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留学见闻 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W-Madison)哲学系主任艾利奥特·索伯(Elliott Sober)教授的邀请,我于97年2月至98年3月作为该校哲学系的名誉成员(Honorary Fellow)在美国访问学习。一年的时间虽短,但异国他乡的生活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威斯康星大学概况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在美国属中上等学校,她的一些学科在美国一直处于前列,比如社会学连续13年在美国排名第一。她的研究生院在美国排在前十名,所以该校的宣传材料称她自己为Top 10 University(前十名)之一。该校的规模很大,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数万多人。学校有几十个大中型图书馆,几十个大中型公用计算机房。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机房与图书馆之间全部连网。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免费上网查阅资料。 威大哲学系在美国是一个较大的哲学系,有教师近30人,TA和Instructor 25人左右,非教师办公人员5人。其中,TA和Instructor 由研究生担任。系里只有三位领导:主任,主任助理,秘书。哲学系所在的那个大楼(Hellen C. White Hall)在美丽的曼渡特湖(Lake Mandota)的边上,系主任室、主任助理室、秘书室和两个大的会议室(Seminar room)的窗子正对着大湖,景色非常美丽。系里的教师每人一间办公室,一个电话和一台计算机,计算机都可以免费上网。系里的TA和Instructor每两人一间办公室,一部电话。我在那里与一个TA共用一个办公室。系资料室正对系里的大办公室,共分三间,里面的两间放着各种哲学类的学术期刊和常用的工具书;外面的一间放着沙发、桌子和英语大词典,供系里的教师和学生讨论、学习用。系里还有一个电冰箱和一个微波炉。中午这个学校不休息,所以部分教师和学生带午饭,所以电冰箱和微波炉都派上用场。 2.学习情况 我在美国的指导教授是威大哲学系的主任艾利奥特·索伯教授。他很年轻(49岁),很活跃,在美国乃至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他的研究领域与我的很接近,已出版著作7部,发表论文160余篇。在哲学系他是最受人们崇拜和尊重的教授。他曾获得美国科学哲学的最高奖棗拉卡托斯奖,是威大威拉斯研究教授和汉斯·莱欣巴哈讲座教授。他是本届国际科学哲学、逻辑学和方法论研究协会的秘书长,也是美国中西部哲学学会的会长。他待人诚恳、热情,平易近人,与他一起工作学习感到非常愉快。 在他的安排和指导下,我主要从事了这样一些工作:参与他本人课题及学术界最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选听哲学系研究生的一些课程;对我本人关注的问题搜集资料进行阅读。 (1)问题讨论 索伯教授有4个研究生和一个研究助理。我到美国后,索伯组织了一个由这些人为主的讨论班,每星期聚会一次,讨论一个主题。这些主题或者是索伯研究课题的设想或初稿,或者是杂志上新发表的大家感兴趣的文章,或者是新出版的一本书中的一到两章等。每次主题定下来以后,由研究生克里斯用电子邮件通知每一个人,并在系资料室的本讨论小组的文件夹里放一个有关内容的复印件。系里的复印机每天上班时间全天候开机,感兴趣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系里复印。讨论时,每个人对有关内容或发表评论,或提出问题,让别人回答。讨论地点,有时在会议室,有时在湖边,有时在某教师或学生的家里;讨论时间,有时在午饭或晚饭时间,有时在上午或下午。讨论会不拘形式,大家往往边吃边喝边谈,有时甚至把脚放到桌上。人们都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观点。在美期间,这样的讨论会一直持续。通过这些讨论,我的思路得到了开阔,英语听说能力提高了很多。 (2)选听课程 听课是我在美国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一年里,我主要选听了以下一些研究生的课程自然科学的哲学,物理学的哲学,生物学的哲学,心的哲学,知识论,解释理论,认知科学中的概念问题,环境伦理学,等等。 