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重读温瑞安-潇洒不再
重读温瑞安-潇洒不再
当我第一次读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正直我读了十几遍金庸,古龙,读得自己都腻腻歪歪可又觉得没读够武侠的时候,真是有种“惊艳”之感。可当时能找到的只有这“四大名捕”的一套书,所以一直觉得意犹未尽。
金庸的武侠细腻严谨,古龙的飘逸潇洒;金的实些,古的虚些;金庸擅长大场面可以把众多的人物写得个性鲜明一丝不乱;古龙则可以下笔不多却给予你很多的想象空间。温瑞安的武侠和金古都不大一样:他的“四大名捕会京师”偏近古龙风格但加了些侦探破案,和一些他自己的理念。故号称“超新美学武侠”。
温瑞安早年是个诗人,并以诗知名于星马港台。青年时在台湾创办“神州诗社”,因为声势浩大引起台湾当局忌讳,结果用政治冤狱打散了他的诗社。他到香港后又组织了名为“自成一派”的文化团体,带着一帮人练武、研习医卜星象等等。
我最近找到几本温的“神州奇侠”系列和“四大名捕斗将军”,看了后则大为失望,远不及十年前的感觉。列出以下不满之处:
人物繁多
-
温常常毫无必要的创造出众多的人物并冠以怪怪的名字,使得故事情节发散凌乱。武侠小说虽然提倡自由想象发挥但要有节制并合乎情理。夹带私货
-
温常把他的流水帐日记写在小说章节的后面,比如第五章后附“香港作家协会邀请在写作班讲课”,第十章后“稿于与苹果、沙梨、山山、宝宝聚会后”第十五章“家父冥辰,苹果接宝宝不遇。。。”。非常非常的不酷!!! 要知道武侠之魅力就在于超越于我们的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使我们那神游在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温瑞安把他的日常琐事写在书里,绝对破坏这种气氛和感觉私货人物
变态描写
- 有一套(暗红惨绿什么的)有很过分的性描写,比如父亲强奸女儿一类的。看了很污浊的感觉,和看武侠所期待的飘忽侠义相左。温似乎很喜欢古龙创造的蜀中唐门,雷氏霹雳堂等门派,几乎每本书里都大用特用。
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欣喜快乐,有些书翻一翻就知道不是好书,所以根本不用浪费时间。还有些书读完之后才觉得上当。总之,重读温瑞安的经历不太愉快。
(MAYBE IT’S ONLY ME) -
我虽无确凿证据但及其怀疑温将他“自成一派”小团体中的哥们姐们写入他的小说里。温似乎是个热衷团体/
群体行为的人,周围总围绕许多追随者(
苹果、沙梨、山山、宝宝等)
他毫无必要的创造出的众多的人物中大部分是他的哥们姐们,为让他们高兴,我猜。可是让读者及其不爽。
鱼跃冲顶 发表评论于
这曲子很好听,能告诉我叫什么名字吗,在哪儿可以下载? 谢谢。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谢谢好MM:)))
醉清风. 发表评论于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谢谢轮子,已经去搬来了。欠你一篇《阴道独白》文章很久了我是“虱子多了不痒了”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温氏武侠的精彩和走火>> 顾剑
