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艇是一种以反舰导弹为主要进攻武器的小型舰艇,其排水量一般不大于500吨,具有体积小、航速快、攻击威力大、使用费用低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重要装备之一,一些发展中国家更将其作为大中型水面舰艇的有力补充。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末期仿制前苏联导弹艇开始,已走过了近40多年的历程,至今已研制生产了10多种不同型号的近百艘导弹艇装备部队,极大地提高了我军的海上作战实力,同时还向世界多个国家出口了数十艘。 1995年年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第二炮兵等诸兵种在我国东南沿海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合成军事演习,一批新型舰艇也在这次演习中首次亮相,除了人们比较关注的大中型驱护舰外,一种小巧、灵活、外形新颖的导弹快艇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后还光荣地作为驻香港海军部队的主战装备,担负起了保卫香港领海安全的重任。它就是我国在90年代初期研制的第三代多用途导弹快艇--“红箭”级。 ◆总体布局 “红箭”级导弹艇采用的是常规排水艇型,舰首外飘,方尾结构,水线下装有减摇鳍,可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航行的稳定性,并可在高海况条件下为艇载武器及人员提供稳定的发射及活动平台。全艇采用了全封闭设计,可在核、生、化条件下作战。艇的最大排水量也提高到了500吨以上,较我国以前的几型导弹艇增加了40%以上。排水量的增加不仅提高了航行性能,续航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艇员的生活工作空间也得到了改善。这还为日后进行现代化改进提供了必要的空间条件,综合作战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艇的上层建筑及艇上武器的布置简洁明了,上层建筑在设计时考虑了舰艇的隐身性能,两侧微向内倾,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雷达反射回波的强度。艇上的动力装置为3台12PA6280MPC型大功率柴油机,它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体积小、重量轻、输出功率大、噪声小的艇用柴油机,主要用于装备吨位较小的导弹艇和护卫艇。单台最大输出功率为5000马力,三台总输出功率达到15000马力,这可使“红箭”级导弹艇的最高航速达到34节,续航力也达到了800海里/30节、2000海里/18节,具有一定的远海航行和作战能力。机舱实现了远程遥控监测,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该艇柴油机的排烟烟囱并没有设置在艇体表面,而是巧妙地设计在艇体水线以上的两侧。而且,排出的高温废气还可利用艇高速航行时所产生的水雾来降温,这样做不但可以使艇体上层建筑设计比较简洁,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艇的红外辐射度,因此,“红箭”级导弹艇虽然不是一型真正的隐身导弹艇,但其所具有的隐身性还是较强的。 “红箭”级导弹艇艇长65.4米,宽8.4米,吃水4米,正常排水量为465吨,满载排水量为540吨,最大航速34节,续航力为2000海里/18节,艇员47人。 ◆艇载导弹系统 “红箭”级导弹艇上的武器主要分为舰舰导弹系统和火炮系统两大类。舰舰导弹是导弹艇的传统武器,从导弹艇诞生之日起它就成为了制式装备,几乎各型导弹艇上都少不了它的身影。“红箭”级导弹艇在艇体中后部两侧各布置了一座呈品字形的三联装舰舰导弹发射架,使用的导弹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代亚音速舰舰导弹“鹰击”-8的改进型“鹰击”-8A,其与“鹰击”-8最主要的不同是采用了折叠式弹翼,增加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装药量,延长了发动机的工作时间,使导弹的最大射程提高到了85千米,增强了远程反舰作战能力。