美国大学教师上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每门课开始时都给学生发一个教学提纲(Syllabus),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要求,考试方式,参考书目,等等。 参考书多。每门课程都指定很多参考书和参考文章。美国大学的课程都有编号,哪一学期上什么课也比较固定。因此,学校的书店往往已准备好新学期全校各系各年级各门课程的教材和参考书。参考文章也往往由教师组织好,复印店装订好,开课后学生可到复印店买。美国的书贵,装订成册的复印资料更贵,但学生们很少有不买的。 作业多。每次课后,教授都要求学生读大量的参考文章,并给出许多问题让学生思考。基本上每两星期,要交一篇论文。 网上讨论并解答问题。几乎每一门课,教授都要在系里的网页上设一网点,学生可以从该网点上了解有关该课程的问题、内容、要求和进展。学生可在网上提问题,老师在网上回答问题。 启发式教学。虽然每次上课都以教师讲授为主,但中间插有大量的讨论。一个原因是美国的学生爱提问题,只要不明白,学生就提问;另一原因是教师经常会问学生明不明白,从而使学生参与进课堂。 所以美国的学生很累,他们很少有一学期选课超过4门的。他们没有政治辅导员,没有人管他们是不是在学习,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学得很努力。 顺便指出,在美国大学经常可以看到两各教授同时讲授一门课程的情况。每次上课时,两个教授都到场,以一个讲授为主,另一个对有关问题进行补充。两个教授不分主次,共同配合,上好一门课程。另外,在威大,经常可以看到一个教授听另一个教授的课程的情境,并且往往是老教授听年轻教授的课程。这种情境不是一个教授去给另一个教授提意见,而是认为年轻教授有较多的新知识,所以他们真诚地象学生那样听课学习。 (3)听学术报告 这个学校的学术气氛很浓,学习气氛也很浓。系里每三个星期有一次由教授主讲的学术报告会,每三星期有一次研究生论坛。教授主讲的学术报告会由系里主办,所请的教授有本系的,但大多是外校或外国的。我听了多次这样的报告会,主讲者有哈佛的,有斯坦福的,也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报告会一般分三阶段。第一阶段由主讲者念一篇论文。很有意思的是,我没有看到哪一位学者完全离开稿子讲。我曾与索伯教授讲,在中国,人们一般认为谁能离开稿子讲,谁就有水平,所以专家讲座很少有念稿子的。索伯的回答是,在美国,正式的学术报告不象一般的讲课或座谈,它的内容不仅要新,而且逻辑要严谨。所以一般人们都是念自己新写的论文。第二阶段是有听众提问题,主讲者回答问题。这一阶段往往很热烈。美国的学者和学生都很善于思考和提问。这一阶段往往要由主持者限定问题后才能结束。第三阶段是自由交谈时间。这时报告会由学术报告厅移至系资料室。资料室的冰箱里备有葡萄酒和点心。人们在那里边吃边喝边谈,直到结束。 研究生论坛由研究生组织,形式与教授主讲的学术报告会类似。不过听众大多是研究生。 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报告会,听众都很多。一般地教授主讲的学术报告会,本系教授大多都参加。两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大多数研究生都参加。 (4)图书馆学习 这个大学的图书馆有很多,分布在学校的不同地方。我常去的有两个,一是“纪念图书馆”,一是“学院图书馆”。纪念图书馆是该校藏书最多的图书馆,而学院图书馆的计算机房非常大。每一个图书馆一进去就有许多供检索用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全部连在网上。检索全部是智能化的。你可以输入你要查找内容的主题词,也可以输入书名、作者名,等等。比如,你可以输入作者名,计算机就会列处所有他发表的著作和论文。如果用鼠标点击某一篇论文的题目,计算机就会列出它的内容提要。查到你想要的书时,计算机就会显示这本书在学校的哪一个图书馆,在什么位置,是不是已经借出。如果该书已经借出,你可以与图书管理员联系,图书管理员会给原借书人发去一封信,催促他提前还书。书还了以后,图书管理员又会给你发一封信,通知你可以去借书。 纪念图书馆有一层全是中文和日文图书。中文图书有很多都出自港台,也有很多大陆版图书。这里也有中文报纸和杂志,以港台报刊居多。大陆的报纸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教育报等。在美国的中国报纸都晚几天,大多数中国学生和学者都通过因特网阅读最新消息。 图书馆的每一层都有复印机和装订设施。如果读到想要的东西,可以在那里复印,每张只有7美分。