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牛的农村生活 14:捉鱼 (3)

历史学生 大学行走 文学参议 业余收藏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小牛的农村生活 14:捉鱼 (3)

 

吃鱼是很快乐的事情,特别是带刺的鱼。在美国很少能享受到这种乐趣。 超市里的鱼排,没劲。唐人街到有一些鱼,可惜,催肥的居多,小牛提不起兴趣来。

以前吃饭的时候,看见一些父母为孩子挑鱼刺,感慨很多。孩子越来越无能了。小牛小的时候,不记得谁帮自己挑刺了。 吃鱼扎着口, 常有的事。有的时候吃得急,还扎着喉咙呢。 这是,大人就说了,吃一大口饭,或者,喝点醋去。 当时难受,一回就好了。这就是吃鱼的乐趣。

可是,吃鱼比起捉鱼来,乐趣差得远了。 凡是捉过鱼的,异口同声,捉鱼比吃鱼有意思。 其中的含义,不仅仅是劳动的收获与喜悦。捉鱼的过程,真是好玩极了, 虽然小牛本人也是二把刀,没有正儿八经捉过鱼。可是,没杀过猪,还没见过猪跑么? 再说,小牛跟在爸爸背后捉鱼的经历多得去了。亲身经历少, 但也算得上见多识广。

说起爸爸,那也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当年跳到桌子上大骂来给大姑姑提亲的脾气,多少也传给了我。爸爸有的时候很严肃, 可是对小牛一般总是宠爱有加的。爸爸曾经在大队的鱼塘里干过捕鱼,管理鱼塘。 记得上学前,有一段时间,小牛每天早上给爸爸送早饭, 因为他一大早就去捕鱼了。 很清晰的画面。阳光透过白杨树稍,星星点点地洒在小牛身上。 小牛提着饭盒,记不清是吕的还是木头的, 急冲冲地走在路上。从家里到鱼塘大约三里路,虽然抬眼就可以看到。

还有一些朦胧的画面,都是在上学之前,因为清楚记得是在老房子里。恍惚的灯光下面,爸爸把一些药物, 可能是胶囊状的, 塞到鱼肉里面,隐隐约约和妈妈说起鱼塘的水獭,老吃鱼,所以计划药死它。 好像试了好几次。 毒药也都是从外地买来的,不容易。最终的结果记不清楚了。

还有一次,我偶然走进大队的一间屋子,发现爸爸和其他几个人在炸鱼。爸爸见我进来了,递给我一块炸好的鱼,我摇头不要。后来爸爸说,你看,你们小时候鱼吃多了, 那次炸的鱼你都不要吃。 其实,我还是挺想吃的, 只是从小教育不能贪吃,特别不能问别人要吃的,所以不好意思吃。另一方面,自己有吃的要分给别人吃,这也是小牛的优秀品质之一。

说一次爸爸捉鱼的传奇经历。捉鱼用什么工具啊?用网,当然! 用鱼叉,也有!空手,也是常事, 但失败的可能性大,而且也捉不了多少。那是一个夏天的下午,生产队插秧,稻秧,最累得活之一。你想啊,几个小时弯腰是什么滋味? 还要在大太阳下面。那天好像收工很早,下午四点左右,爸爸洗洗手,对大家说,养了一只鱼在哪里,现在去取回来。说完,拿起田埂上的一把柴刀,出发了。

过了大约一个小时,爸爸一手柴刀,一手一条三斤重的乌鱼,不紧不慢地回来了。乌鱼的脑壳上一条刀痕。

 

说起乌鱼,那是水里的蛟龙, 鱼类的霸王,小牛家乡称之为乌(污)里搞, 言其在泥里打滚, 非常难捉。 乌鱼全身发黑, 身上有纹,身材长而矫健,一身肌肉,一口利牙,爱吃小雨小虾。 所以要是池塘里有乌鱼, 养鱼没收成。 为啥?鱼苗被它吃了。

乌鱼强劲有力, 凶猛异常。有一年,一条5斤左右的乌鱼,把爸爸的网都钻破了, 真是厉害。 乌鱼也滑不溜手,形象地说,就像一条巨大的泥鳅。它的全身有一层粘液, 滑手,捉不住。 乌鱼向潜水艇,一般沉在水底, 水没了, 就会钻到淤泥里, 能坚持很长时间。

 

大约是在9-10岁的时候,有一个夏天的晚上,吃完晚饭,田快黑了,妈妈说去外婆家,也就几里地。爸爸笑着说,别去了, 一回要油炸鱼。 妈妈不信,走了。爸爸就领着我,提了一个化肥袋, 出发了。 弯弯曲曲走到了大鱼塘不远的地方, 有一条沟。就是这里了, 爸爸说,你在边上捡鱼。我答应着,爸爸下了沟,隔三差五摔上一条条尺把长的鱼,活蹦乱跳,害得小牛手忙脚乱, 捡之不及。 过了一会,旁边来了个人,也跳下沟捉。其实也就是十几分钟时间, 说不定更短,爸爸桌了20-30 条鱼。 两人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因为是夏天,不能存放,爸爸就剖了鱼,然后在厨房里炸鱼。我一个人先睡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