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父母的养老问题

竹影扫阶,是心动,还是风动?一直乱飞,是心动,还是身动?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关于父母的养老是社会的问题,中国的社会没有给老人一个保障机制,把社会养老转嫁给每个家庭。

所以在劳动人民的家庭里,父母只好指望子女给钱提高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当然每个人的父母是不一样的,但他们也有共性。

 

外国人总是对中国人给父母养老钱不理解,因为在他们的社会文化里,父母选择了生育,选择了抚养和教育孩子,这是父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父母从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他们不用节俭自己的生活去补贴子女的教育。

父母的养老保障及医疗保障都在社会的保障范畴内解决了,对外国人的父母而言,退休后是享受一生的积蓄的时候,度假,乘豪华游艇,高尔夫等是他们常见的消遣。父母在子女成家后,完成了抚养任务,并不对子女有任何回报的要求。

 

 

中国人将孝和尊长,在没有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感的孝和尊便和经济联系起来。许多父母的观念是我把你拉扯大了,现在你翅膀赢了,是你报恩的时候了。父母对子女有恩,而这恩大到给你生命。细到在经济紧缺的社会里,父母会把家里仅有的一些粮票拿去换鸡蛋,给孩子吃,父母会自己吃鸡头,把

 

鸡大腿给孩子吃,(西方和我们同龄人的家庭,每人都会有鸡大腿吃,鸡头是直接扔进垃圾桶的)

 

父母会节省每一度电,每一滴水,缩减家里的开支,在他们的生活里,没有假期。父母会舍不得买新衣服,舍不得扔传破的衣服,实在没法穿也要想办法用来做个垫子,麻布,顿布什么的。父母年轻的时代是社会高积累,底消费的年代,直接造成大多数他们没有太多的积蓄。一个高中毕业生月工资在70年代是16块人民币,一年下来192块。而且我们的父母还要给我们的祖父母钱。

 

现在社会物质丰富一些了,父母也老了,除了有限的养老金和大病统筹,(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他们如果想过的好一点,还能指望谁?

 

给还是不给,给多少,给父母多少,给公婆多少,自然每家情况不同,没个定数,不过从中国出来的我们,还是要管父母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