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道德经

坚强的京叭, 就是比你强~_~!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篇·道经



凡是可以言说的道理,
都不是永恒的道理。
凡是可以被命名的名称,
都不是永恒的名称。

无任何名称,
正是天地的元始。
有最初的命名,
乃是生育万物的神母。

所以:
从永恒普遍的虚无,
可以理解道的消隐。
从永恒的存有,
可以观察道的连续。
两者出自同一根源而名称不同。
它们竟是如此玄奥。
玄奥呵,玄奥!
这正是洞察宇宙间一切神秘的大门。



天下人都知道美何以是美,
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恶。
都知道善何以是善,
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不善。

所以:
有与无相并而生,
难与易互相成就,
长与短互相对比,
高与低互相映衬,
音节与旋律互相配和,
前与后互相追随。

[这是永恒普遍之理。]
所以:圣者作无形迹之事,
传言无声的教诲。

让万物自行发生而并不创始。
任其生长而不培育,
任其自为而绝不把持,
任其成熟而并不割刿,
正是由于从不占有,
所以才永远不丢失。



不崇尚奸诈,
使老百姓不去竞争。
不贵重难得的宝货,
使老百姓不去偷盗。
不激发人们的欲望,
使人心不被搅乱。

所以圣者的统治之道是:
空虚人们的心灵,
填饱人们的肚子,
削弱他们的抱负,
强健他们的筋骨。

永远使老百姓无知识无欲望,
即使聪明人也不敢有所作为。
--有为者都不敢作为,
则天下就不可能不易治理。



道看起来很是空洞,
但使用起来却永不穷尽。

深远呵,
好似万物之总根源。
神奇呵,
似不存在而又存在。

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
但它似乎是上帝的祖先。



天地并不仁慈,
它对待万物如同对待稻草狗。
圣人并不仁慈,
它对待百姓如同对待稻草狗。

天地之间,
难道不正象那种风箱吗--
空虚但并不匮乏,
风涌涌而冒出。

讲话太多就会窘困,
不如将一切深藏于内心。



月神不死,
所以被称作"太阴之神母"
阴母生育之门,
就是天地化育之根。
绵密而如长席,
永远也不会穷尽。



天永恒而地无垠。
天地之所以永恒无垠;
因为它们并非存在于自身,
因此才能得到永恒。

所以:圣人藏于后反而彰显,
置身于外反而存在。

正由于他无私,
所以反而能成就他的自我。



最高之善仿佛水,
水容纳于一切容器而没有固定之形。

能存在于人们所厌恶之地,
那就接近于懂得""了。


居处适应于任何之地,
心灵沉静有如深渊。
交往善于择人,
立言善于守信,
执政谋求治平,
作事善有耐性,
举动善择时机。

他总是不与人争,
所以永远不招怨恨。



与其把持而经营,
还不如放弃。
以锻打而使之尖锐,
也不能永保其锋利。

满堂金玉,
没有人能长久保守。
富贵而骄傲,
会为身家招来灾祸。
功成而身退,
这才合于天道。



灵魂与形体相合一,
能永不分离吗?
团缩气息使之轻柔,
能够象一个婴儿吗?

荡除杂虑而观见深幽,
能够无所遗漏吗?
怀爱百姓而治理国家,
能够不用计谋吗?

如同天门一张一合,
能够象一个母性吗?
内心明白而通达,
能够表现得如同一无所知吗?

十一

三十根辐条拱起一个空壳。
正是由于它是空壳,
所以才有车的用处。

团和粘土作成一个空壳。
正是由于它中心是空的,
所以才有容器的用处。

凿开门窗作成一个居室。
正由于中间是空的,
所以才有房屋的用处。

总之,事物之所以有用而有利,
就是由于善于利用空无。

十二

色彩缤纷令人眼花,
声音喧嚣令人耳聋,
五味错乱令人败口。
奔驰游猎令人心狂,
宝货稀有诱人盗窃。

所以,圣者只求饱腹不求悦目。
有所放弃从而才有所获取。c

十三

爱和恨使人困扰
人们常把大害当作自身。

人为什么被爱与恨所困扰?
追求爱,
躲避恨,
得到它困扰,
失去它也困扰。
所以说爱与恨都使人困扰。

什么叫把大害当作自我?
为什么我们会有忧患呢?
因为我们爱顾自我。
如果我们没有自我,
我们还有什么忧患?

所以,难能的是化自我于天下,
那就可以寄托于天下。
真正善爱自我是以自身化及化天,
那才可以将自我托付于天下。

十四

看见了又看不见,
它名叫""(隐)。
听到了又听不到,
它名叫""(暗)。
捉住了却捉摸不到,
它名叫""(无)。

这三者难以穷究,
却混然而一体。

它出现也不明亮,
消失也不暗昧。
绵绵不断不可名状;
来来去去归于虚无。
所以它是无形态之形态,
无现象之现象,
它的名称就是"恍惚"

迎上去见不到它的头,
追上去见不到它的尾,
人们只能从它的过去
而把握它的现有。
必须了解古初的历史,
这也就是道的纪录。

十五

古代那善于运用天道的人,
见解微妙而能洞察幽隐,
其心灵深不可测。

由于深不可测,
所以只能勉强为之作个形容--
他谨慎小心
仿佛在严冬跋涉冰河;
他犹犹豫豫
仿佛提防所有的邻人;
他在重严肃,
仿佛在做客;
他散漫无形
仿佛一块涣解的冰。


敦厚象一块顽石,
空旷像一座山谷,
混沌仿佛一道浊流。

谁能由混浊中
而静静地得到澄清?
谁能由安祥运动中
而徐徐地化生?
保持这种道术的人从不会自满。

正由于不自满,
所以总能不断地从陈旧中创新!

