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

人在旅途,高歌自娱,朝花夕拾,痴人梦语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乡 音 一个人的儿时记忆往往是最深刻的,呀呀学语,一定是从父母那里学来,儿时在一个稳定的语言环境下培养起来的语言,就是他的母语.不用说,一个人的母语对他的语言发展影响最大,无论你以后学了英法德日俄,母语的影响会走哪跟你到哪儿,江南人说话带齿音,有些人发不出鼻音,都是因为母语的影响.在说话时带有口音是无可避免的,可是有些时候说某些话,你是无论如何非要用家乡话说不可,那就不仅仅是口音的问题了. 象我的先生,每当说起他那些中学时代的同学朋友名字的时候就一定得用家乡话说,对他来说用普通话说那些名字仿佛说的不是他的朋友,可是要他一句话中单单用家乡话说一个名字,其余的部分用普通话似乎是也挺难的,所以他一说起他儿时的伙伴朋友就非要整句的用家乡话说不可,有时转换慢了,可能还要连带拉上接下来的几句.

家乡话是和脚下的那片土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在家乡的土地上说家乡话就是让人觉着踏实,透着亲热.在异乡的土地上听异音总让人感到孤单和不安. 在交通和传媒不发达的年代,人们被一个户口本牢牢地栓在出生地,多数人一辈子没去过其他的地方,所以很多人只会说也只听得懂自己的方言,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地方的人,就很难一下子适应和接受外地的方言.

我就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老太太,女儿外嫁到了千里之外.有一天,老太太想女儿,想看一看女儿的家,于是就踏上了火车.下了火车,看到的是异乡 听到的是异音,老太太的女儿由于多年离家,也说的是当地的方言,老太太很不高兴,对女儿抱怨说,怎么这里的人说话全都故意拿腔拿调,别扭,女儿解释说,人家一直都那么说,不是故意的,老太太想不通为什么,女儿一时也说不明白为什么,于是就找理由说,可能是水土的原因,一听这话,老太太更生气了,撒谎,如果是水土,这里的鸡怎么不变口音,那狗怎么也叫的和我们家乡的一样呢,女儿无言以对.倔强的老太太住了两天,实在无法忍受拿腔拿调的外地口音,打道回府了.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离家时年令足够大,无论他离家多久,他的家乡话还是会和从前一样流畅,除非他刻意忘记.这里我讲一个发生在我家乡的故事. 在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有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随父亲离家去了上海.有一天,这个孩子跑到一艘船上去玩,不想那条船起航了,于是这个孩子就被这条船带到了大洋的彼岸,美国.从此这个孩子就和家人失去了联系, 他的家人总以为这个孩子早已不在人世,就这样一家人两不相知地生活了许多年.1970年,中美建交,这个漂流到美国的孩子已是白发苍苍了,多年的乡思煎熬终于可以结束了.他给中国大使馆写了信,请求帮忙找他的家人.由于他离家的年令太小,他只记得自己的家乡大致在哪里,及自己的家是在一个池塘边,他记住了池塘里的蛙鸣,及自己的小名叫蛤蟆.至于父母的名字及自己的大名都已记不得了.没想到仅凭着这简单的信息,大使馆很快帮他找到了他的家人,父亲早已过世,只有八十多岁的老母还健在,蛤蟆听说了激动不已,他万万没想到在有生之年还可以见到老母,于是就马上申请回国,他的回国签证很快批下来了,可他在美国的家人反对他回国,以为他回国后会被抓起来,可思乡心切的蛤蟆顾不了那么多了,一人踏上了回国的路程,据说,他是中美建交后回国探亲的第一批华侨.他第一次回国是由政府全程安排的.当年拖着鼻涕的蛤蟆这时已六十多岁,无论是人还是物,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人们把他引到家中,一入门,看到院中一个年记最长的老妇人,他不等人介绍,扑通一下就双膝跪下了,口中说着,你就是我的娘么,一开口还是乡音.旁边的人忙说错了错了,那是你的嫂子,你的娘在屋子里呢.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这时候,吟一首贺之章的回乡偶书是再恰当不过了.

乡音有时候会变成一个符号,思乡的象征.说家乡话也会被很多人看成爱不爱脚下那片土地的象征,人们爱说,美不美家乡水 亲不亲听乡音.如果说有一个人回到家乡不说家乡话,旁边可能就会有人象是在背儿歌似地说,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那是在绕着弯儿骂这人,背后说不定还说他背祖忘宗了,其实我觉着没那么严重,很多时候那些故意不说家乡话的人只是太急于表现,表现自己见多识广,出息了,家乡还是爱的. 我这里有一个例子,说明人们对刻意忘掉家乡话的人是多么的不待见,是早些年,有一个小伙子被征招报效国家,在外地工作两年后回乡探亲,小伙子衣锦还乡,满口的普通话,回到家,和自己的老母亲也说普通话.他的母亲特意给他烤了他最爱吃的烤红薯,小伙子指着烤好的红薯,满脸迷惑地用普通话问,这是什么玩意儿,老娘说,儿啊,这是烤红薯你都不记得了,小伙子拿起烤红薯又问,这样就可以吃了么,老妈赶忙说,儿啊,要剥了皮才可以吃. 不知红薯为何物的小伙子还惦记着子自己儿时的伙伴,吃完了红薯,小伙子就上街找人玩去了.见了街坊邻居依然是普通话,人们对他有说不出的反感,怎么才两年就把家乡话全忘了?可也没人当面驳他的面子.偏有一个看不下去的小伙子,走到小伙子跟前,用电影里日本鬼子常用的普通话腔调问,你有几个爸爸?然后又用方言说,普通话,我只会这一句.把小伙噎得半死.没半天,小伙子的普通话楞是给生生地噎回去了.

我们常说入乡随俗,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总要慢慢地和当地人溶为一体,语言的改变首当其冲,可如果你回到自己的家乡,和你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交谈时,还是家乡话来得亲切.在这个资讯发达的年代,别说是普通话,英语,日语,德语对人们来说都不稀奇了,可还是要在适当的场合用,也就是说见什么人要说什么话,用的场合不对就有可能出现上面的尴尬,不信,你下次回家,和你的邻居说说英语试试?

2003.12.21初稿 2004.3.21修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