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加纪行之一

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很早就想做一次到阿拉斯加的梦幻之旅,却拖到今年夏天才得以成行。

多年来,美国东西南北的地方去了不少,唯独阿拉斯加总是排不上旅游日程。一方面是因为阿拉斯加不在美国本土,随便去一趟不是很容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阿拉斯加在先前的印象中总是和极昼极夜的北极圈,雪天一色的北冰洋,渺无人烟的冰川雪岭连在一起。埃克森原油泄漏事件发生后,电视上出现过密集的有关阿拉斯加的报道画面,这个冰雪之国才在印象世界中有所改变。

这几年,回归大自然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以自然景观著称的阿拉斯加因而便成了旅游热点。前两年和几家朋友到希腊旅游时,大家就盘算着下次旅游的目标,阿拉斯加无疑成了大多数人的首选。

经过朋友们的认真研究和精心准备,我们最终选择了旅行社组织的阿拉斯加游轮之旅。对于拖家带口的人来说,这种旅游方式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旅途中,您不必再为开车找路研究地图劳神,也无须为安排吃住参观景点费心。这些事情旅行社早就给您安排好了,您大可一门心思享受旅途中的良辰美景。

628日,全家登上美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开始了我们的阿拉斯加之旅。

飞机先向南飞往达拉斯,经达拉斯转机,再飞到阿拉斯家最大的城市安克瑞奇(Anchorage)。这种南辕北辙多慢好省的行程安排是旅行社降低飞机票价的惯常做法,多停一个地方,旅行时间加长的直接好处就是票价便宜。参加这次旅行的朋友来自好几个地方,几乎没有直飞的。这说明旅行社的这种做法还是受到广大自费旅游者的广泛欢迎的。

您要不是非常在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话,买这种便宜机票还是很划算的。既然是度假,赶路着什么急呀。这年头,汽油一个劲儿涨价,人家还开着飞机带您在美国上空闲逛观景,这不挺美的事嘛。

到了达拉斯机场,已是中午时分。在机场慢悠悠地吃过午餐后,离登机的时间仍然很长,进城逛达拉斯时间又不够,就只好在机场里转悠,权且当作对达拉斯机场作一次临时性的参观访问。

达拉斯机场不愧是美国几大空港之一。候机大厅一眼望不到边,环绕候机大厅的单轨列车往来如梭,不停地接送机场内的旅客。除了餐馆,咖啡馆,书店,礼品店等一般机场都有的服务设施外,人家达拉斯机场还摆摊儿卖电脑。一看,全是戴尔的新产品。这也难怪,德州是戴尔电脑公司的老家呀。

站在戴尔电脑摊儿上看了会儿,除了咱这号闲得没事的人外,没见什么有意思买电脑的人围上来看。来去匆匆的旅客,谁跑机场买电脑来呀?推销产品得看地方,您跑跳蚤市场去卖钻戒,估计碰不到什么买主儿。记得上个季度戴尔电脑公布的业绩不好,害得那死大个的股票指数那天直往下跌,不知道和这种在机场摆摊儿卖电脑的营销策略有没有间接联系。反正咱也没买戴尔的股票,甭操这份闲心。

这时候,机场喇叭响起了柔和的女中音,提醒去安卡瑞奇的旅客准备登机。

 

怀着特别兴奋的心情上了飞往安卡瑞奇的飞机,这才把前几天收集到的有关阿拉斯加的介绍材料拿出来阅读。

号称地球“最后边界线”的阿拉斯加是一片资源丰富的广袤土地,其面积几近美国本土面积的二分之一,是美国第一大州。1867年,美国用每公亩2美分的价钱,总共花了720万美元从俄国人手里买下阿拉斯加。以今观之,这笔交易无疑是一本万利,大赚特赚了。但是,当时主张购买阿拉斯加的美国国务卿斯沃德(William H Seward)却为此备受国会指责,人们甚至称购买阿拉斯加为“斯沃德蠢行”(Seward Folly)或“斯沃德的冰盒子”(Seward Ice-Box)。

这也难怪,当时的人们很难看到阿拉斯加的潜在价值。在西欧国家大规模对外扩张殖民地的初级阶段,所有国家都往那些出产金银气候又好的暖和地区跑。冰天雪地,人烟稀少的阿拉斯加的金矿还尚未被发现,就不太受到殖民者的青睐。只有后起的沙俄帝国,因其地处北方,好地方都叫别的国家给占了,只能就近向东扩张,一举吞并地广人稀的西伯利亚,进而将阿拉斯加也纳入自己的版图。

