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现实的探讨之前, 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深深热爱的中国 中国可以被大家所要讨论的部分很多, 分析员今天只对人民币的部分进行一些分析。 从2003年以来, 首先是日本对中国的人民币币值发难, 后来, 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 一时之间, 好像人民币成了全世界所有经济问题的起源, 似乎人民币只有大规模的升值才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经济问题, 甚至政治问题。 我们不去看到底这样的判断是否合乎逻辑, 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中国自己。 应该说, 改革开放20余年中国确实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但问题也不可谓不多。 记得, 在5年以前, 中央政府的口号是:“稳定压倒一切”?它甚至超过了经济发展本身, 从这一个口号中, 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在一片繁荣兴旺以下, 中国有大量不为人知的问题, 而且, 问题的严重性可能也超过了一般人的意料之外, 但是, 因为国家严格的新闻控制, 这些层面不能广为人知。 但所谓“谎言的背后是真理”, 我们应该能够有着对中国经济的足够清醒的认识, 不管它看上去如何 我对中国是有信心的, 不因为其他, 因为中国最广泛人民的善良, 忍耐, 质朴和勤劳。 只要有一线希望, 我们就可以任老任怨, 只要有一线希望, 我们就可以忍受所有的不公和不平。 人是生活在希望之中的, 只要希望存在, 天下就会太平。 中国有问题, 问题还不少, 有一大堆, 但因为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许多问题都争取到了最宝贵的解决问题的时间, 因为每天都有新的机遇, 每天都有新的发展, 每天都有新的面孔, 每天都有新的气象。这些都给了人民足够的希望, 也给了我们政府足够的时间。 时间是唯一重要的, 有问题, 要解决, 一夜之间就可以搞定所有政治的, 经济的, 人文的, 其他方方面面的问题明显是不现实, 也是不可能的。 解决问题也是动态的, 而非静态, 因此, 在一段时间,只有保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才有可能赢得解决问题最关键的时间。 中国经济的发展, 看上去不错。 实际上也有着很多的先天不良。 我们就经济的层面讲一点, 中国社会福利体系的落后, 医疗, 教育,住房体制的改变, 使得人们的未来预期支出大规模增加, 而相应的预期收入, 因为工作终身制的改变平添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 就是人们不愿意消费。 可以看到中国政府为了鼓励人们的消费欲望,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 银行的利息率已经从2位数降到了可有可无。 政府还缩短了人们的工作时间, 政府公务员的收入也在不停地上涨。 有些地方和部门, 公务员可以拿到13个月或者14个月的工资。 所有的信息和政策都在表达这样的意味, 也就是鼓励大家消费, 不要担心未来, 面包会有的, 钱袋会鼓的。 但是实际的效果其实并不明显。 人们的消费并没有被有效的激发。 从目前的角度来看, 如果要有效地激发民众的消费, 只有一步路可以走, 那就是推动国内产生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在一个温和通涨的大环境下, 消费有可能被推动, 并反过来对国内的所有制造, 商业领域产生推动作用。 如果能够通过一定的引导, 出现一点心理上对于通涨的预期, 则这样的市场情形就能够有助于推动国民的消费欲望, 也能够有助于给几万亿的人民币存款减肥以减少中国银行系统的压力。 但是, 回过头来看,如果通货膨胀真的出现了, 那人民币还是否有可能对外升值就更加值得我们怀疑和考虑。在这里, 我也对国外的福利制度作一定的点评, 希望有一天能够看到国内有更好的福利制度和框架。 西方福利制度的设计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凯恩斯的需求经济理论。 在国家经济好的时候, 享受福利的人变少, 而收到的税收会变多, 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国家的整体消费, 也可以避免一定的通涨压力。 而在经济不景气时, 因为税负的减少, 以及福利收入的增加, 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整个国家的总量消费维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也就是, 国家财政支出的增加,福利的增加可以在经济萧条时起到带动消费的作用, 继而推动生产的启动, 让国家经济能够维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这样的设计,除了能够动态地调整由于国家经济波动所引起的消费波动, 它也比在经济萧条时通过大规模基本建设的投入来刺激经济, 以及在经济过热时, 强制性地让经济着落,对于整体国家资源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以及避免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目前, 一个国家GDP的各种比重中, 个人消费一般情况下都超过了50%, 有些国家超过60%, 甚至接近70%. 