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某行人天桥上有人悬挂三条横幅。
4月15日凌晨,四川成都主城区一座天桥上惊现三条呼吁民主、反对一党专政的横幅标语,引发网络热议并迅速被审查封锁。事件被认为是继北京四通桥抗议之后,又一起匿名公民在公共空间表达政治诉求的举动,反映出中国社会中潜藏的政治不满与变革渴望。
本周二(15日)清晨,社交媒体账号“李老师不是你老师” @whyyoutouzhele在X平台发帖披露,四川成都某高架桥上有人悬挂三条横幅,上书:“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没有民族复兴”、“人民不需要一个权力不受制约的政党”、“中国不需要谁指明方向,民主才是方向”。帖文一小时后更新,称事件发生地点为“成都市茶店子客运站外天桥”,并附有一张现场照片截图。
该账号还引述投稿者的话称,这些标语已筹备一年,行动者希望获得外界协助传播。
多位成都居民当天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图片中桥体结构、市政设施、道路标线等特征显示,事件极可能发生于成都主城区金牛区三环路附近的立交桥。
居民杨女士告诉自由亚洲电台:“这应该是成都金牛区茶店子三环立交桥附近,我从包括路灯等设施判断,当地属于成都主城区范围,而且在三环附近。我估计那几个条幅很快被警察发现,找人拆除。这在我们成都可是件大事。”
另一位居民王女士对本台说,跟当年北京四通桥彭载舟挂横幅事件相比,这次的地点和时机似乎有些不同:“因为当年北京四通桥属于市中心繁华地段,而且当时是在白天,车流密集、目击者众多,事件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传播。而这次成都的情况看上去更为隐秘,很可能是凌晨或者深夜动手的,显然是刻意避开了人流高峰和监控密集时段,尽可能降低被即时发现的风险。从行动方式上判断,这可能是一次有备而来的匿名政治表达。”
警方:派出所出警民警正在调查
自由亚洲电台记者致电茶店子派出所求证,接线警员表示:“三环上的事不属于我们管辖”,称相关情况可能由其他辖区处理。随后转向金牛区公安分局办公室,接听电话的警官表示需“向出警的民警了解情况”:
记者:金牛分局办公室吗?
警官:嗯,请讲吧?
记者:茶店子那边高架桥下面挂的横幅(条幅),谁挂的查出来了吗?
警官:你那里是哪里?
记者:我是台湾的记者想问一下。
警官:你说的那一个事情,我要去问一下出警的民警。
记者:现在这件事你们报市公安局了吗?
警员:我跟你说了,我要去问一下出警的民警,问一下那个情况。
记者:现在还在处理中吗?
警员:我要问一下才知道。
匿名公民再度挑战言论禁忌
有当地人对本台说,这起事件令人联想起2022年10月13日北京四通桥上发生的“彭载舟事件”。当时,一位实名叫彭立发的男子在桥上挂出“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控要自由”等横幅,并公开要求罢免习近平,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而成都此次行动虽然选择了人流较少的时段、地点,但在内容表达和象征意义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成都维权人士赵先生对本台表示:“三年疫情后,大家对政府抱有一些期待,但失业和经济困境让社会矛盾不断激化。今天成都发生的横幅事件,是对体制不满和对现实绝望情绪的直接表达。”
他说,这类匿名行动正在构成对当局封控式治理逻辑的挑战:“从珠海撞人,到随机砍人,到今天挂横幅,都是社会累积不满的释放形式之一。”
原湖南株洲一派出所副所长郭闽则对本台说,这些文字显然不是普通老百姓写出来的,是具备政治理念的人士所为。
他说:“这三条横幅应该是挂在人行高架桥上,内容反映中国人的政治诉求,从内容看,有一定政治思想的人才能够写得出这种横幅。中共统治这几十年来,不乏有要求民主的人士,民间发出这种声音虽然很微弱,但是总是有冲破黑暗,向往光明的呼声。从中国发展趋势来看,我相信这种呼声会越来越多,声音也会越来越大,而且这种现象也会层出不穷,这实际上是民心的向往。”
郭闽认为,这次成都匿名横幅事件,再次揭示中国社会潜藏的政治张力。在高度审查和高压治理的环境下,个体以极高风险进行公开表达,意味着不满的情绪正在积聚,并寻求突破口。从四通桥到三环桥,从北京到成都,行动者或许是孤身一人,却承载着一代人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