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1.“那就来个伦﹋巴。”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打印 被阅读次数

阿兰小姐的这句话对喜欢电影若我者应不陌生,非但是不陌生,它根本就是如“芝麻开门”般经典。这句熟悉的咒语要开启的是如阿里巴巴宝库一样丰富的记忆的大门。

 

小时候,每次看到冷艳、妖媚的女特务阿兰(王晓棠)款款摇动着腰肢舞向曾泰(于洋)的时候,我都会屏住呼吸,一方面从心底觉得这个女特务邪恶不可方物,可还是越看越想看,并未觉得她有多可恨。另一方面只觉得这种名叫伦巴的舞蹈很有味道,节奏和韵味让人感到有种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刺激。到后来,看《英雄虎胆》似乎就是为了看这个片断。即使是在那个年代,电影的影画和音乐带来的冲击还是动摇了好人坏人的阶级立场。我就是喜欢看电影里出现以前灯红酒绿、花花世界的场景,那是作为反面内容出现的,可我总是瞪大眼睛看得起劲,可能从小骨子里就有腐朽的东西在作祟。

 

看电影的感受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我喜欢看电影,从记事起开始,在家里人的影响甚至鼓励下,中国的外国的,现代的近代的一网打尽。好电影很多,不能一一说来。挑特别深刻的几部来聊聊。或是因为电影本身经典,或是因为好玩,或是因为演员棒,或许三者都有,我只挑我念高中之前拍的电影。

 

现在想来,小学时候看过的好多电影都是属于经典之列。可能是和那时的大气候有关,整个社会在那时开始转型,很多原先属于被禁之列的电影都陆续上映,是我们有福,可却也有后遗症,特别是象我这种什么电影都看的人,有些旧的,属于我父辈的东西,却也留在了我的脑子里,所以我格外喜欢3040年代老上海的东西。

 

3040年代,阮玲玉的《神女》、赵丹、周璇的《马路天使》、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赵丹、吴茵、魏鹤龄、孙道临的《乌鸦与麻雀》是经典中的经典。除了第一部还是属于早期的无声电影之列,其余几部的演员阵容非常强大,随便说一个,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名角。

 

特别喜欢《乌鸦与麻雀》,因为它悲而不伤,滑稽而不轻浮,热闹却又萧索。比起《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悲剧来说,更让我接受。我喜欢悲剧,可是不能太悲,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的缘故吧。“肖广播”轧金子的市井特色让赵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片子绝对是可以和好莱坞同时代的电影一拼高下,只会赢,不会输。

 

《马路天使》也是部描写上海市井的经典电影。周璇唱的“天涯歌女”脍炙人口。另外还有一部《十字街头》,它的插曲到现在还是能哼出来:春天里百花香,啷里格啷里格啷里格啷······白杨拍这部片子时才1516岁吧,虽然只是个配角,可是自然的演技根本不象这个年龄的女孩。我还清楚地记得她坐在秋千上的情形,漂亮得很。

 

阮玲玉的《神女》是最晚看的,可能是读高中了。记得当时看了之后非常震惊,30年代的上海竟能有这样的片子,剧本和演技都很成熟,含蓄、朴素却具有冲击力。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