记得当初高中时我读温瑞安的小说,只比上海曹正文的评论文章出来早一点点,所以当时并不知道温瑞安是谁,但“神州奇侠”系列一读之下,惊为天人。当时觉得此人才气纵横,兼有古龙语言方面的奇巧,和金庸情节安排方面的大气,更可贵的是那份激情,那份震摄人心的豪气。小说以古籍中岳飞的事迹夹入情节,以满江红词回环咏叹,令人回肠荡气,须发戟张。读之激发胸中至大至刚的爱国正气,当年竟令我手中执卷而坐不安席。
后来知道神州奇侠是他18岁时候的作品,对此人才气,不禁神往。
说起来,温瑞安在时代安排方面的漏洞野也未免太大:四大名捕和他们的“世叔”诸葛先生,比“神州奇侠”的萧秋水要晚(“神州无敌”卷里,在众英雄赶赴神州武林盟主擂台途中,遭南宫世家的“鸿门宴”截杀那一段,曾提到擂台的官方主持人,是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时代的诸葛先生);而萧秋水是在岳飞时代,四大名捕却是在北宋初年与蔡京童贯斗。温瑞安后来意识到这个漏洞,曾试图弥补,把萧秋水所仰慕的英雄,给改成了比蔡京时代更早的宋初狄青。我读过他修改以后的“神州奇侠”,觉得是失败的,感染力远没有原先大。
也许是年轻气盛,温瑞安在写萧秋水时有意无意幻化进了自己的影子。尽管整部小说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包三哥提到人物脸谱化,情节不合理等,但是“神州奇侠”最感人的是“气”,年轻的朝气,和民族的正气。
温瑞安的文字功底,相当有天分,这一点后来也害了他走入魔道里去。抒情文字最漂亮的,我觉得是“杀楚”和“易水寒”。 尽管逆水寒在情节上显得重复和拖沓,但是仅凭他的抒情文字,就颇有可观。还有散见于温瑞安小说里,时时处处的那些“灵光一现”:比如在写到铁星月等一众朋友看到萧秋水和唐方重逢,都躲了开去,“小声说,大声笑”,仅6个字,活灵活现,笔触细致入微。许多情,很多事,在这6字之外,尽付不言。留白小唐诗。
而“神州”人物,我以为最成功的是柳五公子柳随风,尤其是萧家剑庐外遇群雄围攻被擒那场,挑少林武当,似乎坏事做绝;偷袭强敌得手,用人质来要胁的,却是公平一战。每部小说里都有介于正邪之间的人物,而柳随风却是其中的极致,这一章书里的志气,傲气,邪气,正气,甚至温柔体贴,正邪之间观止矣。
大家注意到,温瑞安小说最好的故事,都是他少年时代激情四溢的产物,“四大名捕”和“神州奇侠”两个系列,都是他20岁以前的作品。越到后来,越无可观,有江郎才尽的感觉。这在“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表现得最明显:系列开始,王小石白愁飞的恩怨,仍然写得引人入胜(“温柔一刀”),到中间元十三限败亡,就开始有点不知所云,连手枪都出来了,最后的“朝天一棍”,“天下有敌”,基本上一部小说就是一两个打斗场面的详细描写,已不忍卒读。
温瑞安后期的作品,长篇的,有几个特点令我很不喜欢,一是大量的篇幅仅仅写一两个打斗场面,情节几乎没有发展,象“天下有敌”;二是场面过於血腥暴力,开始为描写暴力而暴力,象“妖红”“惨绿”;三是时空倒错,例如“纵横”里面纵剑对横掌,横掌是铁手,这没有问题,但是纵剑孙青霞的武器之一,琴,居然是冲锋枪。“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元十三限败亡时,出现了手枪,和爆炸;而迷天七圣盟的关七,居然是坐飞机离开的。要知道,时代背景可是北宋年间哦。第四,是后期温瑞安似乎有向神秘小说发展的取向,象“四大名捕打老虎”和“猿猴月”。
后来的温瑞安,求新求变过甚,他的文字功底本来是小说的一个强项,但后期玩弄文字游戏的痕迹越来越明显,可以说走火入魔。小说越写越乱,越写越滥,虽然依然是才气纵横,但已经不复是当年令人惊喜的温瑞安了,他的作品,也很难再叫做武侠小说。可以比喻为,是武林绝顶高手练功走入魔道。
