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是常识

 

“你知不知道,吃饭是常识?”

 

“知道啊。”

 

“那为什么不吃?”

 

“吃了呀,我刚吃了一个菠萝。”

 

哼,我听见他心里在骂我。

 

我赶紧去煮一点儿粥,不断地搅搅看看,怕它扑了出来。趁它还没有熟,我想起来我原来是不爱吃粥的,除非是老北京的腊八粥,里面有那么多的好东西,熬得真好的时候,浓得甜香,但不甜腻,有一种糯而爽滑的口感。

 

白米粥就是另一种味道了。我曾经跟老妈说:“挺好的白米,熬了粥岂不可惜了的?应该蒸成米饭。”

 

她瞪了我一眼,“你这孩子,瞎说什么呀,越是好的米,才越要熬粥,喝起来才有味儿,再搭配点儿小菜。以后不懂,可别瞎说啊。”

 

好,我还真记住了。日后看见好多的人做饭炒菜,不管他们怎么折腾,怎么觉得奇怪,都只在旁边看着,一句话都不说。可大概也因为这样,爱做饭的朋友们都喜欢我在他们旁边,看他们大炒特炒,飞快地打下手,因为“你永远不会说什么,哎,这个不是这样切的吧,那个不是这样放油吧,这个是不是该多搁点儿盐?……

 

喜欢做饭的人,偶尔也喜欢拌嘴。我见过不少回,两个都挺厉害的炒菜专家为了一个菜的做法争执不休,我在一旁不知说些什么,哪个听了都有道理,最后只好说:“算了,今儿炒成你要的这样,明儿再换他愿意的,好不好?”

 

我对饭菜的感情很矛盾,其实也不是那么不爱吃,好多好多的东西我都爱的,每走到一个地方,也特愿意品尝当地的特产,甚至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也吃过。

 

我的问题是不爱做,也不爱学习。一般谁谁要是吃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总会问“这是怎么做的啊,告诉我,下回我也试试。”这样的话我从来没有说过,脑子里根本没有这个意识。我只是拼命吃,拼命说好吃,好吃!

 

出国以后,还真的学了一点儿手艺,我身边酷爱做饭的朋友特别的多,也有的特别的爱教我。记得头一年回北京,想给家里人露一手,就去买了一只鸡,说要给他们炖着吃。老弟立马说:“这么吧,你炖半只,要是根本不能吃,好歹我们还有另外半只。”

 

老爸说:“别打击你姐的积极性,就炖整的,怎么我们都吃。好家伙,她能想起来做饭,多不容易啊!”

结果是我完全按照在德国的方式,也就是说,在那种什么调料都不齐全,凑凑合合的情况下,花了两个多小时,炖熟了一只鸡。老弟没有赶着吃第一口,但他吃得比谁都多,至少有半只进了他的肚子。

 

我还向一个上海女朋友学会了做红烧肉和炖猪蹄,不过她做的口味有些甜,我把糖放少了,更象北方的口味。家里老爸做肉食是一绝,象红烧肉,扣肉,牛肉啊等等,堪比一流的厨师。

 

可惜我从小不怎么吃肉,尤其不吃猪肉,每次他做好了,我就挑几块最瘦的吃,虽然他说还是带些肥的更好吃。家里包包子或者饺子什么的,总是两种,有肉的,没肉的。等我要出国的时候,老妈担心极了,“我们把你给惯坏了,连炒饭都不会,难道天天吃面包?”

 

也有些人抱怨我,“真麻烦,连猪肉都不吃!”开始我还忍着,后来实在忍无可忍, 就把他们顶回去,我不吃,又没拦着不让你们吃,你们自己不爱吃的东西不也有吗,怎么就那么天经地义,我可一句话都没说过,觉得很正常,你们凭什么就抱怨我?凭什么呀!

 

老爸虽然觉得我糊里糊涂地不知多少人事,老说我是外星人,但似乎从没逼着我去做我不喜欢做的事情。每逢我的性格和环境发生冲突,他只是说:“算了,一个人一个命,不愿意就别做,不要委屈自己。别人说什么,跟你完全没有关系,那是他们的想法。”

 

我有个死党,自称二仙,她觉得我不做饭也吃得少象个大仙。她是个做菜的绝顶高手,别的先不说了,她会做上海的无穷多的小吃点心,还基本上是自己偷学来的。在德国时,她就做西餐,全是无师自通的本事,我对她佩服得五体投地。

 

头一次她请我吃饭,做的是水煎包子,还有酱牛肉,青菜等等,配上漂亮的餐具,我不由得赞叹,“美食美器”。

 

“好吃吗?”她说。

 

“好吃!好吃!”

 

“那好,下次还给你做。”

 

后来她就常常给我做饭,不是做好了打电话来说“来吧,我们今天吃鱼!”就是端着饭盒给我送过来。我有的时候请客,她自告奋勇地跑来做厨师,吃得大家欢天喜地。后来她要回上海了,临走时很担心地说:“我走了以后,你怎么办啊?”

