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口水如海啸

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菜谱,还有杂耍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近来两件重大新闻席卷海外中文网站,一是东南亚的海啸,另一件是杨振宁先生的黄昏恋。前者关于国际社会是否应该捐款,捐多少,甚至中国外交部不得不辟谣的印尼华侨被劫事件都不是太出乎预料。最令人跌破眼睛的是,读一网友转贴文章去另一个中文网站时,居然发现有人把几年前钱塘江大潮造成游人伤亡的新闻照片贴上来,还引起很多网友惊叹,只有一位认出那是过去钱塘江涨潮的照片。怎么办?这就是海外中文论坛!其中有很多是工作时偷闲的博士硕士,至少也是国内大学毕业出来读书的研究生,知识和推理能力不令人惊奇都惊奇。人家作家说“有了快感你就喊”,那是几年前的口号已经过时了。现在是没有快感也要叫,但这毕竟是个自然灾害,造成十几万人死亡的大悲剧,要制造高潮用得着这样搞吗? 杨振宁前辈的黄昏恋就更是赶不走的话题了。这件事情以世俗的眼光再不看好,最多不过是中国目前的浮躁文化影响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况且你怎么能从网上猜出翁杨两人的心理和实际情况?平日靠写哗众取宠网文夹杂流氓语言的写手们有了话题,那些带着政治目的以制造中国人离心离德的人就更可以借题发挥!其实有一个最基本的事实这些人没有看到也不愿看到,那就是翁家父母和杨家子女都不反对这门亲事。嘿嘿,这就叫皇上不急太监急,以太监之心揣测世故人情风行时都是民族存亡到了危机关头的时期。有这精力何不下去干点也能增加个人魅力的实在事情,没准也有好事轮到自己的时候。只是机会到了千万不要拒绝,那才是人类社会的道德典范! 中国文化传统的确对老年丧偶再婚之事不接纳,结果如何呢?往往一个配偶老去之后另一位很快就随之而逝。到了现代社会,儿女都不在身边时的孤寂和失落更容易造成未亡人早逝。如果杨先生体力和智力都还健康的话,无论如何毕竟是国宝,老人身边有人照应多活几年有什么不好?你又怎么知道翁女士为的是杨先生的钱财和美国国籍?如果阁下们在外面都生活得失落到只有靠上网打发时间的话,别人出不出来又碍你何事呢?这还不算罢休,还一定要传出来老先生在长岛有百万豪宅,清华又馈赠千万别墅归老人所有。人心不古由此足以察矣!杨老先生退休前的年薪不过十二万美元,又有多少应酬,又为中美的天灾人祸教育等等捐献出多少,难道一夜间都可以抹杀吗?他这个年薪现在有多少年轻人可以与之一比,其中就可能有在网上打发时间的朋友,这些人有他那么多开支吗?又几时想过添置百万豪宅吗?清华的别墅当真属于老人的个人财产吗?既使这些杨老先生确实都有,以他的年纪阅历,就没有立下遗嘱,给子女们一个交代吗? 上面列出这些还不够,还一定要拿邓稼先前辈与老人一比。如果邓前辈尚在他又会如何考虑?难道杨老每次回国都是座上宾,带着荣誉去享乐而从未对中国科学发展做过贡献。如果那篇文章出自不懂科学的初高中生之手也就算了,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博士硕士们当真狗屁不懂,狗屁不是吗?首先如果知识不传播你们凭什么获得学位?令人寒心啊!一个一生致力于中国科技发展的科学巨匠,就算他老糊涂做错一件事,至于受到如此奚落吗? 邓杨等前辈赴美留学获得学位的时代,美国的种族歧视和意识形态远比今天强烈,而那时中国恰恰正在一百多年的外辱内乱中挺立起来。当时有志之士返回祖国效力是自然的;而且这其中很多人既使留下来,受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也极难发挥专长,钱学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但是作为其中的特例,杨先生当时有他独特的条件,他不仅在费米指导下很快读完学位,其成就也很早令人睹目。有这样的有利条件不见得对以后中国的科学发展没有帮助,这也都从吴健雄,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和李远哲等很多科学巨擘身上反映了出来。旅居海外的科学家们对中国科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实例不胜枚举。如果国内不懂科学的人拿邓稼先和杨先生相比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滞留海外的学人因生活中的某些失意也要借机发泄一下就有失自尊了。而且这种争议没有办法叫真,因为还有另外一个潜在威胁,那就是类似于考克思报告的右翼团体对海外华人的偏见。难道海外华人一定要堕落到几年前的台湾政府,在李文和案发生的第一时间指责他是间谍那样,造成自己生存空间的大幅缩减才心里痛快吗? 在那一辈科学家当中,他们的中国情结不仅仅是乡情,其中更有中国建国初期蓬勃向上的精神和对待这一批人的态度问题。过去我曾经和一位台湾本省籍同学谈到过李杨二人的亲大陆情结,他的看法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在台湾是把这两个人的亲属当作共谍看的。杨振宁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自不必多说,就是李政道的妻弟在台湾到七十年代还在开出租车,受到很多歧视。现在中国开放了,言论越来越自由,人们毕竟富裕了也有了更多的信息渠道,可为什么不能对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宽容一些,一定要用自己的狭隘观念看待一切,把个人的失意强加到他人头上,做这种亲者痛仇者快令人寒心的事情呢? 如果当真要用口水制造一场灾难的话,那么请一定要深思,淹没在里面的究竟是什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