十六

进人虚无之境,
安守于深静厚重。
让万物自由动作,
我只观察它们的归复。


万物品类芸芸总总,
但都要落叶归根。
归了根就会安静下来,
这就叫归复其命运。

命运是不变的,
名字叫作"恒常。"
能识知这种恒常者,
就是聪明人。
不能识知恒常之道,
胡乱来者就会遭遇凶险!

识知恒常之道者是宽容的,
宽容就会公平,
公平就能做王者。
王者顺于天,
天顺于道。
顺于道则能长久,
就永远不会失败。


十七

最高的统治之道--
是使老百姓不觉察其存在。

其次之道是让人民热爱他。
再次是让人民赞美他。
再其次是让人民畏惧他。
再其次是让人民轻侮他。

诚信是靠不住的,
难免总有人失信呵!
悠然而慎于出言,
一切举措成就,
要让百姓感到仿佛出于自然和自愿。

十八

自然之大道废失了,
于是而要讲仁义。
由于有了智慧,
所以才有大骗。
正是由于六亲间不和睦,
才需要推崇孝道。
正是由于国政混乱,
所以才需要有忠臣。

十九

放弃聪明和智慧--
百姓福利会增加百倍。
放弃讲仁和义--
让百姓回到天伦之爱。
放弃追逐巧利--
盗贼就会消失。

仅仅写成文字,还不够。
让我再嘱告人们:
要坚守于朴素,
减少私心与欲望,
放弃游学从而减少困扰。


二十

顺从与违逆,
相去有多远?
美善与丑恶,
相去又多远?

众人所畏惧的,
我们不能不畏惧。
荒唐啊看不到止境!

世人都在嬉乐,
好像在分享祭牛
好像春日登临春台。

我则惧怕那些未出现的预兆。
好像未出生的婴孩。
惶惶呵,
仿佛找不到归宿。

众人都满足,
而我却好像有所遗失。
难道我的心灵是傻瓜吗?
愚蠢呵!

世俗之人都聪明,
只有我糊涂。
世俗之人都明察,
只有我昏昧。
荡漾有如沧海,
飘扬而没有归宿。
众人都有图谋,
只有我冥顽不化。
我处处与人不同,
只贵于葆养我的元气。


二十一

大德的用处,
只有跟从于道。

道这种东西,
恍恍惚惚。
但虽然恍惚,
其中却有万物。

虽然恍惚,
其中却有万象。

昏昏暗暗,
其中却有精神。
这精神是真实的--
其中有信息。

从古代到今天,
它的名称不变,
却观照着万物。

我怎样认知万物的必然呢?
就是根据道。

二十二

翘脚站立不住,
跨脚走不得路。
只看自己的人眼光不明亮,
自以为是的人不会强大。
自夸的人得不到承认,
自我满足的人不会长进。

这些对干道来说
是废物、是恶物,
所以有道的人不会以此自处。

二十三

曲线能成为圆,
弯弧能成为直,
凹陷能成为满盈,
破旧能成为崭新。

少取反而多得,
贪多则会迷惑。
所以圣人所抱持的只是一个原则

不注视自身才能明察万物,
不自以为是才能明见是非,
不自我夸耀才能得到成功,
不自我封闭才能有所进取。

正由于不与人争,
所以天下无人能与他争。
古人常说委曲求全这个道理,
难道是空话吗?
这是真理呵!


二十四

要少说话而听从于自然--
狂飙不会刮一整天,
暴雨不会下一整天。

风雨来自于谁?
天地。
天地都不能令其长久,
何况人事呢?

所以顺从于道的归化于道,
追随于德的归化于德,
追随于亡失的则必得到亡失。

归化于德的
他的道就是德。
追随于亡失,
他的道也就是亡失。

二十五

有一种东西浑然一团。
它先于天地而生,
静静而默默,
傲然独立而不变,
反复运行而不止,
可以看作是生育天地的母亲。

我不知道它名字叫什么,
只能把它记作为""

勉强命名称之为""
而大就会消逝,
消逝就会疏远,
疏远又会归返。

所以道大、天大、地大、君王也大。
世界上有此四大,
而君王只是其中之一呵!

君王要效法于大地,
大地要效法于上天,
上无效法于道,
道则效法于自然。

二十六

重物是轻物的基础,
宁静是运动的主宰。

所以,圣人终日在外旅行,
离不开辎重。
虽然居处在高耸的楼观,
也沉静超然。

那身率万乘的君主,
怎能自轻于天下?
轻率会丧失根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