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在送别刘贡父守维扬时,特地作了一首《朝中措》的词,轰动一时,词曰:
平山阑槛倚长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锺。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词中的头两句“平阑槛倚长空,山色有无中。”曾引起争论。有人说,平山堂望江左诸山甚近,以为欧阳修有近视眼,所以说“山色有无中”。苏东坡听后微笑,于是作了一首《快哉亭》讲述这事: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取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因“山色有无中”,非烟雨不能然也。
虽然经过苏东坡这样解释,这首词更为人所乐道,但本人仍认为苏东坡的解释仍有些牵强,把“山色有无中”局限于烟雨之时。这样解释,与上句的“晴空”,是有矛盾,因为欧阳修是在风和日丽时眺望山景而得出“山色有无中”这结论的。
要理解欧阳修这个话的真正涵义,就得从这句话的出处探索。
其实欧阳修的“山色有无中”这佳句不是他的创造,而是抄用唐人王维《汉江临眺》诗中的句子。王维的诗如下: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开。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的“山色有无中”是由“江流天地外”,而来,是望眺的结果。因此,欧阳修的“山色有无中”的结论,不是近视眼,而是远视眼。正如毛泽东“极目楚天舒”那样,欧阳修是站在平山堂的高处,在晴空万里时,极目南天,才得出“山色有无中”的结论。如果本人的补充能成立的话,则远眺江南景色,无论是晴天,还的“烟雨”,都有着“山色有无中”的感觉。
欧阳修的这首词,不但引起争论,还引来这样一段趣事:
有一次,都下妓将欧阳修的这首词略改数字,贺时相寿辰,词曰:
平山栏槛倚长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庭前桃李,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宰相,挥毫万字,一饮千锺。行乐不须年少,目前看取仙翁。
这位本是寒仕出身,但又措负自大的宰相,看见这位妓女善改词,又爱《朝中措》之名,就厚赏了她。
我想,这位宰相,既然以措负自大,可能是个草包,又因他与都下妓女来往,且此妓敢来公开祝寿,这位宰相必定是个老淫虫。因此,本人亦敢斗胆将此词改动几句,加上些咸味,以讽剌此宰相。词曰:
绮罗轻隔两高峰,山色有无中。手揽秦淮败柳,夜来几度春风?
草包宰相,挥毫无墨,一饮千锺。行乐直追年少,床前不认衰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