温氏的文字,所谓鬼才。但是看这些文字为什么服务。在“谁是英雄“系列,连续几十章的标题都是“机”,从“危机”“转机”,到“飞机”“宇宙穿梭机”,作者本人直认就是在玩文字游戏。又或者制造怪力乱神的恐怖气氛,他的“今之侠者”有一篇,加上“打老虎”“猿猴月”,都走向神秘小说,而“妖红”“惨绿”,连神秘小说也称不上,纯粹是在玩弄文字恶心人了。
倒是温氏的短篇小说,象“七邦八会九联盟”系列,因为篇幅短小,入魔道不远而复,却时常给人一些意外,尚可一读。有些文字,虽然不类传统武侠小说,尚可归入“现代艺术”(换句话说,就是“时髦的不知所云”)之类,比如“反武侠小说”,但还不令人讨厌。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加上两篇很好的评温的文章(谢谢包兄顾兄)
<<寒夜闻霜笑杀人——也谈温氏武侠 >> 包不同
记得最早接触温瑞安是小学两年级去农村的那个冬天。一位长辈看我在屋里无所事事,就丢给我两本书,一本是《笑傲江湖》第二册(那时读武侠常常凑手边颠来倒去读,后来一部《神雕侠侣》也是按二一三四的顺序分卷读完的),另一部封面上题的是“四大名捕”,还画了个执刀的盘辫武人,书里另绘有几幅蛮不错的清人侠士插图,以致我最初错觉四大名捕写的是清代故事。我那时边吃花生糖边读,两本书都极精彩,书读完花生糖纸已堆了一桌。如今旧书重读,鼻边似乎还隐隐飘着花生糖的香气。
那本《四大名捕》打开一看,由两个各自独立的中篇组成,标题分别是《碎梦刀》、《大阵仗》,当时可真读得冷汗淋漓欲罢不能。后来又在同窗家偶尔读了小半本《骷髅画》;到高中时终于向一位侠友借全《四大名捕》才真正过了把瘾。从此迷上了温瑞安,于是追根寻底想方设法把他所有作品全部啃完直到大倒胃口才罢手(包某的脾气是喜欢一个作家就非死缠烂打到底不可),因是我对温氏武侠便有了些独特的情结,到末了发展成恨铁不成钢的气恼。
温氏对当代新武侠的创作影响很大(有个叫时未寒的青年作家仿温惟妙惟肖),主要成就大约在于三方面:比较成功的将现代诗引入了武侠小说、继古龙之后推进了武侠与侦探悬念的强强联合、以及强化了江湖帮派的政治氛围。下面按温氏大致的创作顺序作一简评。
温氏早期的扛鼎之作是以萧秋水为主角的《神州奇侠》,该书共分八卷,名字大多起得豪气纵横,分别是《剑气长江》、《两广豪杰》、《江山如画》、《英雄好汉》、《闯荡江湖》、《神州无敌》、《寂寞高手》、《天下有雪》(大陆大多合成四册出版)。这部小说以南宋为背景年代,人物浩繁情节悠长,大致写萧秋水建立的神州结义与权力帮、朱大天王三派间的互斗,都到最后人物几乎全部死完了事(这也是温氏早期对人物命运的一贯处理方式)。该书的缺陷很多,比如人物符号化、情节不符逻辑等,不过也有值得肯定之处,比如处理帮派群殴场面时能顾此及彼、众多高手出场也算错落有致、人物武功帮派名字起得颇具诗意(这是温氏的强项),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该书是温氏作品中为数不多最终能杀青的长篇。曾一度看到《卡通王》上连载《神州奇侠》改编成的漫画,估计后来很可能中途夭折了。
《神州奇侠》之后温氏携余勇一气写了神州外传《血河车》(是改写前人作品,共分四卷,名字有趣,偷了庄子的《大宗师》、《逍遥游》、《养生主》、《人间世》,主人公叫方歌吟)、神州后传《大侠传奇》,稍后又出了神州别传《唐方一战》(往往与另一后期中篇《侠少》合出)。《血河车》与《大侠传奇》都是写发生在神州正传若干年后的故事,与萧秋水本人只扯了一点边,也算沾到了光。这也是温氏早期难能可贵最终完成的另两部长篇,可惜都没能超越《神州奇侠》。《唐方一战》完成较晚,风格已与前三部迥异,应属中期作品。