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论”还是“效果论” 施化 一个人,在观察和判断的时候,尤其是对人对事,可以用“动机论”,也可以用“效果论”。“动机论”就是“只看动机不看效果”;“效果论”就是“只看效果不看动机”。当然也可以不偏不倚地说,“既要看动机,又要看效果”,但实际上,这和说同时“既要穿鞋,又要光脚”意义差不多。 说穿了,“动机论”和“效果论”,是两种不同和对立的思想方法。由于运用不同的思想方法,人们认识和改变周围世界的结果,也绝然不同。 以亚洲文化、亚洲价值观为主导的人群,以“动机论”为主;以西方文化、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人群,以“效果论”主。 “动机论”者认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好事,比如捐款、行善、帮助穷人,只要他的动机不好,比如有个人野心或为了抵消自己过去的罪恶等等,都不值得肯定。不肯定意味着不鼓励不提倡,下一个想做同样事情的人就可能不会出现。相反,如果动机是好的,比如“为了解放全人类”,“反修防修”,不管给社会造成多大灾难,死了多少人,都可以原谅。原谅的意思就是,下一个做同样事情的人,也完全可以被接受,得到鼓励和提倡。 “动机论”随意性很强。所谓动机,就是思想。思想是内在的、隐藏的、千变万化的,既不可观察又不可测定。“动机论”者只好从一个人的片言只语来推测他的动机而将他定罪。仅仅推测而已,与实际状况相差多远只有天晓得。所以在“动机论”的大环境中,判别是非对错有罪无罪的重要标准,往往就是某个权威人物的推断。权威程度越高推断越可信。万一权威人物推断错了怎么办?错就错了,等权威人物失掉权威或者死了以后再平反纠错或不了了之。 “动机论”可以不分是非、不计善恶,如果走向终点甚至有可能走向反人类。在“动机论”者那里,“动机”就是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其余的可以忽略不计。“发展经济”是一个很好的动机,至于在某个地区发展经济的结果,是使土地沙漠化,水源枯竭,空气污染,人的贫富差别加剧,道德水平恶化,贪污腐败盛行,犯罪和传染病丛生,等等,都无关紧要,也不影响该地区领导人的政绩,因为“动机”是好的就是好的。 “动机论”在国际上可以把应当交接的朋友推向敌人,也可以把潜在的敌人引为朋友。同样是投资或者经济援助,“动机论”只看对方的动机。动机不好,给再多好处也不领情,尽管你资助的大学里出来的全是国家栋梁。动机好,哪怕你哪天逼债连本带利收回“援助”,也是好兄弟老大哥。有时候,对方动机的定性取决于自己的动机,美化你或丑化你,全根据斗争的需要。 “效果论”者认为,一个人无论有多强烈的杀人动机,只要没有成为事实,就不是杀人犯。一个人在机场安检面前开玩笑,说自己鞋底有炸弹,即使没有伤人动机,客观上对安全造成危害,还是应该被罚,以免真的恐怖分子也来开玩笑。 “效果论”是老实人的思想方法。既然思想是无法追究的,干脆就根本不管你怎么想,怎么说。在“效果论”的大环境中,没有思想罪、言论罪。同时,哪怕你有三寸不烂之舌,把天下的好话都说绝了,也没人相信你:做一件出来看看。事实千万遍地教训人们:就象好的动机会产生坏的效果一样,坏的动机也常常产生好的效果。实事求是判断事件的结果,比起空穴来风地追寻动机,既简洁了当,又是非分明,很少有可能发生误判,也不会模糊是非的边界,让不该受罚的人被罚、不该受奖的人受奖。只看效果不看动机,做错多少就否定多少,做对多少就肯定多少,费那个闲心思去挖掘你的动机,才不干这种蠢事。 200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