楠的产品行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市场同样是大头。
就在最近几天,汪楠的一位美国代理商刚在她这里下单补了库存。这家开设在美国东部的品牌门店,目前仍在正常上新和出货。同时,代理商还打算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对店面进行整体升级。至于产品的零售价,那自然是要全线上调的。
汪楠的话说得很直接:“我们是不可能降价的。关税只能让美国的客户和消费者来承担。”
1月20日,特朗普正式开启第二任期。2月,汪楠就飞到美国调研市场,为未来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提前制定好应对策略。一趟跑下来,汪楠心里有了底:在零售市场,自家的产品相比当地品牌,价格和质量优势明显。对于经销商来说,即便算上关税成本,利润空间依然可观。
在江苏丹阳等地,汪楠有多家合作的代工企业。在她看来,依托长三角地区完备的供应链体系与强大的制造业能力,以义乌为起点走向全球市场的国产五金工具,在成本和质量把控方面已经堪称极致:“比如我们的水泵工厂,流水线上几乎看不到工人,都是最先进的机械臂在工作。不仅生产成本更低,质量把控也更精准。国外客商来厂里参观,都觉得大受震撼。”
汪楠的另一份底气则来自品牌的力量。在五金工具行业摸爬滚打了20多年,她的生意始于代销和贴牌。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原先的生意模式受到不小冲击。同样怀揣着不破不立的信念,汪楠开始谋划转型:“2022年,我们来了一场大换血。换了店面,打出了自己品牌。原先卖的便宜货全部砍掉,一个不留,统统换成质量最高的高端产品,客户也重新发展。”
靠着品牌出海,汪楠成功撬开了高端市场,在美国市场销售位居前列。汪楠认为,手握品牌就意味着手握主动权与定价权,因此便无惧外部压力:“只要品牌和产品过硬,这个世界上就终归有我们的市场。”

义乌国际商贸城。于量 摄
没感觉
“没啥感觉。”这是记者在义乌采访时,从受访者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4月7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回复投资者称,公司认为此次关税政策调整对整体业务无实质性影响,对义乌出口影响有限。
小商品城集团表示,2024年对美出口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轻工商品和机电商品,轻工商品中以玩具、圣诞用品、小家电等日用消费品为主,该类商品美国本土人工、仓储等成本占终端售价比例较高,加征关税后仍具有价格优势。
目前,义乌国际商贸城有3000余家商户参与对美贸易,其中直接开展对美贸易的商户为100余家,商户普遍表示可通过商品涨价、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生产流程、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等方式来降低影响。
发生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的外贸生意,美国并不是唯一的主角。“我们的产品又不是给美国客户量身定制的,不卖美国,我还可以卖给其他地方客户。”汪楠说,“东边不亮西边亮,义乌的小商品从来都是卖全球。”
王许雪的毛绒玩具生意做了20多年,去年销售额上亿元,其中外贸贡献近八成。商贸城里这爿不过6、7平方米的小小铺面背后,是王许雪自营的工厂和一整个研发、销售团队。谈起关税战,王许雪有她的判断:“整体订单绝对不可能大面积下滑。物美价廉是义乌小商品最大的招牌。放眼全世界,只有在义乌,才能找到最具性价比的货。”
事实也的确如此。最近这段时间,王许雪手上的订单数量不降反增,其中既有欧美的老客户返单,还有大批来自非洲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订单——甚至,美国的订单也依然还在照常发货。只是对方一再叮嘱,箱子一定要“打紧些”。
“毛绒玩具属于‘抛货’,体积大。现在不少订单走的是空运,包裹的体积缩小了,能节约不少运费。”王许雪解释。
若是未来美国的生意彻底停摆,打算如何应对?不等记者开口问,王许雪自己给出了答案。采访中途,一位主营美国市场的外贸公司采购员上门选货。闲谈中,来者不无忧虑:“关税砸下来,以后美国的生意就不好做了。”王许雪听完只是笑笑,接下来说出的话与汪楠几乎如出一辙:“生意本来就是面向全世界的,一个国家不行,我们还有好多个国家的市场能卖。”

