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骨子里可能是一个恋家或者恋旧的小女孩, 所以尽管当时她完全有条件留在上海, 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她的家乡所在的省会城市读研究生.
在这里, 她遇到了和她同专业的一个师兄. 他是从北京的一所著名大学被保送来的, 虽然个头不高, 但五官端正, 尤其是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给人印象很深. 他们同住一栋研究生宿舍, 他住四楼, 她住六楼. 她喜欢从阳台上看他在楼下运动时的矫健身影. 后来他偶然做了她的入党联系人, 他们有了在一起谈话的机会. 但她并没有把他当成党的化身来对他表忠心, 反而经常是给他讲些她的童年里那些个鸡毛蒜皮的事, 他也不反对, 耐心地听着, 有时候也讲讲自己的童年, 讲自己战胜小儿麻痹症的经历. 他们好象有点儿同病相怜, 惺惺相恤.
他们这样不咸不淡地交往着的时候, 横进来了另外的一个小伙子. 两人有一次在她的宿舍尴尬相遇, 都是来请她去参加新年PARTY的. 这使得他着急起来, 顾不得自己是她入党联系人的身份, 当着另一个他的面揽了她的肩, 还一屁股坐在了她的床上. 看着她还一付好象很受用的样子, 这另一个他只好知难而退了.
这关系一公开, 她的入党的事情就无迹而终了, 她那么不热情向党表忠心, 他又何必背上那个假公谋私的黑锅呢?
但他一点儿都没放松看书做实验写论文, 也照样去打球跑步, 只是经常得带上她这个懒惰的小跟班了. 她的情绪有时很坏, 故意跟他使些小性子, 他就去买些零食来哄她,直到她开心为止.
有了他这个积极向上的领导在身边, 她的时常压抑的情绪开始释放开来, 变得越来越自信和开朗了.
她的妈妈听到女儿恋爱的风声, 急急地带了个考察团(她的爸爸和妹妹)借旅游的名头来到省城, 对他来了个实地考察. 岂料周围一片叫好声, 搞得妈妈直纳闷: 是不是大家对我们的来访早有准备? 妈妈哪里知道是他的助人为乐的好品质这一次帮了他大大的一个忙.
所以考察的结果是, 虽然妈妈对他的个头颇有微词, 但没有象上一次那样坚决反对, 只告诫女儿说: 要游刃有余, 不要陷得太深.
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陷了进去, 一毕业就和他结了婚.
他们两家相距遥远, 她和他的爸爸妈妈是在他们结婚的时候才见的面, 她由此很感谢公公婆婆对老公也是对自己的信任. 而两家大人, 是在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时才在他们的小家见上了一面.
她猜想妈妈当初在他们要结婚时的感觉肯定很无奈: 女大不由娘, 随她去吧.
直到他们去了德国, 有了第二个孩子, 爸爸妈妈被邀请去旅游兼带小外孙, 他们才和这个女婿近距离地相处了三个月. 而这三个月相处的结果, 使他们由衷地肯定了女儿的选择, 对女儿的将来彻底放了心.
他毕业以后很快去了美国, 而她因为生孩子的缘故晚了一步, 一个人带着大女儿在德国求学四载, 小儿子送回中国. 那是一段很艰难的日子, 离开了他的她一开始很无助,但他每天给她打电话, 鼓励她, 一如既往地相信她的能力, 帮她改论文. 而她也奇迹般地挺了过来, 最后还拿了个比他还好的成绩毕业.
苦尽甘来, 现在她和他以及他们的孩子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十三年来聚少离多的生活没能摧毁他们的感情, 相反使他们更加珍惜在一起的日子, 可能是距离功不可没?
享受着自己幸福的婚姻, 再看看周围和文学作品里有那么多不幸的婚姻, 她就想: 这婚姻真象是一场赌博呢, 你可以选择婚前的他, 但你真的无法预计婚后的他是个什么样子, 聪明坚强如艾米笔下的静秋, 也有选错人的时候.
看来她真的是运气很好, 或是说: 她的直觉没有骗她!
借用黄颜的一句名言结束本文: 故事完, 生活还在继续.
加上一句: 请继续用心地感受生活, 并谢谢关注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