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版画源于刻书,起于南宋,盛于明中叶,至清初渐衰微。明万历年间(1573~1620)徽州版画最盛,从业人员很多。歙县虬村人大多以刻书为业,其中以黄、仇两性最多。仅黄性一族就达数百人,今可考的刻工也有一百几十人。其中刻版画者不下30人。歙县汪、刘两家从业者也不少。他们的工作得到一些画家的支持与合作。如丁云鹏、胡曰从、郑重、汪耕、萧云从等都乐于和刻工合作,使得版画水平大大提高。丁云鹏与其学生同匠人黄守言、黄德时等合作,完成了《方氏墨谱》、《齐云山志》、《考古图录》、《唐诗画谱》,其中皆有徽派版画的精品。明天启七年,徽派版画家胡曰从,与刻工、印工合作,采用餖版套色印刷了《十竹斋画谱》,把竹梅兰石等画印出了色彩和浓淡干湿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可以乱真的程度。崇桢十七年,采用餖版加拱花的技术,把白云、流水等画的线条凸现出来,使彩色画面更增加立体感,登中国版画艺术的高峰。张秀民评徽派版画艺术时说:“南京派、建宁派以古朴豪放,线条粗劲称著,而徽州派则以线条细如毫髮,精致宛丽神韵生动引人入胜。自徽派版画出,中国木刻艺术超宋轶元,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成为历史上版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共和国成立以来,安徽省十分重视版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郑震、周芜等从事教学和人才培养,赖少其调安徽后,大力推进版画研究与创作,至今安徽版画在全国仍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