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美关税的反制措施,中国自4月4日起限制部分关键稀土金属和磁体出口,广泛影响国防、能源及汽车等行业。相关出货已在中国港口陷入停滞,全球高科技制造业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金融时报》披露,特朗普正筹划囤积深海金属资源扩大联邦金属储备,以应对未来潜在的稀土短缺。
作为对美关税的反制措施之一,中国自4月4日起限制部分关键稀土金属和磁体出口,广泛影响国防、能源及汽车等行业图像来源: Bildagentur-online/Ohde/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作为对特朗普加征关税的反制措施之一,中国政府于4月初宣布暂停部分关键稀土金属和磁体的出口。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信息报道称,4月4日,中国政府限制了七种稀土及相关材料的出口,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国防、能源和汽车行业。被列入管制名单的稀土出货已陷入停滞。中国出口商开始了漫长而充满不确定性的政府许可等待,与此同时,海外稀土短缺风险不断加剧。
暂停稀土出口,全球高科技制造业面临断供风险
中国暂停的一系列关键矿物和磁体出口,将威胁到全球汽车制造商、航空航天制造商、半导体公司及军工承包商所依赖的核心零部件供应被切断。磁体是组装汽车、无人机、机器人和导弹等各种设备的关键材料。
《纽约时报》援引美国矿业巨头、MP材料公司(MP Materials)执行董事长兼CEO詹姆斯·利廷斯基(James
Litinsky)的话报道称“军工承包商的稀土供应尤其令人担忧”,而“无人机和机器人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战争的核心”。
出口暂停所涉及的“重稀土金属”广泛用于制造多种电动机所需的磁体。这些电动机是电动汽车、无人机、机器人、导弹和航天器的关键部件。燃油车也使用带有稀土磁体的电动机来完成如转向等关键任务。
这些金属还用于制造喷气发动机、激光器、汽车前灯和某些火花塞的化学品。其也是电容器的重要成分,电容器则是人工智能服务器和智能手机芯片中的关键电子元件。
出货停滞 供应链延迟 全球库存告急
出口商现在必须向商务部申请许可证,这个过程相对不透明,可能需要六七周到几个月的时间。路透社上月报道称,自中国去年9月将锑列入管制名单以来,尚未向欧盟国家出口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稀土贸易商表示:“当客户询问他们的货物何时能离开中国时,我们给出的估计时间是60天,但实际上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他们表示,如果冻结持续超过两个月,客户通常建立的库存可能会耗尽,并补充说,鉴于中美之间不断升级的贸易战,美国客户获得出口许可证可能尤其困难。而美国许多制造商为降低成本,通常不设立高额库存.
根据两位分析师的说法,一些中国稀土卖家已经对与海外买家的合同宣布遭遇不可抗力。分析师补充道,已经在港口等待装运的货物如果尚未清关,将被禁止离港。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在办公时间之外未回应路透社的传真提问。
新出口许可执行情况不一
稀土行业高管向《纽约时报》透露,中国海关不仅对美国,也对包括日本和德国在内的所有国家暂停重稀土金属和磁体的出口。但目前不同港口对新出口许可的执行力度不一。大多数稀土磁体都含有重稀土元素,它们能够在高温或特定电场下保持磁性。有些只含轻稀土的磁体不在出口限制之列。
部分中国港口,若磁体仅含微量重稀土,且不出口至美国,仍可获准出货。而另一些港口则采取更为严格的态度,要求出口商对每批磁体进行检测,证明其不含重稀土金属,方可装船出口。
中国稀土的垄断地位
中国在全球稀土供应链中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重稀土的精炼环节。全球每年近20万吨稀土磁铁的产量中,中国占了90%。路透社评论称,出口限制显示出北京如何将其控制权武器化,从而几乎切断这些关键元素的全球供应。并认为,出口管制另一方面也可能削弱中国的主导地位,因为此举将迫使海外买家加快将其供应链从中国转向多元化的进程 –
尽管这一过程可能会很漫长。
特朗普计划囤积深海金属以应对出口管制
据《金融时报》周六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报道,特朗普政府正在起草一项行政命令,允许美国大量“囤积”太平洋海底的金属资源,添加到现有的联邦金属战略储备,以抗衡中国在电池矿物和稀土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根据该计划,储备将“在美国境内建立大量可随时使用的库存”,以备未来与中国发生冲突时,可能导致金属和稀土进口受限的情况。
报道称,该计划是美国更广泛举措的一部分,旨在根据美国国内法加快深海采矿申请审批,并建立多金属结核的陆上加工能力。多金属结核是海底矿产资源,大小与土豆相当,被认为可能是海底分布最广、储量最大的金属资源。
(《纽约时报》 路透社 《金融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