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样的援兵不同的结局-黄克诚和黄永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原创】一样的援兵不同的结局-黄克诚和黄永胜

大家都知道在1959年的7月14日,彭德怀针对当时客观存在的问题,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不便在小组会上谈的想法,陈述了他对1958年以来“左”倾错误及其经验教训的意见。但是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这封私人性质的信印发给与会全体同志。毛泽东在同刘少奇和周恩来的商谈后,基本上已经定下了批彭德怀的调子。

就在月16 日上午,毛泽东给刘少奇、周恩来、杨尚昆写了两封信。第一封是要求当天立即排出一个新表,从第二天起照新表办事。所谓“新表”即开会的六个组不按地区分,将人员打乱重新组合,只是组长依旧。信中说:“这样做,见闻将广博多了,可能大有益处。”第二封是要求通知彭真、陈毅、黄克诚、安子文及若干位部长和三委(计委、经委、建委)副主任上山,参加最后一个星期的会议。

黄克诚是同林彪一起上山的。林彪在上山就同黄克诚交底儿, 我们上山是当援兵的。但是这个时候的黄克诚明显还没有明白林彪所说的含义。 到山上之后,黄克诚没有加入批彭德怀的阵营, 当然因为在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之前,彭德怀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包括陈伯达等人。形势是在毛泽东的讲话之后变的,毛泽东认为彭德怀的信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向党进攻,是右倾机会主义的纲领。从此,会议转为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揭发批判。 但是这个时候的黄克诚依然坚持认为彭德怀是对的。

8 月5 日,陶铸写信给黄克诚,说:“德怀同志的错误已明若观火,你为何不断然站出来与之划清界线,帮助德怀同志挖掘思想,切实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我以为这种帮助即使你与德怀同志友谊决裂,也并不表示你对德怀同志‘落井下石’,而是‘君子爱人以德’,真正站在党的立场上给他以同志式的帮助。你我都读过一点所谓古圣贤之书,一个人立身于世,不讲求搭守是很可悲的。尤其我们作为一个党员,对党的忠诚等于旧社会一个女人嫁了人一样,一定要“从一而终’,决不可‘移情别恋’,否则便不能称为‘贞节’之妇。”这种要有封建道德所要求于妇女贞节般的政治操守,当时确是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心态!为保卫毛主席、党中央,什么事不能做呢?

林彪(有另一说是柯庆施, 在黄克诚的纪念馆里用的是一位中央领导人曾劝他对彭德怀“反戈一击”,必要时可以“落井下石”。)代表毛泽东去劝黄克诚, 告诉他还有转弯的余地,要他与彭划清界线,反戈一击,但黄明白说:「落井下石也要有石头呀,我没有石头。」

事情到了11年之后, 这一幕有重复上演, 但是主角却成了黄永胜。庐山会议之前,中央决定黄永胜镇守北京,负责处理党、政、军日常事务(纪登奎协助。但是后来因为林彪带头向张春桥开炮, 毛泽东故计重施。 在八月三十一日急调黄永胜到庐山,李德生回到北京值班。黄永胜一上山就被叫到毛泽东住处。

毛泽东劈头盖脑就说:“张春桥手无寸铁,你们搞他干什么?” (注 括号内为笔者点评-张是我的人,是中央文革的人,你们搞错了)

黄永胜直言回答道:“张春桥不得人心。他特别倚重江青同志,有些事是给主席脸上抹黑。政治局实际上是不团结的,张春桥起的作用不好。总理一直在努力化解,担子很重,很吃力。” (张春桥这个人太差了,连总理都烦他,而且这个人靠着江青吃饭,难道黄不知道江青就是代表毛嘛?呵呵,黄也是个直言犯上的主。)

毛泽东说:“张春桥拍江青的马屁有什么用?” (为张解脱)

黄永胜说:“江青自以为有伟大领袖毛主席这张牌嘛!他总认为自己主牌多,又有大王,他总认为自己会赢。” (我们就是看不起江青)

毛泽东:“大王出过了,小王就当家了。你是和我一起搞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的嘛!人不多喽。为什么连你都不向我报告江青的情况”。 (毛泽东开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拉黄永胜了, 你也是我的嫡系人马,不要内讧。)

黄永胜说:“我们不想干扰主席”。 (你自己知道,江青在胡闹,你不管, 我们说了也没有用的。)

毛泽东:“你们能不能让我看张春桥三年?” (这次你们就放过他了)

黄永胜:“我是在主席领导下参加秋收起义的。几十年的枪林弹雨,艰苦岁月,多次的路线斗争,我都是拥护主席的。但中央文革的一些为人为事,我不敢恭维。造反派到处冲击,到处夺权,到处打、砸、枪, 我不同意。有些人不加分析,全面支持造反派,问题最难办 。” (这说明了骨子里,黄永胜对于中央文革的做法很是不满)

毛泽东:“你也不赞成文化大革命?” (这是很关键的话,决定了黄永胜以后的政治命运)

黄永胜:“我坚决拥护毛主席、林副主席!” (我不赞成中央文革的做法)

毛泽东想拉黄永胜却遭到黄的拒绝。

同是援兵的性质, 结局却是不同的。

黄克诚最后在政治高压下缴械投降。黄克诚后来对他的儿女说过,庐山会议后期,他还是违心地认了账。虽说很大程度上是出于长期以来服从集体决定,服从中央的习惯,因而最后像彭总一样,采取了“要什么就给什么”的态度,但总觉得自己讲了不实事求是的话,心中一直耿耿。正由于这个教训,在“文化大革命”中写检查交代时,他就变得更加“顽固不化”了。

黄永胜却没有回头直到最后。

当然,因为后来的定性,大家的看法不会一致。 我们且不论是非曲直,但就谁更是男子汉来说, 黄永胜更是一条汉子。 我们可以说黄克诚最后只能“缴械投降”,把一切都兜揽起来,除此别无出路,因为必须维护党的总路线,维护党的团结一致,维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威信。他们做这种违心之事,当然是万分痛苦的。那又有什么法子呢,这是历史铸成的共产党员的天职! 但是黄永胜等把矛头对准张春桥等人,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因为如果那个时候就趁势把四人帮打残的话,肯定也是得人心的, 看看当时的众心之倾向就知道了,猛批张春桥是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拥护。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