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走进中日国际婚姻?

今天、昨天、明天,生活始终是美丽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朋友的母亲总是纳闷我为什么不愿意把日本人放入自己的择偶范围,并用她自身的经历告诉我,好人不分国界,只要能待你好,日本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我十分理解她的善意,我也明白人不是单纯地按种族就可分出高低的道理,再则我也的确得到了许多日本人的善待。可是,也许是自己太了解日本和日本人了,与日本已经缺少了一种距离美,所以要让我燃起嫁日本人的情感似乎是要创造奇迹了。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当他从她身上得到了他所需要的东西,而她又从他身上得到了她所需要的东西时,于是他和她便走到了一起,所以有人说婚姻的本质是各取所需。如果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吸引人们眼球的杨振宁和翁帆的婚姻,就既没有必要贬低杨翁那祖孙婚,也没有必要赞扬他们的婚姻是超越了时空,有多少的浪漫了,只要杨翁自己觉得自己的婚姻美满就可以了。婚姻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超俗也罢,国际婚姻也罢,只要当事人双方觉得满意才是最真实的。
如果说婚姻的本质是各取所需,那么如果我选择日本人,这个国际婚姻能给我带来比非国际婚姻更多的益处吗? 能让我得到我所需要的东西吗?
滞留日本的签证? 哦,我已经不需要靠婚姻让我滞留日本了,如果是若干年前我为着升学就职而焦头烂额的时候,倘若有一个日本人走进了我的生活,我可能会想要那个能让我喘一口气的国际婚姻。
摆脱经济上的卑微? 哦,我已经被列入超级北大荒的行列,我可以选的日本人是可想而知的: 最多是一个年龄大一点的工薪阶层。在日本工薪阶层的日子是不会宽松到哪儿的,还是需要两个人一同努力的。这样,还是摆脱不了日本人所说的“下流社会”的生存现状吧。 情感上的交流与寄托? 哦,眼望四周的中日国际婚姻,有几个日本老公、日本老婆会说中文,会想学中文? 要想让一个不懂你的语言的人来彻底地与你做心灵的交流,我总觉得难度很大,无论我的日语有多棒,那毕竟不是我的母语。有人说肌肤之亲是不需要任何语言的,没错,可有谁可以与之另一半一天24小时都粘在一起呢。如果我的LG是日本人,只能跟我说日语,我觉得我的心灵深处会有一种难言的寂寞的,除非我能有办法淡化它。可我是个会闹情绪的凡人,我不知道拥有一个因文化背景差异而会让我感到寂寞的婚姻会怎么样,是不是会像有些人那样在婚姻之外再找寄托? 如果国际婚姻的双方用的是第三种语言进行交流,那样我还会多少觉得公平一些,至少彼此都知道掌握一门外语,理解异域文化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从而会更宽地看待对方吧。
 我不反对国际婚姻,也真心地祝愿拥有国际婚姻的人们是幸福的,积极地创造一种Double文化,而不是Half文化(日本人喜欢把混血儿称为Half,其实换一个角度,混血儿是Double)。
每个人的所需要的东西是不一样的,如果是一样的,这世界上的婚姻就会只有一种模式了,而且人在不同的时期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如果人的需求是不变的,七年之痒的说法就不会有了,所以人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满,一个不满被解决之后,又会有一个新的不满出现。婚姻如履,只要合脚,哪怕是一双草鞋、一双布鞋! 国际婚姻适用于你,却不一定适用于我,唉,我实在找不出自己需要靠选择中日国际婚姻来告别单身的理由,所以我只好在这个被日本人围得严严实实的日本社会固执着自己的固执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