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广州“最大烂尾小区”之称的澳洲山庄,从1998年小区建设开始出现问题算起,“烂尾”至今已有27年。记者获悉,近期,黄埔区信访局负责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代表与澳洲山庄业主代表召开了澳洲山庄重建安置工作座谈会,介绍了安置项目的最新进展。
? 最新进展
项目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业主有望年底入住
“有关部门要求地块重整重建全面提速,保障业主们年底可入住。”有澳洲山庄业主跟记者表示,这让业主们看到了“回家”的希望。
安置项目所在地就是去年被知识城(广州)城市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底价89215万元竞得的编号为JKG-A-1的地块,其总用地面积达到50322㎡,折合楼面地价4980元/㎡。值得一提的是,这块宅地在当时就并未单纯出让,根据公告,地块建成房源须用于解决黄埔区政府指定的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物业置换需求。
而早前广州市黄埔区处理澳洲山庄烂尾楼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发布了《关于收集澳洲山庄购房人信息的公告》,明确购房人及相关权利人可申报相关房屋信息。因地块紧临澳洲山庄,当时也被认为与澳洲山庄的“重启”密切相关。随后,土地供应、安置房建设等工作持续推进。
从业主张女士发来安置项目设计方案文件显示,安置项目在澳洲山庄EA区南侧,位于黄埔区广汕公路以北、金坑地铁站以西;安置房分3种户型布局(两房一卫,三房一卫,三房两卫),设计户型共分7个面积段,涵盖62平方米至102平方米,可安置户数共1342户。会议当天,相关部门和开发商表示可覆盖目前申报安置户数。
至于最终的安置面积,张女士表示,座谈会上提到将按原房面积的1.1倍考虑。而原购房建筑面积乘以1.1后小于所选定安置房面积的,差额部分由购房人支付差价;安置房屋建设标准为简装交付。
文件内容显示,早在今年4月9日,安置房项目地块已完成启动区土方及场地平整等前期工程,并已开展建设施工工作。目前安置房项目成功实现钢结构首吊,项目正式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张女士于1997年全款购入了山庄C区的房子,也是最早一批购房者之一。根据安置方案,她符合安置条件,可申请安置房。对于这份澳洲山庄安置方案的初稿,有业主认为还有难题需要继续讨论,“部分当年退楼胜诉却收不回楼款的业主,并不在初步安置方案内,这部分业主大约700户,我们也正在同各部门积极沟通。”
??此前消息
曾经历两次法拍无人问津
有老业主仍住在“烂尾楼”内
澳洲山庄项目于1995年正式启动,到了1997年首期工程接近尾声,当时近2000户签了购房合约。有业主告诉记者,当时身为开发商的澳美公司给业主提供了“20年免息分期付款,首期3.8万元,月供488元”的优惠付款方式,吸引了大批向往山水生活的顾客。据了解,在销售的高峰期,每隔两个小时就有一辆往返广州市区与项目的楼巴,载满了看房的客户。
但在1998年,澳美公司的财务总监卷走了上亿元的公款,该公司资金链因此而断裂。也正是从此时开始,澳洲山庄建设停滞,最终烂尾。
到2023年,澳洲山庄部分房屋曾经历两次法拍,均以流拍结束(详见报道《25年烂尾楼澳洲山庄:业主已老,相信会妥善处理》)
尽管被称为“烂尾楼”,但前两年山庄内仍有人居住,记者当时采访看到,山庄A区第一排是几间商铺,饭店、五金店、小超市都集中于此。业主李伯从2016年开始就住在A区其中一栋的一楼。实际上,李伯购入的房子是在C区,但C区位于半山坡上,从山庄大门走到C区是一段连续的上坡路,其坡度之陡连年轻人走都有些费力。
澳洲山庄依山而建
上了年纪的李伯便与澳美公司的胡姓负责人商定,搬入A区一楼同样户型的房子里。他表示,有不少住在A区的业主买的房子其实都不在A区。“都是因为业主上了年纪爬不了坡,像住我对面的两口子也是买在山上,跟胡老板商量换到A区来住的。”
业主李伯站在A区的“家”门口
李伯住在A区的“家”中已有6年,或许是下雨天的缘故,在昏暗的灯光下,家里墙体也能看到发霉的痕迹,进入家中,潮湿感扑面而来。“这个墙壁原本已经刷好的,后来又补刷了两次。”李伯指着墙壁说道。除了有业主住外,还有不少是租客。李伯楼上就住着一户村民,他打听到,像他这样子的两房一厅户型,租金大概1000元一个月。
这些年,关于澳洲山庄的报道有很多,政府部门和开发商等多方都在积极推动该项目重建,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关于“澳洲山庄”的文书就有300多份。倏尔间,山庄停摆已有20余年,安置项目的推进让业主们看到了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