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融入主流社会”

 施化

能不能融入主流社会,似乎已经成了移民海外的华人的一块心病。更有甚者,不少人还已经把“融入主流社会”当成自己一生奋斗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志。虽然我自己一向对什么叫“主流社会”不甚了了,但人云亦云,也渐渐感到事关重大,不由地分外注意起来。

记得去年回国探亲,一圈新闻界朋友沾一个老总的光在一起聚餐,席间就有这样一个提问:“听说在外面很难融入主流社会?”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只好开个玩笑:“是吗,不过我觉得自己在国内也没有融入主流社会。你呢?”的确,这些人中,虽没有高官显贵、名流大款,好歹在新闻界混了多年,大小都是主编高级记者,应当属于主流社会,可又觉得底气不足。你想,如果在正式场合发表一条内心的意见,他们谁都会思前想后,考虑纪律分寸、影响后果,会不会与某人没有保持一致,说半句留半句。主流社会就这副窝囊相?

主流社会,社会的中坚脊梁,他们的价值观左右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各阶层的人士对他们马首是瞻。封建社会的士大夫算不算主流社会?他们上能死谏圣上触犯龙颜,下可规矩方圆风范一方。可是在后人眼里,不过是一群帝王的帮闲,徒然多延长几年当朝的寿命而已。现代社会的跨国公司算不算主流社会?他们资金雄厚人才济济,领导世界的技术潮流消费潮流时尚潮流。可是大选的时候,依旧一人一票,不敢犯法贿选。一朝不慎决策不当,公司倒闭破产,顿成过眼烟云。

说来说去,主流社会到底是什么玩意?原来,主流社会不过只是一种观念形态,好象七彩霓虹,存在于似有似无之间。你说有,它就有;你说无,它就无。加拿大的社会是多族群多文化的社会,一眼看去,很难说谁主谁次。华人虽是少数族裔,可是挑个华人做总督,也没有人大惊小怪。土著印第安人就更少了,可是每次国会开会都把他们的事情讨论来讨论去。最正宗的白人社群反而倒小心翼翼,说话说漏嘴,有种族歧视倾向,还要连连道歉。

就是这个看来似乎没有主流社会的加拿大,主流的观念意识却非常之强。比如,爱好和平,不爱争斗;爱好自由,不爱专断;爱好平等,不爱歧视;爱好公正,不爱偏袒;爱好公开,不爱掩藏;爱好宽容,不爱计较;爱好传统,不爱新奇;爱好自然,不爱都市;爱好幽静,不爱喧闹;爱好礼貌,不爱粗俗;爱好朴质,不爱浮华。谁要是赞同这些观念,随从这些观念,谁就感觉自在,“融入”了主流社会;谁要反感这些观念,抵触这些观念,谁就感觉失落,“偏离”了主流社会。
 
还是在小学的时候,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她从外地转学来,年纪仿佛又大一些。刚来的时候,没人搭理她,孤零零的。过不多久,同学们不自觉地就感到她的影响力。她说话彬彬有礼,作业整齐干净,经常受老师表扬。结果是,她当选为班干部,自然而然成了“主流”,许多女同学都跟从她模仿她。
 
一个发展健康的社会,主流也一定很人性化。所以,一心想融入主流社会的人,不必刻意追求。只要跟着感觉走,把人性深处最善良美好的那部分自然发掘出来,一定会很容易地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和接纳。说句不逊的话,这个社会能很友善地接纳一只狗或者猫,更何况人?

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按照它的价值理念,也不可能把任何群体或个人边缘化,踢出“主流社会”。民主越深透,一个一个的个人就越受到重视。所谓“外来打工仔”的概念,不存在于一个文明社会之中。有的只是“英雄不问来路,只看手段高低”。 一个人,对别人歧视惯了,也担心自己受到歧视;把别人边缘惯了,也生怕自己被边缘。当你把等级差别的概念从心中扔掉,谁在乎谁啊,你自己就是主流社会。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种主流失落现象,是由于缺乏独立人格和过强的从属和归附意识引起的。不知有没有道理。

2003年7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