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馆里人声鼎沸。赛场中央,并排两个羽毛球场上,几位选手在捉对厮杀,各不相让。我坐在看台上,紧盯着场上奋力跃起大力扣杀的女儿,两手心全是汗水。
一年一度的全州高中生羽毛球决赛已经到了尾声,场上正在进行争夺单、双打第三名的比赛。一个多小时以前,女儿和伙伴凯瑟琳在双打半决赛中失手,以接近的比分痛失争夺冠军的资格。现在她们又以七比十五丢掉了第一局,形势严峻。她们的对手是两个人高马大的红发女孩,步法灵活,扣杀有力,斗志昂扬。第二局一开始,女儿她们就连丢三分。这时候,观战的队友齐声呐喊为她们加油。我心里不断地叫着:慢一点,调整节奏!
好像听到了我的话,女儿拾起球来,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缓缓地挥了几下右臂。
头天晚上,初选赛结束以后,我发现她的肩膀和后背有许多肌肉僵硬的地方,一触就痛。给她按摩的时候,她疼得忍不住流出泪来。现在是不是又开始痛了?无论如何,你可要坚持呀。
女儿走近凯瑟琳,两个人交谈了十几秒钟,然后高喊一声,各就各位。
对方发过球来,女儿把它高高地吊到远离球网的左角。对方反手回球,凯瑟琳又把它吊到右角。两个红发姑娘在场上左奔右突,回球离网渐近。突然,女儿跃起扣杀,球着着实实地打在对方网前的地板上。
形势一下子大变。随着队友和家长的欢呼声,女儿和凯瑟琳的球路变幻莫测。时而高吊后场,时而轻推网前,时而跃起扣杀,时而平打快攻。女儿的高吊球是如此精确,以致对方数次误判,以为出界。她的扣杀越来越果断有力,常常一锤定音。小时候练过体操的凯瑟琳柔软灵活,在前场翻滚跳跃,救出不少精彩的险球。尽管对手全力拼抢,好球不断,但因调整无效,连续丢分。女儿和凯瑟琳以十五比五扳回第二局。
啦啦队和观赛人们的掌声、口哨声、喊叫声响成一片。我转过头来,向凯瑟琳的爸爸表示祝贺,却发现她的妈妈不见了。凯瑟琳早上说她一开始拒绝妈妈来观战,理由是妈妈一激动就用中文喊,而且常在别人停止之后才大叫。我们为此笑了好久。这会儿意识到好半天没有听到凯瑟琳妈妈的声音,原来她太紧张,躲到外边不敢再看了。
女儿和凯瑟琳以十五比一轻取第三局。望着领奖台上的女儿,我心里很欣慰。不是为了她的名次,是为了她能够经历这样的体力、智力和心力的考验而欣慰。
我常常为在优越环境里长大的儿女担忧——他们的生活太轻松、太没有压力了。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娱乐,我们作父母的为他们准备了物质上所需的一切。可是,物质的丰富不能保证他们有健康的身体,更无法给他们坚强的意志。纵观历史,横看世界,在优越环境里长大的孩子常常放任、懦弱、自私、懒惰。孩子们对我抱怨说,他们的生活太难了。可是依我片面的看法,之所以不满意,是因为他们的一切都来之过易。当然,他们永远不同意我这个观点。我跟他们讲,一个人需要吃苦,不然不会成熟。这话他们听过很多次,已经不再问为什么一个人会傻到要去“eat bitterness”,可是仍然不懂得其中的含意。他们不晓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倒不指望他们担什么“大任”,只是真心希望将来他们遇到困难挫折时,在心理和体力上能够有足够的承受能力。这是需要锻炼的。他们没有体验过在劳动强度超过体力极限时那种绝望的拼搏,也没有经历过令人心慌眼黑的饥饿感。当我给他们“忆苦思甜”,讲小时候在胶东老家饿得满地凿树洞,抠柞木虫子吃,女儿的反应是上厕所去呕吐,儿子则说,酷!你能不能也带我去?
我开始懂得美国人为什么对孩子的体育活动那么重视。体育训练提供了我想让儿女体验的所有东西,恐怕还远远不止。体育竞赛让他们练习在体力达到极限时仍然精神集中头脑清晰,在落后于对方时不灰心不气馁,在压力下保持心态平衡不慌张不急躁……。孩子们是幸运的。他们不必担心吃不饱饭,或是违愿被送到乡下去从事漫长的超过极限的体力劳动。他们所需要的体力、智力、心理上的训练可以通过更有趣、更健康的方式来得到,那就是体育竞赛。
可惜华人家长常常把体育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一般来讲,华人最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其次是艺术才能,如钢琴美术等等。只有在这些要求满足以后,家长才让孩子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他们不能容忍体育比赛占据上课和考试的时间。其实,体育项目对孩子在心理素质上的培养是其他活动代替不了的。华人在美国所缺少的,不是学业上的聪明才智,而是竞争中的心理气质。
颁奖仪式后,我对女儿表示祝贺。我特意对她说,你看,单双打前三名里,只有你跟凯瑟琳是亚洲人。女儿说,我明年要打单打,还要争取进前三名。
2003 华夏文摘 cm030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