“鹰击”-8A弹长6.25米,弹径0.36米,翼展1.88米,最大发射重量857千克,飞行速度为0.9马赫。采用了新式的方形储运/发射箱,吊装、拆卸及再装填都较为方便。该弹制导方式为中段自控加末端主动雷达制导。中段由弹上计算机、无线电高度表及相关控制系统对导弹的高度、方向及速度进行控制。末制导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应用了频率捷变技术,具有较强的抗人工干扰及海浪干扰的能力,其搜索距离为20千米,搜索范围为正负35度。战斗部为重165千克的高爆半穿甲弹,配有延迟触发引信及近炸引信,前者可保证导弹在击穿钢板后在舰体内部爆炸,而后者则可在导弹没有直接命中舰艇时或在目标旁边飞过时引爆战斗部,以对敌舰上的武器、雷达等设备进行破坏。“鹰击”-8A型舰舰导弹是我国在90年代初期开始在第二代驱护舰上使用的,具有制导精度高、威力大、射程远、使用维护简单、可靠性高的特点,是我国90年代初期到21世纪初这10年中最主要的反舰武器。今后,“红箭”级还可以换装更先进的超音速舰舰导弹。可见,“红箭”级的反舰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红箭”级导弹艇上共装有两种火炮:一种是装在艇首的一座76A型双37毫米自动舰炮;另一种是位于艇尾呈纵列布置的2座69A式双30毫米自动舰炮。 76A式双37毫米自动舰炮是我国80年代初在原76式双管37毫米半自动舰炮的基础上研制的第一种全自动、全封闭速射小口径舰炮,1987年定型后开始了批量生产,主要装备我国第二代驱护舰、新型导弹快艇及第一代驱护舰的现代化改进型。该炮的特点是可遥控,能全自动瞄准射击,炮塔为全封闭式设计,下部设有大容量的弹舱,内装有常规穿甲弹和装有近炸引信的爆破弹,采用了双命中体制,可有效提高其反导能力。76A的最大射速达到300发×2/分,初速1000米/秒,对海最大射程为9.4千米,对空有效射程为5.5千米,对反舰导弹的有效射程为2.7千米,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69A式双30毫米自动舰炮是我国60年代中后期依据前苏联小口径舰炮所仿制的第一种舰用小口径舰炮,由于种种原因,该炮的研制工作在1980年才完成,1982年设计定型,命名为69式双30毫米舰炮,主要用于装在吨位在500吨以下的小型舰艇,作为主炮或副炮使用。该炮为全自动、遥控型舰炮,可自动完成装弹、指向、发射等一系列动作,全封闭式炮塔可有效地防护海水、盐雾对火炮的损害。火炮最大射程为5.5千米,有效射程为3千米,最大射速为2000发(双管),火炮高低射界为-12~+87度,初速870米/秒。炮塔下方设有弹库,每个弹库内可存放1700发杀伤爆破弹,火炮全重为1.8吨,可很方便地装在小吨位的舰艇上,不会对舰艇产生任何影响。69式既可用于对近距水面目标的射击,又可对近距空中目标射击,对反舰导弹也具有一定的拦截能力。69A则是69式基础上的改进型,主要是提高了火炮的射击精度,增加了可靠性,增加了新型杀伤力更强的穿甲燃烧弹,使用了更为先进的火控系统,反应速度及作战性能又有了较大的提高。 ◆艇载电子设备 “红箭”级导弹艇上装备的雷达及电子设备并不是很多,但大多是我国90年代以后研制的新型装备,不仅体积小、性能先进,而且可靠性、探测性能及抗干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这使“红箭”级除具备较强的对海探测能力外,还具有很强的对空探测及电子战能力。 主桅顶部装有一部352型多用途搜索雷达,主要用于对海面目标及中低空目标的探测,雷达采用了频率捷变技术,具有很强的抗电子于扰能力,即使在受到干扰时,也可稳定地对目标进行搜索跟踪。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为80千米(7平方米目标)和30千米(0.02平方米目标),可同时跟踪12个目标,同时处理其中的4个,并可为艇上的88C型光电探测系统进行目标选择及目标指示。 舰桥上方装有一部343型火控雷达,用于对舰舰导弹及76A双37毫米舰炮的控制,对海最大作用距离为80千米,正常跟踪距离为65千米,艇载导弹可在这个距离内自主攻击敌水面舰艇,舰舰导弹可全程由该雷达进行控制。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就需要由其它平台(如舰载直升机、侦察机等)进行目标指示,以实现超视距攻击。在对空模式时,对5平方米目标的跟踪距离为40千米,对0.02平方米目标的跟踪距离为7千米,可对76A双37毫米舰炮进行目标指示、分配及数据装定。