只要你插入有效的磁卡,复印机就给你复印。 图书馆的设施很好,很多阅览室都是沙发、地毯。图书馆大多数时间是从早7:30分一致开到深夜1点多种钟。 麦迪逊市还有公共图书馆,只要你拿上你的ID(身份证件)和一封你收到的信件(证明你住在本市),你就可以申请到一个图书证。在那里你可以免费借书,还可以免费借磁带、录象带等声象资料。 (5)参加国际会议 国际生物学的历史、哲学和社会学研究协会(ISHPSSB)双年会1997年会议于7月16-20日在美国西部滨海城市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关生物学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两百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受该校哲学系以及国家留学基金的共同资助,我有兴参加了这次会议。5天的会议虽短,但感受却颇多。首先的感受是国际上的学者对理论研究的认真和执着。其次感受是会议上的学术平等精神。大会发言者中有很多是正在读PH.D的研究生,也有很多是刚刚参加工作的助理教授。经常的情景是,这些年轻的学者直截了当地批评同在现场的一些有名教授提出的观点。比如在讨论会的一个分会场,杜克大学的著名教授布兰登(Brandon)在那里不断地被研究生米尔斯坦(Millstein),格雷芙(Graves)以及年轻教师沙那罕汗(Shanahan)的批评。会后,我对索伯教授提及此事。索伯的回答是:“哲学就是批评,没有批评,就没有哲学。”另外的一点感受是,国际上的学者非常善于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讲解自己的思想。幻灯、缩微胶片自不必说,很多人用笔记本电脑制作好自己所要讲解的内容,通过透明显示屏和投影仪把相关内容投影到屏幕上,用遥控器控制放映,非常清楚直观。 3.在美国的生活 去美国时,留学服务中心给我买的机票只到芝加哥,我还需要换车才能到麦迪逊。因不知如何换车,所以我就让领馆人员去机场接我。当时最担心的是到麦迪逊后住什么地方。所以我就让领馆人员给我介绍了一位中科院在那里学习的一个留学生。到麦迪逊后,中科院的那位留学生接了我,并帮我找到了一个住的地方。美国的房租很贵,当时有一对中国夫妇把他们租的两室一厅房子的一间转租出来,开始时我就住在那里。一个月后,我看到一个广告,一个哈林大的在那里的留学生找人合住一个一室一大厅的房子,我就搬到他那里与他合住。 我住的地方离办公室骑车需要二十分钟,坐公共汽车也需要这么长时间。刚到美国时还比较冷,所以每天坐公共汽车去学校。威大的中午不休息,图书馆、计算机房、系办公室都不关门,所以中午可以到这些地方学习。 美国商店买东西,市中心和郊区大超市价格差别很大,一般都是周末搭车到大超市去买一周的生活用品。超市的东西不仅比市内的东西便宜,而且种类齐全,去一个地方往往就能买齐所有的用品。 美国人吃的东西和我们的差别很大,蔬菜他们几乎全部生吃,饮料除了咖啡大都是加冰喝。他们从来不象我们家里都有热水瓶。如果你在美国人家里做客,主人问你喝什么,你回答喝水,你得到的将是自来水加冰块。 在美国装电话非常方便。只要你从电话号码本上找到美国电话公司的电话号码,打一个免费电话,告诉你的姓名、地址,对方很快就会给你一个电话号码,并告诉你电话接通的时间。电话接通后,还需要选一家长途电话公司。不同的长途电话公司收费很不一样。这些公司为了赢得客户,经常推出优惠计划。所以在美国,长途电话公司你会换来换去。每月电话公司给你寄来一张帐单,你只需随信寄去一张支票即可。 美国的银行服务非常周到,不管你帐号上的钱是多还是少,银行每月都给你寄对帐单。当然最方便的还是支票和信用卡,它们使你少了带现金特别是较多现金的烦恼。 在美国,参加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参加Party。这里的Party并不是舞会,而是人们聚到一起自由交谈。我在美国参加过多次这样的活动,其中有教授在本人家里举办的,有系里组织在系里或公园举办的,也有研究生在他们自己的公寓举办的。举办这样的活动,举办者需要准备一些饮料和多种多样的餐具。被邀请者一般也都带一些饮料和吃的东西。晚会上,客人陆续到来,人们边吃边喝边聊,一直到深夜。这种活动给我提供了很好的练习口语和结交朋友的机会,所以我很乐意参加。 在美国参加交往的另一个途径是去教会。麦迪逊市有一个华人基督教会,他们经常举办一些活动,成为华人有机会聚到一起的重要场所。在那里有很多学生信教。一到周末,他们经常邀你去参加他们的活动。美国人的教会也经常举办一些活动邀你参加。这些教徒很热情,他们主动开车接你送你,教你学英语。宗教是很多美国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