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武装近日在红海地区与美军的对抗持续升温。当地时间 19 日,胡塞武装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宣布,一架美军
MQ-9“死神”无人机在萨那省上空遭地对空导弹击落,这是该武装组织 24 小时内击落的第二架同型号无人机。
美国《FOX News》报导,首席国安记者珍妮佛·葛里芬亦在社群媒体上证实,这是自 3 月 3 日以来第 6 架遭胡塞组织击落的
MQ-9 无人机。根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资料,每架 MQ-9 造价高达 3,000
万美元,意味美方光在本轮冲突中,无人机损失已达近两亿美元。
自 2023 年 10 月巴以冲突升高以来,胡塞武装多次声称击落美军无人机。公开资讯显示,该组织已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摧毁至少
20 架 MQ-9,其中 2025 年 3 月 5 日与 4 月 1 日分别通报击落第 15 架及第 16 架,再加上此次 2
架,数量惊人。若将 2017 年以来的战果纳入计算,胡塞组织击落的 MQ-9 总数可能已超过 20
架。虽美方未对所有击落声明予以承认,但多份独立报告已确认至少 16 架遭击落,创下史上单一非国家武装击落美军无人机最多纪录。
胡塞武装的防空实力之所以被外界严重低估,主因在于其结合伊朗提供的技术与因地制宜的战术。其防空系统涵盖苏制 SA-6
导弹(经伊朗改良)、将 R-27T
空对空导弹改装的地对空导弹,以及伊朗专为反无人机设计的“358”导弹。此外,胡塞还声称自主研发名为“巴勒斯坦-2”的高超音速导弹,虽性能存疑,但足以对以色列和美军构成心理压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胡塞武装擅长机动式游击防空部署,分散火力、隐匿阵地,并结合地方支持与情报网络,将低成本作战发挥到极致。分析指出,他们常以单价仅数万美元的导弹击落一架造价
3,000 万美元的美军无人机,形成明显“效费比碾压”。
反观美军,对胡塞防空能力的轻忽也被视为自食苦果。长期将其视为“拖鞋军”的偏见导致无人机缺乏电子对抗装备,并持续依赖固定侦察路线,使飞行轨迹易于预判,成为标靶。加之也门地形复杂,胡塞控制区域获得高度民众支持,让美军难以获得精确情报。
美军空袭胡塞武装主要依赖航空母舰战斗群,但舰载弹药有限,须优先保护自身舰队,对无人机保护力不足。根据《美战区新闻》报导,近期美军中央司令部甚至罕见公开
F/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携带 4 枚 AGM-88E
反辐射导弹的画面,显示美方已不得不强化对敌方雷达与防空系统的打击。
若美军无法及时调整战术,包括强化电子干扰能力与发展低成本反制方案,无人机损失恐将持续扩大。依目前战损频率推算,每月损失 1 至
2 架 MQ-9,年损失恐超 3.6 亿美元,对美方造成沉重财政与军力负担。
此外,红海局势的僵持也暴露出另一层困境,胡塞武装具备一定自我造血能力,其简易导弹生产线与伊朗持续援助,使其具备持久作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