 

她的梦想之一,是有个大大的,装备齐全的厨房。现在,她快结婚了,正在装修房子,我想起来的时候,别的都没有,总是在想她的厨房会是个什么样子。是不是象她开玩笑说的,在门口挂个牌子,“二仙居”?

 

还有个小兄弟也很棒,做饭手艺一流。他是个电脑通,每次我的机器跟我过不去,就立马找他来救火。看他忙着,我就想给他做些吃的,他总是说“等等,我来做!”他也不是因为看不上我的手艺,而是愿意帮忙,即使他早吃过了,我在给自己做饭,他也必定说“我来吧,我来做!”

 

他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是从来不抱怨我的短处,比如电脑盲,他会说:“很正常啊,很多人其实都不灵,不是还有我嘛!”比如我不爱做饭,他会说:“那没什么,你会做的那几样也挺好了。”

 

有一回我自己跟他抱怨说,要是有一天,我有了好多好多的钱,我就马上找个厨师,还需要个电脑工程师,还需要个电工,还需要……他笑死了,“哪有那么麻烦?你找个什么都会的老公,不就都行了?”

 

是啊,多简单的办法,我偏没想到!

 

日本有个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写过一个小说叫厨房>>,那是个忧伤而温馨的故事,因为这一篇,我去网上搜索了她所有被翻译过来的作品,但都觉得没有这篇写得好了。也许是我的错觉,因为我对厨房的感觉是微妙的。

 

还有些作家也爱写做饭和吃的东西。村上春树的小说里,往往把菜谱都列出来,读者跟着主人公一起炒就行了。中国的汪曾棋,从他的文章也看得出他是做菜高手,记得他写过怎么做麻婆豆腐,还说真正宗的是要用牛肉沫的。当时看了高兴非常,因为那样我就可以吃了!

 

说到吃肉,我也认识一些素食者。有些人压根儿不提这个茬儿,等到某天和他一起吃饭,才注意到他原来不吃肉。还有些人会提前告诉别人,这也不错,至少人家准备饭的时候,心里有个谱。

 

中国人有些是吃花素的,有时吃肉,有时吃素,据说这个对健康有益。或者还有荤边素,就是在一个盘子里,他挑菜吃,不碰肉。我对于后者觉得好玩,如果炒菜里面有肉片,我不太能去吃那里的菜了,有很强烈的肉味,吃不下。

 

还有些人吃肉的方式有宗教的色彩,比如星期五不能吃鱼。也有的说自己是素食者,但是吃鱼,这个让我好奇,难道鱼肉就不算肉?

 

这些还都好了,我唯一不能接受的,是把吃素作为一种道德上的优势。好像自己不吃肉,就比别人慈悲,比别人更善良。靠,这是什么混账逻辑!说句抬杠的话,那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知道疼痛,甚至有些研究证明,有很多植物有强烈的感情因子。那你炒了,凉拌了,煮了,嚼了,算什么?

 

和其他的东西一样,吃素,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喜欢这样的选择,觉得舒服,快乐,那就去做好了,这和别人爱吃肉,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古人说,君子远庖厨。老实说,我一直不太明白它的原意。我自己的理解,这话并不矛盾,肉是可以吃的,但一个人的慈悲之心,也要有。否则就是一刀切的乱抬杠了。

 

我有个朋友喜欢吃鸡肉,他总是去买那些bio的鸡肉,觉得那些被困在养殖场里不见天日的鸡实在太可怜了。有一天别人笑话他,“那你不是还吃鸡?有本事别吃啊!再说,你有钱,可以买贵的,那没钱的人呢,难道不吃?这不是假惺惺?”

 

他说:“这和钱没有关系。在我能够做到的范围里,我必须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如果我没有足够的钱,我大概也会去吃那些鸡肉,但现在我可以买bio的鸡,就不会再买那些。就象我不会去吃野生动物,但也不会跟快要饿死的人说,你们也不许吃。”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

 

民以食为天,吃饭真的最重要,人总得先活着吧。但活着的方式,各有不同。

 

关于我的吃饭问题,从小到大,不知有多少人说过。虽然我总有点儿屡教不改的毛病,听到别人唠叨我,还是很高兴,他们的关爱,我能感受到。

 

再说,不会做饭,真的是一个很大很大的缺点,对一个女人来说,几乎不可饶恕。

 

不过,有一种说法,我不赞成。有人这样说过我,我也听过别人这样训别人。

 

“不吃饭?就是短饿,饿你三天,你什么都吃了!”

 

这是最糟的一种说法,我不喜欢它的背后所藏着的,冷酷的惩罚的意味。大人千万不要这样说小孩,冷得没有一丝人情。

 

我最喜欢看人吃饭,尤其那些食量大的,胃口好的,吃嘛嘛香的主,看他们吃饭,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

 

最怕男的吃饭象绣花,秀气,可是,太不痛快了!

 

唉呦,不得了,我煮的粥都快糊了!

 

不写了,去喝粥。

 

他说了,吃饭是常识。是啊,是啊,我很同意的说。

 

明天吃什么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