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回国见闻

2004年回国见闻 (1) - 哈尔滨 这次回家主要是看望父母。因为他们中间来过一次美国,所以我距离上次回国有5年时间。 和5年前相比,不觉得北京有太大不同,顺着架子继续搭而已。而哈尔滨的变化是巨大的。 最明显的是街道路面加宽,当然路上的出租车、私家车也剧增。人行道铺得整齐漂亮, 我再不会向上次那样深一脚浅一脚地歪了脚腕。还有就是小区林立,一片一片地取代着旧式住宅。 这不,偶老爸老妈也搬进了这幢略代欧式风格的新楼里。 附近的幼儿园也是一流的,早上可以看到不少家长开车送孩子来这里,从小抓起不嫌累。 小学这么漂亮,上学、放学时间在门口接送学生的人和车,绝对是一景。 离小区不远,是近十几年来发展最快的高科技开发区。银行、公司、写字楼密集的繁华商业区。 咱家里有几位在这上班的,估计这是全家把居住中心挪到这里的主要原因。 附近还有餐饮、娱乐集中的灯红酒绿地带,俗称腐败一条街。 不过也不全是腐败,我们温馨健康的家庭聚会也在这里办了几次。 偶是第一次和老爸同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和老弟唱‘灰姑娘’,别有味道。 连小孩子们都拒绝参加没有唱歌跳舞的纯粹聚餐。 当然传统的购物中心之一,南岗,已经开发成综合的商厦广场。 另外一个老字号集中的所在,道里,增添了很多新商号。 中央大街的步行街是我最爱,两旁保留和增添了许多有特色的建筑,使这个城市别有风味, 无愧它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称号。 奇迹般逃过文革的索非亚大教堂,现在堂而皇之地露在最显眼的闹市区里, 是本市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有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它是这个城市的象征和镇城之宝。 2004年回国见闻 (2) - 发小们 偶的十来个发小,在一个院长大,小学中学一路同班过来,家长们当年大都也是同事。 聚会地点就定在了偶们的老巢。出发前老妈一再提醒,那里变化很大,别迷路。 听着可笑,其实一点不夸张,要不是走了一条最熟悉的路,肯定就找不到北了。 这个偶们曾经一起读书的烂学校,现在摇身一变成了重点,刚开学的校门口还真热闹。 这条曾经天天上学走的路,应该是闭着眼睛都不会错的。 还是有点疑惑,那些当时在下雨天时觉得能把自己淹没的大土坑, 和男孩子们借故玩耍或者抓起沙土往女生身上扬的大沙包, 啥时候变成了规规矩矩的柏油路和斑马线。 幸亏顺着这条路,才找到了偶曾经的家。从背面看过去简直成了仓库。 三楼正中的那个窗户望出来,电线杆和树杈是偶童年的美景和幻想的背景。 另外一栋住过的楼。回家把这些照片在电脑上给老爸看的时候,他感慨地说,自从搬走以后, 他自己还从来没回去过。你看,远近亲疏不能以距离衡量吧:) 几个发小都住在这幢70年代末盖的楼里。比起50、60年代苏联专家盖的老楼,这个当年是最抢手的, 所以有个外号叫红眼楼。偶们着实羡慕住在这里的小朋友们。 见到发小们以后才知道,偶上面这几张马上就要成为历史照片了。 今年秋天这几栋最后的老楼就要推倒,整个大院及其周边将全部变成下面这样。 工厂已经把包括厂房在内的地皮卖给了开发商。厂址移到外县,那些还没有下岗的少数职工, 谁又会跟着走呢?那里面有不少偶的邻居同学,他们就要下岗了。 当年职工和家属曾经有上万人的这个国营大厂,就这样消声匿迹了吗。。。 与大院一路之隔的‘万家灯火’ , 是偶们聚会的地点。 见到发小们,女的拥抱、男的握手,土洋结合。喝酒就没有分别了,女的更甚。 那天就是女的喝白酒,男的喝啤酒,因为他们回头要开车。发小们一共聚了三次。 因为其中一波(偶且称为学院派)与今天这波(就叫江湖派吧),在某次不欢而散, 从此不共喝酒。连我这千里迢迢回来的都没有足够面子,只好分开见。 见过两方之后,才知道原来江湖派混得较好,尽是一些XX长、XX总,出言难免狂妄。 而学院派大多教书、清高,双方互相看不上。 这一波里有偶最近的两个发小,阳阳大夫和J大夫。两人现在又是同事,酒桌上的拌嘴对象,简直是一出戏。 L总从小就是这帮哥们儿的老大。老大依然做得最好,他任副总的公司是哈市手机市场的前三名。 T总除在工大教书以外,还任美国某化学仪器在东北的总代理。属于名利双收、黑白双道的女强人吧。 变化最大的是S总,前两次回国见到他时,大家挤兑他不是下乡、就是挖臭水沟去。 现在S总任职的政府部门公务员很牛,加上S总治理马家沟立大功、上电视,现在是一方名人。 这是他颇为自豪的成绩,昔日的臭水沟,现在成了夜晚最繁华的去处。 难怪他坚持要绕道带我看一下这里的夜色和酒吧。 2004年回国见闻 (3) - 旅游 过去在国内的时候,因为交通不方便还是自己比较懒惰,去过的地方很少。 后来两次回国,因为染上了一些洋毛病,一想起来外面厕所的状况、洗澡的麻烦,哪里都懒得去。 这次在大家的鼓动之下,跟着一个旅游团去了牡丹江附近的镜泊湖。住在山上那个宾馆里,很不错。 这样的湖另偶想起刘星(也是黑龙江人)的音乐。这里的空气干净极了,说世外桃源不过分。 下次有时间准备住上一两个星期,爬山钓鱼。 附近是名符其实的鱼米之乡。响水大米,长在一片火山岩石上的薄土层中, 加上地下森林的响水灌溉,每年只产一万斤,历来是供米。 镜泊湖的红鳟鱼从小就听说过。 日本人当年把这里当作基地,这里还是朝鲜族人聚居的地方。 牡丹江市中心,河边上的地带是寸土寸金。导游说这一片小区的房价是每平米五千以上。 北京咱就自导自游了。偶毫不客气地把这一片当成自己另外一个老巢。 偶当年吃宵夜的东单头条已经被东方广场取代。东单三条是老地盘存活的界限。 Hyatt翻译成‘君悦’大酒店。偶当年出出入入的礼堂,古香古色的雕梁画栋,欲与争辉? 过去东单大街上的餐馆里,都是些外地来协和医院就医的病人和家属,里面又脏又乱。 现在有这么清静有情趣的小资去处。。。 偶曾经的窝,经过目测、步量等等的考证,已经成为烤鸭店的某个停车位。 想看一眼这样的四合院。。。 那得去专蒙老外的后海。。。 顺便瞧瞧那些近年来名声鹊起的酒吧。 离开北京的时候,正赶上迎中秋和十一。天安门城楼在粉刷,广场在摆花,真喜庆。

A18 发表评论于
问慕容先生节日好。NYC和哈尔滨我都喜欢。哈尔滨,像多数国内的城市一样,处于发展之中,更有朝气一些。NYC几乎在百年之前就完成了基本建设。NYC有两样东西我最喜欢的,一是聚集了世界各地的美食,二是文化艺术生活。博物馆、音乐厅、音乐吧,四季不断的各种展览、演出,不会寂寞。

借地方说明一下。第一部分的照片重新上传,贴在这里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412&postID=548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