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我老公刚刚出国。我老公在《人民日报》当记者的一个堂姐来告诉我说:“现在中央有政策,出国人员可以随国内研究人员一起提职称,也可以等回国以后再提职称”。并说文件已经下发到各部委,科学院各研究所和各大专院校。我就对我老公的堂姐说:“我想这职称还是早提比晚提好,请你把这消息给我复印一份,我先去我老公的单位探一下口气”。我老公的堂姐就给了我一份复印件。 于是我就坐公共汽车,到我老公的单位。找到人事处处长。处长还比较客气,问:“您找我有什么事呢?”。我说:“我想知道和在国内的人相比,出国人员在你们单位是不是属于干的好的?”处长说:“当然出国人员都是各单位比较优秀的”。我问:“既然出国人员是比较优秀的,那么现在中央有新的规定。说出国人员可以和国内的科研人员一起提职称,也可以回国以后再提”。处长说:“是这样的”。我接着说:“我有一个想法想给领导商量。我希望我老公能这在一次提,我能否可以帮他准备材料,帮他办?如果不行,非要我老公自己办的话,那我就给我老公打电报。我们自己出路费让他暂时回国,职称提完后再出国。提上提不上呢,决不找组织的麻烦”。 处长想了一下说:“你可要想好了”。我说:“我想的很清楚,就看领导同意不同意”。这时候有人来办事,处长说:“你先等一等”。于是我就坐在一边耐心地等着。等别人办完事走了,处长对我说:“这样吧,你呢,先回去,等我和有关领导研究一下,明天等我的通知”。其实我知道处长当时就有表格在身边。 第二天没等处长通知,我一大早就又去人事处。处长说:“我们研究了一下,你老公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考虑,他可以不必回来。但第一你要尽快把表格填好,把有关材料准备好。第二你要自己找两个正教授或正研究员级别的人推荐,这事不能由领导出面。你能办得到吗”?我说:“我老公的材料我都知道,找教授推荐也没有问题”。于是我就拿到了表格。赶紧回家,连夜准备材料、填表和做老公的简历。一直忙到早晨3点钟,才把资料准备好。 那么找谁写推荐信呢,第一个人我就想到了知名的X教授。因为X教授是我老公的老师和以前的领导,他对我老公的工作还应该是比较了解的。 在X教授家,X教授对我说,“这字呢,我可以签。但是你老公的职称提得上提不上呢,我可不能打包票”。X教授说的,大概也是实情。因为当时各单位提职称积压的人很多。而且和我老公在同一个单位的,X教授的学生中就有许多人在争取。但这话听到我的耳朵里,感觉总不是很舒服。为此,我心里面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鼓。 X教授签完字。问我:“另外一个人你找好了吗?”我说:“Y领导对我老公也挺好的,我想请他来签字”。X教授说:“很好,很好”。就打发我出来了。 Y领导是我老公的室主任,职称也是正教授。我想既然是Y领导派我老公出的国,Y领导就应当对我老公的印象还不错。于是,第二个人我就直接去找Y领导。 在我老公单位家属宿舍区Y领导家的门口,我敲开门时,出来开门的男的我不认识,估计是Y领导。但还没有等我张口,站在Y领导后面的Y太太就说话了:“唉,唉,唉,快请进来,快请进来”。原来Y太太和我是同行,开会常见面,因而非常熟悉。我就对他们说:“我是来请Y领导帮我老公办点事的”。Y太太说:“有什么事你就尽管说,我们肯定给你办”。我说:“我老公出国不在家,中央有文件,说可以随国内一起提职称,现在我已经把表格都填好了,想请Y领导给签个字”。 Y领导说:“我签,我签,你老公这人比较不错”。 我拿到X教授和Y领导的签字,已经近中午时分。当时天气很冷,我就在我老公单位外面的小饭馆里随便吃点东西,暖一暖身子。 下午刚上班,我就把材料递到我老公单位的人事处。话说的也很客气:“请领导看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没有,回头我再做修改”。 处长很惊讶。一边看材料,一边说:“这么快呀?嗯,我看,材料没什么问题。” 不久,我老公的高级职称还真的给批下来了。我老公单位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还有人来问。因此在我老公回国之前,他的单位就有点小议论。说我为了我老公提职称,到我老公的单位去大闹,都出了名啦。 其实你说凭良心讲,我一点都没有去闹。我只是知道国家有这个政策,动作快一点而已。 1981年,我老公从国外回来,拿了包巧克力糖到他单位里面去请客。单位的同事们对我老公不无拮谕和妒嫉地说,“唉呀呀,你这一次呀,是国也出了,职称也没有拉下来。你可真是有福气!” 我老公只是笑了笑。说:“太太的功劳”,“太太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