在某种程度上, 也正是因为个人消费的维持, 才在体制设计上为国家度过经济萧条时期提供了一个必较好的切入点。 所以, 尽管福利制度看上去有很多不合情理的地方, 也给一部分懒惰的人不积极寻找工作一个很好的理由, 但是, 从全局的角度来看, 福利制度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我对中国人民币的考虑是短期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一到两年), 但中期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三到五年)。 长期的情况目前还无法得出一个很好的结论(五年以上)。这是对人民币币值本身的一种判断。 但人民币到底会不会升值和贬值确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购买力平价原理或者人民币币值确定。 这里面有更多的因素需要考虑到。 第一: 目前, 人民币是和美元一个相对固定的联系汇率, 由中央银行决定它的中心值和波动幅度。 因此, 要转化为完全的市场机制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 人民币除了升值以外, 对于中国的出口商品来讲, 还可以通过出口退税率的减少来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目前, 平均来讲, 还有超过 10% 的下调空间。这样的调整, 既可以缓解出口商品的价格压力, 又可以不影响进口产品的价格, 这比直接地升值人民币要更多回旋余地。 第三: 中国目前GDP部分中, 出口部分占的比重过大, 超过了30%。 因此, 该部分对中国GDP年7% 以上的增幅的贡献很大。 在2002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 中国依然取得8%左右的增长率, 外贸超过25%的年增长所占的贡献大家可以很好地计算出来。也就是说, 如果没有外贸部分的高速增长, 大家可以想象出中国整体GDP的增长比例会是如何的一种情况。这实际上反映了这样的事实, 中国的国内消费在过去一年没有增加, 很有可能还在减少。 只是因为外贸出口的影响, 才有了最后辉煌的数据。 高速的GDP增长给了中国经济足够的活力, 也带来了足够多的就业机会, 也给广大的国民最多的希望。 试想, 如果没有了出口的增长, 国内的消费又不能得到有效带动, GDP处在零增长或者低增长的情况下, 国民的希望何在。 如果, 没有希望, 那我们剩下的还有什么? 我认为, 中国政府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作为一个华夏子孙, 谁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 因此, 不管压力有多大, 在国内的消费没有被有效激发起来之前,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人民币会升值, 中国政府会在国外政府的压力下做出任何直接的升值人民币的决定。 但我们确实可以看到, 在国际社会的高压下, 中国政府也不得不作出相应的回应,表现了积极合作的姿态。 但我想如果有一天人民币真的升值, 那一定是我们国内消费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外贸出口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才会实施, 否则, 基本上是绝无可能。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日本提出的人民币升值论调背后很有可能蕴藏着日本政府为发动日元贬值的政治考量。 2002年, 日元曾有一次冲上130的纪录, 在当时就是因为中国政府的强硬的外交手段最后被强行终止, 日元的贬值一定会对包括韩国,台湾, 马来西亚, 印尼, 菲律宾, 新加坡等国家的强烈反对。 但因为对于他们的声音, 日本可以完全不做理会, 但中国的声音已经无法不做任何的反应。 因此, 在事前, 通过迫使人民币升值, 中国政府又无法在短时间在做出必须的反应。 那最后的必然结果就是:既然你人民币不能进行升值, 你中国政府就无法干涉我日元的贬值。 最后的政治角力就变成你要试图压制日元贬值, 你人民币就先升值。 我日元贬值是在你人民币不能有效升值的压力之下做出的反应。 亚洲国家要抱怨, 就应该抱怨中国, 不应该抱怨我日本。 这是一种政治逻辑, 我不能讲它一定会发生, 但一旦发生, 日本政府的解释一定如此。 我们说日元的升值需要日本政府的首肯, 但日元的贬值却需要美国政府的同意, 中国政府的默许, 日本政府的干预, 还有外汇市场本身的存在可能性。 到目前为止, 在逻辑上, 我们已经大致解决了国家之间的问题, 那就是 美国: 出于全球战略考虑, 可能会愿意同意日元贬值, 同时, 这也是美国对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只有一个充满活力的日本才有可能承担起更多的美国经济发展的盟友的角色。而日元的贬值, 有可以使广大的美元资产可以更便宜的收购日本的企业。 日本: 国民, 政府, 企业界可以接受也要求日元贬值 中国: 由于自身所受到的升值压力的攻击, 但现实意义有无法做出可能的回应, 将只能以沉默来面对日元的贬值。 但是, 不管政府的意图如何, 资本市场, 外汇市场有其本身独有的规律, 日本政府再大, 也不可能一手遮天。 它不能完全违背市场规律本身, 最后的触发点, 依然会回到市场本身。 让我们进入资本市场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