俄国人的这一壮举,还得感谢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正是因为他跟着西方人有样学样,才使俄国人抓住了抢占世界地盘的最后机会,从而奠定了俄国成为世界列强的历史地位。俄国人占领了堪察加半岛之后,彼得大帝仍然不知足,还要继续向东扩张,惦记着美洲大陆,就是不太清楚两块大陆是不是连在一起,能不能就势把北美大陆也一并拿下。于是,就把这个光荣任务交给了在俄国海军服役的丹麦探险家维特斯.白令(Vitus Bering)。

白令也和哥伦布一样,是个痴迷于航海探险的主儿。既然皇上把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咱,说什么也不能辜负了皇上的信任不是?于是,白令于1728年率领探险队向阿拉斯加进军,发现了北美大陆和亚洲大陆还隔着一道海峡。彼得大帝驾崩后,他继续按皇上的既定方针办,十几年后再次探险,终于抵达了阿拉斯加南部,成为首位到达阿拉斯加的欧洲人。

和哥伦布不同的是,白令未能在完成这一历史使命之后荣归故里。在这次探险途中,他的船队遭到暴风雨袭击,被困荒岛,他又因病不治,客死他乡。尽管如此,这支探险队在他的副手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返回俄国,并且带回数百张海獭毛皮,使酷爱皮毛服饰的俄国贵族惊羡不已。

一听说有海獭,俄国猎人坐不住了,很多人跑到阿拉斯加准备发财。从1784起,俄国人开始在阿拉斯加定居,这块地方便成了俄国人的殖民地。

俄国人的皮毛生意做的还是不错的。其他的欧洲国家一看,立马得了红眼病,西班牙赶紧宣布整个北美洲西海岸包括阿拉斯加都归它所有。英国人也来了,法国人也跟着凑热闹。但是,这些国家的冒险者不是船毁人亡,就是运几船皮货溜之大吉。还是人家北极熊耐寒,能在这冰天雪地的地界站住脚。

没承想,到了19世纪60年代,皮毛业不景气,俄国人就觉得阿拉斯加没什么油水了,便想卖掉这这块土地。当时,俄国在其周边地区战争不断,国库吃紧,手头缺钱,卖了算了。美国政府中总还是有一部分颇有眼光的政治家,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在国会一片争吵之中,作出符合国家利益的决定。不过,这些人常常被国会中短视的政客骂得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当时的国务卿威廉.斯沃德就属于这种人。

没过多少年,阿拉斯加发现了金矿!

人类追求黄金的热情永远是高涨的。当旧金山的淘金热逐渐凉下来以后,人们又把目光瞄向同在太平洋沿岸的阿拉斯加。1880年,美国人朱诺(Joe Juneau)和哈里斯(Richard Harris)来到阿拉斯加寻找黄金。尽管一开始一无所获,他们却没轻言放弃,终于在夹杂着绝望和希望的不安气氛中找到了金疙瘩,从此,掀起了阿拉斯加淘金的新高潮。 

随着十九世纪末加拿大育空地区金矿的发现,大批淘金者蜂拥而至,阿拉斯加东南部地区不但成为淘金者的乐土,同时也成为淘金者经过海路进入育空地区的门户。一座座小城镇拔地而起,如凯其肯(Ketchikan),朱诺(Juneau),斯盖格威(Skagway)都留下了淘金者的历史足迹。黄金不仅给阿拉斯加带来了繁荣,也向人们展示了她的潜在价值。

富藏石油,天然气,木材,水产和各种矿物资源的阿拉斯加无疑是美国的一座资源宝库,其地处北极的战略地位对于企图称霸全球的美国来说更是至关重要。

阿拉斯加由“斯沃德的冰盒子”变成了今天的香饽饽。

从飞机上看到阿拉斯加连绵不断的雪山,静默无语,泥灰色的海湾,不起波澜。人类为了利益的争夺,不惜你死我活,至今尚无宁日;但是,当您鸟瞰阿拉斯加的丛山峻岭,人类活动的痕迹却显得微乎其微。这时,您会油然生出回归大自然的冲动,人世间的一切烦恼,恰如一缕轻烟,被蒸腾的雾霭吞噬得无影无踪。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