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精髓在于修身、养心、凝神、悟道,是追求至善至美的过程。这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大前提,合乎此道时再谈是否洗茶才有意义。
我认为洗茶要分情形和场合。三种情况下是可以洗茶的。
第一。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古人将酒和茶这两种饮品赋予了性别特征。《茶余酒后》中写道:“酒很浪漫,茶很古典;一个飞扬,一个蕴藉;一个奔放,一个内敛。”换言之,前者代表男性,具有洒脱不羁的粗犷之美,后者多指代女性,婉约舒缓。正是在这种语境下,文人进一步发挥,将初次冲泡之茶汤喻为豆蔻之年的幼女,正如杜牧诗中所吟:“婷婷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二月初的嫩芽未免稍显青涩,故而倒掉;待到第二次冲泡时则如双十女子,青春美貌,滋味恰到好处。如果T牙的各位茶友也有这等惜春情怀和浪漫雅致,偶尔洗茶又有何妨?
第二。早在北宋时确实出现了“洗茶”这么一说。我们知道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要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复杂工序如做青、揉捻、烘焙、筛拣等。在当时,采茶制茶工艺水准不高,卫生状况也不太令人满意,冲泡的第一道茶汤中势必含有不少杂质,名副其实的“洗茶”确实需要。但是到了现在,现代化茶庄茶场生产的优质茶叶至少卫生状况上还是大有改观的,抱着这种心态去洗茶的茶友大可不必继续为之了。
第三。在茶艺馆喝乌龙茶(茶艺师为茶客奉茶)或者茶友间比较正式的奉茶敬茶之时,第一次冲泡的茶汤(冲泡后立即倒掉)也是应该倒掉的,这也是我们今天最常见的洗茶。因为这“洗茶”的茶汤色淡、香薄、味浅,而且茶叶并未舒展开,也就是说整体美感还未到最佳,将之奉客有不敬之意,也有违茶道精髓,所以需要倒掉。
写到这里,差不多把问题说清楚了。《中国茶叶大辞典》“洗茶”词条的解释是:“洗茶洗去了散茶表面杂质,且可诱发茶香、茶味,并认为这是一种古人遗风习惯” 。所以可见,洗茶并不是常态、正理,是特殊情形下的做法。你我这些世俗之人,平日里饮茶(特别是自己喝茶时)之时大可不必念叨着洗茶,更何况茶叶中的大量精华(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往往便在第一次冲泡时现身,草率将其弃之岂不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