因篇幅较短、情节也显苍白空洞,往往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早期的另一个系列叫《白衣方振眉》(大约因为老温原女友姓方,因之酷爱以方姓给主人公命名。此书共分《龙虎风云》、《长安一战》、《落日大旗》、《试剑山庄》、《小雪初晴》五个中篇。)也常为读者津津乐道。虽然名字起得潇洒出尘,此书仍未脱《神州奇侠》的滥觞,其中《龙虎风云》有大段情节与《剑气长江》相仿佛。唯一写得较有特色的是最后一篇《小雪初晴》,内容涉及到用蛊,且有悬疑意味。
下面就轮到《四大名捕系列》了,作者明明声称四大名捕的故事晚于神州奇侠(温氏喜欢将人物、门派、武功、江湖历史在作品中一脉相承,既构架了庞大的温氏江湖,也弄巧反拙制造了不少笑话。后来还有好事者把他笔下的门派人物开了一张吓人的长长清单,其实看作品关键还是看几个有血有肉的)但又标明发生在北宋年间,后来一直将错就错写了下去,好在读者都不是有考据癖的历史学家,图个热闹就成。温氏最早写四大名捕大约才十几岁,写的是两个习作型中篇,即《四大名捕震关东》的《追杀》、《亡命》两篇,其中已有冷血、追命、周白宇等在后续作品中屡次登场的人物。这两篇的价值相当于古龙早期的《苍穹神剑》,温氏每次出全集都一如既往不加修订不负责任的把它们搭售给读者。
然后是更成熟的《四大名捕会京师》,很多读者对这部作品念念不忘。《会京师》有五个独立中篇合成,分别是《凶手》、《血手》、《毒手》、《玉手》、《会京师》五篇。前四篇各写一位名捕独立办案,第五篇四大名捕联合办案。该书写的鬼气森森、血光点点,虽然从情节设计到结构章法都不乏可圈可点之处,但仍欠缺温氏创作顶峰的那股神韵,结局也大多还是除四大名捕外正邪两道高手死个精光,由此亦可见温氏杀性之重。
接下来始步入成熟期,出了《四大名捕大对决》系列,四个中篇加《杀楚》、《骷髅画》、《逆水寒》。四个中篇分别是《碎梦刀》、《大阵仗》、《谈亭会》、《开谢花》,我欣赏此四篇更胜《会京师》的五个故事。不同于以往的打打杀杀,这四篇的悬念设置颇具匠心,侦破笔法直追古龙鼎盛期的《铁血传奇》。另外,温氏将诗意引入作品,此处已初见端倪。比如写周白宇与霍银仙的偷欢之夜,偏偏加了一句跛僧在街头吹笛而过的闲笔,烘托气氛效果极佳。除小巧玲珑的好处外,四篇中名捕的形象也较《会京师》愈加丰满。
《杀楚》是温氏极佳的一部长篇,有些意犹未尽,不过情节还算完整。虽有追命参与,故事主角其实是少年方邪真。它讲述了一名少年高手如何卷入洛阳四公子的争斗旋涡,同时又附带另一桩历史悬案及由之衍生的复仇情节。书中池日暮、刘是之等次要人物(甚至可说是反派)都写得入骨三分,对士的角色定位也显得斟酌再三,这些令该书成为温氏小说中所罕见的深刻揭露残酷江湖规则的力作。另外该书诗意渐浓,意境烘托得心应手,窃以为犹胜古龙。温氏后来狗尾续貂写了续集《破阵》、《惊梦》,为后期失败之作的洋洋队伍又添了两名成员。
《骷髅画》揭露了一个宫廷大阴谋,故事有冷血参与,前半部的主角却是一名普通镖师唐肯。用武功平平的人物作主人公需要很大胆量,因为一个角色的武功往往决定了他的江湖地位和观察视角。如果说诸葛先生观察全局用的是俯视,四大名捕捕盗拿贼最多取的是平视,而唐肯的浪迹江湖则是仰视了。什么人武功都比他强、地位都比他高,你叫他怎么活?温氏偏偏能利用他的特点,使他更轻易接近读者,更轻易取得读者的代入感,而读者事后发觉唐肯视角中的江湖更显险恶可怖、血腥恐怖。读过此书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开篇的那段监狱生活,那是一座真实可信触手可及的人间地狱,没有丝毫被扭曲夸张的感觉(后来温氏《刀丛里的诗》、《七大寇》中也有类似情节,都较此篇逊色)。书中冷血表现差强人意,而出彩的除了唐肯还有次要人物关飞渡、聂千愁、李玄衣、丁裳衣、甚至反派言氏兄弟。温氏不善写女人(只比古龙稍强),不是写成荡妇,就是清纯的有些弱智。此文中的丁裳衣、与《七大寇》中的楚杏儿、《布衣神相》中的方轻霞都算是塑造的不错的。“寒夜闻霜笑杀人”这句诗也出自此书,是其中反派人物鲁问张的外号。包某觉得此句最能体现温氏武侠的精髓:诗意的血腥与雅致的肃杀之气。