义乌国际商贸城。于量 摄
做全世界的买卖。这一点,是义乌老板娘关于生意的基本共识。
卖了30来年体育用品的周坚,倒是直到这几年才刚刚开始涉足外贸领域。周坚告诉记者,在经历了去年的“奥运行情”后,今年的外贸生意热度依旧,起步相当不错。若是延续当下的势头,甚至可能取代她做惯了的内销成为生意新的重心:“国内市场现在‘卷’得厉害,反而是外贸更好做些咧。”
周坚说,在商贸城,家家户户多少都会做点美国的生意。即便未必直接与美国采购商对接,通过外贸公司的居间操持,仍有部分产品可能会销往美国市场,但是,这类生意通常体量有限。就拿周坚自己的生意来说,去年经手的美国订单不过零星几单,她甚至不记得确切数字。况且,周坚主营的乒乓球和羽毛球产品,本就不对她口中那些“老美”的胃口。
“订单没了就没了,生意总体不会有什么影响。”周坚说。
相比之下,周坚更在意那些来自中亚和海湾国家的客户。他们不仅是周坚的销售主力,更是十足的“高净值客户”。如何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远比花功夫关心所谓的“对等关税”更现实、更迫切。提起年初敲定的一笔大订单,周坚眉飞色舞:“那几个中东客人谈起生意爽气得很。报价一百多美金一件的比赛定制用球,拿起货来都不带犹豫的。”

义乌国际商贸城。于量 摄
做自己
循着朗读声,记者走上了义乌鸡鸣山社区服务中心的二楼。
一间小小的活动室里,20多名学员围坐一堂,正在外教的带领下用西班牙语进行对话练习。教室外,记者遇到了正在巡视的西语角主理人罗丽。在她的带领下,记者又推开了四楼另一间会议室的门,这才找到了刚才在楼下听到的朗读声的真正源头。
“二楼是我们的中级班。每周四的线下大课,每次都有100多名学员参与,所以只能安排在大会议室里,不然这么多人根本挤不下。”罗丽说。
鸡鸣山社区居住着来自70多个国家的近1400名外国人,是义乌当地知名的“联合国社区”。2022年,这里开始举办公益西语角,每周四晚免费开课教授西班牙语,至今已服务2000余人。
旅居西班牙20多年,罗丽自己也是一位义乌老板娘。2013年回国后,她和丈夫一个做进口,一个做出口。罗丽把西班牙的红酒和火腿卖到国内,丈夫则把灯具和照明设备卖去西班牙。2022年,社区提出举办西语角,罗丽主动请缨,出任主理人。在她的操持下,西语角办得轰轰烈烈:“我们这里的学习氛围,一点都不输学校。”
罗丽告诉记者,西语角的学员中,超过六成是义乌当地的商户,且几乎清一色都是老板娘,其余学员也大多来自外贸和物流行业。显然,学员大晚上聚到这里学习西语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证书或是学历,而是为了服务于白天在商贸城里的生意。

鸡鸣山社区西语角教室里,学员济济一堂。巩持平 摄
主营地毯和地垫的杨闳涵是这一期西语角的100多名学员之一。她明显感到,疫情过后,来义乌采购的拉美客商数量显著上升,自己这几年也结识了数位来自智利的客户。这些来自地球另一端、操着西班牙语的商人虽然每年只来义乌实地采购一次,但是却始终和杨闳涵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合作。
以拉美、非洲和东南亚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如今正愈发成为义乌小商品出海的重要支撑力量。置身这样的大背景下,杨闳涵的想法朴素而又真诚。她觉得,面对远道而来的朋友,如果一直用英语交流或是通过随行翻译,难免显得生分。若是能用对方的母语沟通,无疑能够进一步拉近距离,巩固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即便只是掌握了最基础的西语商务用语,也能有机会结识更多拉美客户,进而打开新的市场:“拉美地区人口体量大,又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市场前景非常值得期待。”
按照罗丽的观察,义乌的老板娘对于眼下这出“对等关税”闹剧的关注度普遍有限。一方面,关税对于她们生意的实际影响确实有限;另一方面,她们更愿意将精力放在自己的事情上——无论是提升自己的营商能力,还是精进自己的产品质量,在这个“世界小商品之都”里,真正需要她们操心的事情太多了。
一路走来,义乌的老板娘们经历过的风雨和波折不胜枚举。每一次,她们都能凭借自己的经验与智慧逢凶化吉。全球疫情那些年,聂自勤做过测温枪的外壳、王许雪卖过口罩;周坚曾有过“由内转外”的策略调整,汪楠也有过产品性推倒重来以打造品牌的壮士断腕。眼下扰动全球市场的“关税战”,不过是又一次考验。
面对考验,没有一个义乌老板娘会抱有速胜的幻想,更没有一个义乌老板娘会轻易选择投降。
4月12日,聂自勤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连带着“义乌老板娘霸气喊话美国客户”的话题标签冲上了热搜。在朋友圈里,聂自勤转发了自己的这则视频,配文依旧云淡风轻:风浪都是暂时的。不要等,管好自己,各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