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的三位办事处主任——革命老区武夷山下抗战史迹寻踪

 张金锭  张  萍     

在著名革命老区武夷山下坑口的长涧源纪念亭、市郊鸡公岭纪念碑、列宁公园闽北烈士纪念亭,曾安放过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黄道、驻武汉办事处主任陈昭礼、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的忠骨。

1937年10月,国共两党在南京达成协议,将留在南方8省15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除琼崖游击区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2月,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成立,尔后移至江西南昌和皖南岩寺。

1938年2月间,为了争取抗日合法地位,沟通新四军军部与各省党组织的联系,办理新四军各支队在后方的留守事宜,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继续动员爱国青年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等项任务,在新四军下辖4个支队的省份和地区后方,相继成立了新四军办事处。

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黄道,江西横峰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师范大学就读时,任校党支部书记。1926年奉党的指示回江西开展工作,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党的“八七”会议后,他与方志敏、邵式平共同创建了著名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被誉为赣东北“三杰”(方志敏、邵式平、黄道)。

1931年4月,赣东北省委为加强闽北苏区领导力量,派黄道到闽北担任中共闽北分区委书记,后任闽赣省委书记,领导闽北三年游击战争、闽赣边抗日救亡运动和抗日反顽斗争。1938年2月,黄道以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委员(宣传部长兼统战部长)、新四军少将参议身份,担任新四军驻南昌办事处主任。他全力指导新四军驻东南各省办事处联络工作,与东南分局领导的省委、特委保持联系,创办“省乡抗团”、“青年服务团”、“南昌文化界救国会”等团体,大力推动江西抗日救亡运动,输送上千进步青年到新四军和延安。

1939年4月12日,黄道陪同周恩来到吉安与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官员见面。周恩来返回桂林后,4月20日,黄道抱病住在铅山县河口大同旅社,被国民党特务收买医生毒害,年仅39岁。黄道遇害后,由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中共福建省委主持悼念活动后,经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党委批准,武夷山坑口老区群众用双肩翻山越岭,将黄道灵柩从河口抬到坑口的长涧源隆重安葬,1992年6月,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在此建立黄道烈士纪念亭,体现了闽北老区人民与黄道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陈昭礼,福州人,1925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青年时代就读上海复旦大学,担任校党支部书记,带领进步同学参加“五卅运动”,支援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1926年冬北伐军入闽后,党组织派他回福州,参与中共福州市委领导工作。1927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代表大会工作,会后留在党中央机关任秘书。这年7月,党中央派他回福建重建党组织,先后组建了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中共建瓯县委、中共闽北临委,任临委书记,后又担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常委兼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1929年7月,党中央派他到广西,他与邓小平、张云逸一起领导了著名的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部主任,前委书记等职。

1933年12月,陈昭礼受潘汉年指派从上海回福建做十九路军将领抗日统一战线工作。1934年他到了香港,从事联络抗日反蒋民主人士、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并与叶挺将军相识。叶挺就任新四军军长后,提名并经党组织同意,陈昭礼出任新四军驻武汉办事处主任。这期间,他以自己丰富的斗争阅历和抗战热忱,带领武汉办事处人员,竭尽全力,四处奔忙,为新四军后方的联络工作,为宣传和发展抗日统一战线,做了许多工作。数月后,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需要,经潘汉年和郭沫若建议,陈昭礼受党的指派,到国民第七十军任上校参议兼战时步兵干训班主任,主要负责七十军战时干训班的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他精心组织和耐心宣传,为抗日战场输送了多批爱国军官和士兵,还在七十军营(团)干部中,秘密培养了50多名共产党员。

1940年3月,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蒋介石、何应钦密电七十军军长李觉,指名陈昭礼系危险分子,应从速处理。经南方局安排,陈昭礼到了重庆,在李济深领导的全国抗日战地委员会任委员,化名陈才。这年8月,他以全国抗日战地委员身份到浙江、江西、福建巡视工作。8月13日,他从武夷山乘汽车返上饶,在郊区鸡公岭处,被跟踪的国民党特务暗杀,牺牲时年仅33岁。1992年6月,武夷山市委市政府在此建立陈昭礼烈士纪念碑。

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福州人,1931年读高中时就是一名学生党员。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以学生身份作掩护,带动学生积极参加党领导的罢课和示威游行,推动国民政府停止内战出兵抗日。1933年王助从北京来到厦门大学,时值十九路军入闽,他携带宣传品到十九路军驻厦部队,热情宣传党的抗日主张,鼓动他们停止内战,枪口对外。这年冬,他出席了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会后留在瑞金。1934年8月,王助到闽北苏区工作,先后担任闽北红军独立师政治部副主任、闽东北军分区政委、闽东特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等职。1937年3月,闽赣省抗日军政委员会成立,王助担任闽东北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期间,他以抗日军政委员会主席身份,就闽东北抗日统一战线工作,多次致函国民党当局,陈述我党真诚抗日的立场和态度,为闽东北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年7月,王助率领部队转战在邵顺建新区开展抗日宣传工作,在建阳杜谭等处取得一天三战三捷的战绩。

1938年2月,闽北和闽东红军游击队在江西铅山县石塘整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和六团,王助送闽东红军游击队北上抗日前线后,受新四军军部指派,他以新四军参议身份到福州就任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这期间,他一心扑在办事处工作上,亲自动员70余位爱国青年到抗日前线参加新四军。主持创办《救世报》、《南台歌咏队》,在市区和农村广泛开展抗日宣传,为发展抗日队伍和新四军后方留守事宜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在武夷山坑口村绿村洋山上召开首届党代会,王助被选为福建省委常委,担任省委宣传部长。这年9月,在省委驻地创办武夷干校,省委书记曾镜冰任校长,王助任副校长。他积极协助曾镜冰校长工作,在坑口办了4期干校,为抗战培养了200多名领导骨干,分布在闽赣边抗日救亡和抗日反顽斗争的第一线。1941年2月,国民党顽固派调集重兵围攻省委机关驻地坑口,福建省委机关转移到建阳太阳山隐蔽,王助密切配合曾镜冰在太阳山办了一期武夷干校,为省委南迁开展抗日宣传和扩大抗日游击区培养了一批得力的领导骨干。

1941年8月,王助率领一支队伍挺进建瓯、南平、顺昌之间,执行省委关于打通闽北与闽南的路线,为省委南迁作准备。9月21日,王助率领的队伍途经建阳茶坊东坑村,与一股土匪遭遇,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王助的忠骨现安放在武夷山市列宁公园闽北烈士纪念亭内。

 

编辑 / 翁树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