虽然有那么多人推崇,我还是不喜欢《逆水寒》。感觉整个故事处理得过于脱沓,写逃亡拖拖拉拉了几十万字,无非是一批又一批的追兵、一个接一个的栖身地,全书欠曲折变化,最后又是以大面积伤亡收场。这个故事沿用了《会京师》中的戚少商这个山贼作主角(他在后来的《群龙之首》中再次登场),是温氏的又一次试探,从此温氏的主人公们开始大踏步从庙堂向江湖进军了。值得一提的是,逃亡故事最后变成了一处荒诞剧,结尾四大名捕中的铁手对捕快生涯提出质疑且暂时离职,也似乎给读者(也许包括作者)对江湖多提供了一个观察角度。
温氏中期的另一部佳作是《布衣神相》,分别由《杀人的心跳》、《叶梦色》、《刀巴记》(分《取暖》、《刀巴记》、《死人手指》、《翠羽眉》四个中篇)、《天威》等中长篇组成。主角是相师李布衣,故事以正道刀柄会与黑道天欲宫的斗争为主线,写得正邪交错神魔共现,色彩缤纷又法度谨严。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赖药儿、柳焚余、方轻霞等人物塑造的极富生命力,次要人物如藏剑老人、何道里、傅晚飞、诸葛半里、项笑影、湛若飞等也写得有声有色。其中《翠羽眉》对于爱恨欲情的心理挖掘颇见功力,可算温氏中篇里的翘楚。李布衣的观相参因给读者以浓重的神秘感;《天威》中大破五行阵写得匪夷所思又活灵活现;《杀人的心跳》中的心魔杀人则别出心裁,独具惊心动魄的效果,这些都折射了温氏的丰富想象力。《布衣神相系列》总体上写得没头没尾,不但有许多历史问题没交代清楚,也未能给主线情节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是温氏创作态度缺乏责任感的起始)。
中期另一部值得一提的长篇是同样未完成的《七大寇系列》(也有出版作《凄惨的刀口》),其中《凄惨的刀口》、《祭剑》似可独立成篇,其余《闯将》、《战将》、《锋将》等等(究竟有多少个“将”,包某也记不清了。温氏自此始喜玩弄文字游戏,后来愈演愈烈薪火燎原。)则连成了另一个相关的长篇故事。虽名《七大寇》,其实主人公只沈虎禅一个,其余唐宝牛、方恨少是陪衬,另外四寇几乎没有出场,背景时间则与四大名捕相同。《凄惨的刀口》是个典型的侦破故事,整篇故事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有些舞台剧的感觉。开端铺垫的极有层次,中端悬念重重峰回路转,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我以为该篇犹胜古龙大而无当的长篇推理《蝙蝠传奇》)。《闯将》系列成功之处在于大段江湖集团对阵格杀的场景描述,其中沈虎禅与蛇鼠一窝的激战令阅者难忘,与棕红黛绿一泼风的搏杀色彩描写极铺张(又是诗的笔法),令人想起张艺谋的《英雄》。该书中对于江湖集团之间的对峙及集团内部的互斗写得入木三分,这一特色在《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中被进一步拓展且更趋复杂。另外,作品视点正式由官府转向草寇,算是立意上的一大革新。可恨老温没把故事写完,弄得读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个错误分量远重于《布衣神相》。
