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日子(三)

大家好。

这是一篇纪实文学,反映在美博士后的生活和困惑。博士后的日子没有人写过,没有人关心过,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认真想一想,因为今天的学第学妹最终会有很多人搭上这个转盘。衷心祝愿你们的日子都充满阳光,衷心祝愿所有的博士后都能尽快走完那苦涩黑暗的日子。



这是一篇纪实文学,反映在美博士后的生活和困惑。博士后的日子没有人写过,没有人关心过,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认真想一想,因为今天的学第学妹最终会有很多人搭上这个转盘。衷心祝愿你们的日子都充满阳光,衷心祝愿所有的博士后都能尽快走完那苦涩黑暗(因人而异:)的日子。

我在这里先介绍一下梗盖,此篇介绍第三个人物 (共又50多个人物,均为真人真事,书中人命均为化名) 。欢迎大家发建议和意见至:ladybug_20082008@yahoo.com

如果大家喜欢,我会继续写下去。

日子,是简单的。日子,是粗茶淡饭的。这就是博士后的日子。有的会充满苦涩的讽刺和心理的折磨,有的会充满甜蜜和幻想。博士以后的日子就是这样…


孤身一人,他们经常用泪水洗去导师冷嘲热讽如刀割般的伤痕。他也曾想了结生命, 可是看到得之不易的那张绿卡,他又重新燃起了绿色的生命的曙光…

令人震撼的纪实文学 - 博士以后的日子

- 水心

出生在六七十年代的他们,在父母的叮嘱下,跨过了一座座独木桥,终于读完了所有该读的书,戴上了博士帽。他们又漂洋过海,赶上了土博士留洋做博士后的头班车。如今他们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日子是苦还是甜,是眼泪还是欢笑?拼搏了半辈子的博士后,有的连份正式的工作都没有,有的连个安稳的家庭都没有,那么等待他们的以后的日子,又是什么?

博士后这个学位制度在国外伴随博士制度而产生,如今在中国也已开始普及。无论土博士还是洋博士,在正式成就事业之前都必须渡过这个艰苦的阶段。低工资,低地位带给他们的是低调的生活,压抑的心理,以及为身份变化


 



第三篇梗概 (李新)

            李新从中国省级院校博士毕业,当年没有联系到国外的学校,只好离开妻子和儿子,在北京国家级研究所做了第一期博士后,开始了长期的分居生活。直到妻子也终于来到北京(同为博士后) ,一个家庭才终于团圆。李新也不是弱者,终于拿到美国博士后的聘书,却又开始了一年团圆之后的两地的分居生活。

 



            李新的妻子做了医生,并不愿来美国做基础研究,儿子便成了理所当然的空中使者。李新的儿子不愿在国内陪伴妈妈,于是来到美国,一个美满的家庭从此发散在地球两端。婚姻,感情的纽带,距离遥远也没有拆散他们的思念。


 



            李新原为大学教授,现在却屈尊去做博士后,好在导师比较温和,李新的生活也是苦中有甜。为了儿子准备上大学的学费,办绿卡,周末送儿子上艺术班,李新就这样简单而充实的生活着,花钱也总是小心翼翼的。但对于打往中国的电话卡,李新可是毫不犹豫的买下。看到周围那些离婚的同事,李新的电话卡买得更勤了…

 



            李新四处奔波想尽办法办绿卡,有时他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但是看到儿子一天天长大,心中也很欣慰。可随着年龄的增大,儿子有了自己的主见,渐渐从心理上远离了他,心灵的沟通越来越少。比起那些单身汉来,李新的日子也算是很温暖,他至少已经有了家庭的快乐。

 



            那么以后的日子呢?博士后在美国退休?拼当助理教授?李新有时也会流泪。为了儿子,他放弃了海归,以后儿子会理解自己吗?看来李新的烦恼也不少…

 



            身边的博士后太多了,每个人各有各的不幸,又有自己独享的快乐。刘海东流着眼泪对我说,“绿卡让我继续忍受学术事业针扎一样的折磨。有时想了结自己的生命,可以想起养育自己的父母,又激起生活下去的勇气。事业和爱情的挫折,已经快把我最后的精神防线攻破。我真怕自己有一天会失去控制。” 博士后生活的艰辛,使马上快迈入而立之年的他,对以后的日子更加迷茫。而成立家庭,似乎比发表文章更难。没有高水平的论文,助理教授只是个梦想…

 



            张霞性格内向,依靠网络的想象,她对于以后的日子充满了幻想,却没意识到自己青春已逝。李新还在为儿子奔波,为绿卡奔波。没有人能够预测自己的生活,博士后的日子要走到什么时候?希望您并没有为主人公流下眼泪,您以后的日子会是充满幸福和阳光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