温氏中后期还写过一个不太引人注目的中篇《杀人者唐斩》(拍成了张丰毅、关之琳主演的电影),写的是明代行刺宦官的刺客,他在年代上又偏偏要与《七大寇》、《布衣神相》产生裙带关系,结果顾此失彼又犯了年代错误。该篇分上下两节,短小精悍、杀气腾腾,首尾又互相呼应,是极富悬念的中篇佳作。尤其是开篇的伏杀一场戏,紧张程度超过古龙《孔雀翎》的序幕。它同时阐述了义士在乱世中不同于捕快、盗寇的第三种生存方式——刺客(孔子也说对“仁”的理解是多意的)。说到此处又记起温瑞安曾扬言要写一部以抗金为背景的中篇,叫《风雪林畔》,创意业已敲定,我本来很看好,可惜他迟迟未能动笔。另一部与唐斩同一背景的长篇《游侠纳兰》(其中有唐斩这个人物)写的散漫而陈腐,是中后期的失败之作。
温氏最后一部有影响的也是规模最大的长篇系列是《说英雄谁是英雄》,名字打得很响。该系列背景与四大名捕相同,由《温柔一刀》、《惊艳一枪》、《一怒拔剑》、《伤心小箭》(自这部开始大玩恶心的文字游戏)、《朝天一棍》、《群龙之首》、《天下有敌》七部长篇连缀而成,可说气势非凡。该书以京城白道帮派金风细雨楼与六分半堂的斗争为脉落,人物过于庞杂(不少自前面作品移来凑数),正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连四大名捕也不时前来客串一下。总体看一部不及一部,《温柔一刀》自成一体,都算是格局圆全的,好像还得了全国图书奖。其余的热闹则热闹,只是嫌拖泥带水,情节支线攀附的太多,武功也越来越奇妙的象《蜀山》神话,到第七部《天下有敌》文风走火入魔不堪收拾。老温口口声声说要写完这个系列,怕是已力不从心难以为继,留下一个烂摊子被读者臭骂。
四大名捕偏近后期的作品是《四大名捕斗将军》,分别由《少年冷血》、《少年追命》、《少年铁手》组成(作者原拟写《少年无情》也是空口说白话,后来倒被伪作抢了先,害得老温一再申明),故事没写完。这部作品处于临界状态,有可取之处,只是文字游戏已经玩得很恶劣(许多武林人物无端用起了洋名,比如“黎巴嫩”;版面上常常一行一个字)。有评论还说这是温氏的独特风格,不知安的什么心(包某终于知道什么叫“捧杀”了)。该书可取的是情节架构——一个卧底的故事,即四大名捕如何打入“惊怖大将军”凌落石的组织内部加以颠覆。敌中有我,我中有敌,很有点间谍战的味道。说句公道话,排除文字的矫情,这部作品真还写得不错,因此许多读者也期待着续集(老温的又一笔文债)。小说后来被转拍成电视剧,就窜改得面目全非惨不忍了,这是比唯物主义更加普遍永恒的规律,所以老包奉劝诸位只读书别看电视。
温氏后期的滥书多围绕四大名捕展开,什么《四大名捕斗天王》、《四大名捕打老虎》、《四大名捕斗僵尸》、《四大名捕震关东》,或文字跳跃回环,或通篇说理讲史,或宣扬怪力乱神,或制造色情血腥,失去了诗的韵味,也缺乏起码的文学水准和职业操守。每部都写得半死不活又另起炉灶,大概是纯粹出于商业考虑。此时老温的创作灵感已日渐枯竭,写作心态又日益浮躁,迷失在了自己修筑的文字城堡中。
温氏武侠短篇中有一部《雪在烧》写得还不错。其他微型武侠小说则写得搞笑,象一出出歇斯底里的笑话,完全是作者自我陶醉自我膨胀的产物。
现代的,老温写过一个六人帮系列但乏善可陈,比不上古龙偶一露峥嵘的《决不低头》和《枪手•手枪》。他另一个短篇系列《今之侠者》中有篇《空手道》写得很有血性,我后来读到燕垒生的《武道》就想起了此文。另外,他还写过一些现代悬念短篇倒还饶有趣味,不过比他的武侠小说差远了。
淑女司令 发表评论于
好DD:D
金书龙 发表评论于
读司令姐姐的文,听司令姐姐的话,做司令姐姐的好战士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