此外还具有光电探测器作为辅助探测手段,以便在雷达受到干扰时确保对目标的跟踪。不过,该雷达不能同时对舰舰导弹及76A双37毫米舰炮进行控制,这一点在作战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一部RM-1290型导航雷达用于舰艇在海上航行时使用。舰桥后部一单独桅杆上装有该艇的另一重要探测设备--88C型光电探测系统。该系统是我国80年代末期研制的一种综合光电对空探测系统(同时也具有对海探测能力),主要用于提高中小型舰艇的近程防空反导能力,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探测精度高等特点,既可作为小型舰艇的主要探测设备,也可用作大中型舰艇的辅助探测设备,具有很高的使用灵活性。 88C光电探测系统主要由多用途搜索雷达、光电探测器、数据处理系统及火力系统组成。光电探测器包括红外摄像机、光学摄像机、跟踪摄像机及激光测距机,对2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为20千米,对0.2平方米目标为8千米,可有效发现低空飞行的飞机及导弹目标,具有昼夜工作能力。该系统采用了集中控制,模块化设计,分系统之间采用了高速数据线进行联结,具有很强的工作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其火力系统部分主要是艇上的2座69A式双30毫米舰炮,探测系统可同时将同方向的不同目标分别提供给两座30毫米舰炮,343型火控雷达对舰舰导弹进行控制时,也可为舰首的76A双37毫米舰炮提供目标数据。 除以上雷达及光电探测系统外,艇上还装有先进的导航、通信设备,可完全满足在中近海航行作战的要求。艇上装备了较为完善的电子对抗设备,像923型雷达告警接收机、918型主动干扰机、电子侦察系统等,都是性能很先进的新型电子战设备。在舰桥后部平台上装有多组干扰弹发射装置,每组发射装置内可存放36枚弹药,其中18枚为红外干扰弹,另18枚为金属箔条干扰弹,其最大射程为1500米,可单发和多发齐射,能有效地对来袭反舰导弹进行干扰。在排水量为500吨左右的导弹艇上装备如此多的电子战设备是不多见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该艇的综合作战能力及战场生存能力,从中也可以看出我国对舰艇电子战能力的重视,这也完全符合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 ◆结语 “红箭”级于1987年12月签定了首艇的建造合同,1989年7月首艇正式开工建造,1990年12月下水,1994年5月交付部队,其总体技术已达到国际90年代初期的先进水平。从“红箭”级导弹艇首艇服役到现在已有近十年的时间了,这其间,其改进工作也在稳步地进行着,最明显的改进是90年代末期问世的该级第5艘艇(舷号为774),改装了一门俄制AK-176M型单管自动舰炮。 该炮口径为76.2毫米,初速为980米/秒,最大射速为120发/分,火炮射界为-15度~+85度,对海最大射程为15.5千米,对空最大射程为9千米,炮塔下部设有可装152发炮弹的大容量弹舱,可进行长时间的射击。该炮火力密集、射程远、杀伤力大,既可对海又可对空,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红箭”级原来装76A双37毫米舰炮对海火力不足的弱点。火控系统可沿用原双37炮的系统,其自身还具有光学瞄准装置,可采用自动、半自动及手动射击。“红箭”级导弹艇的设计初衷是用来在南中国海保护我国的所属岛屿及海洋资源,要经常面对的是外国1000吨级以下的中小型巡逻艇及导弹艇,而在非战争状态下,使用最多的应是各种口径的舰炮。目前我国南海沿岸各国所装备的此类舰艇上装备的大多是76毫米舰炮。这样,“红箭”级上装备的双37舰炮在火力上及杀伤威力上是处于劣势的。而AK-176M型舰炮就弥补了这个弱点。虽然它还有较多的不足(比如重量太大,吨位过小的舰艇装备较为困难,且其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在安装AK-176M舰炮后,“红箭”级导弹艇的作战性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这才是最重要的。此外,我国目前还装备有大量的037系列反潜护卫艇,由于其设计年代及技术的限制,总体性能不能满足现代作战的需要,而“红箭”级由于其自身所具备的诸多优点,完全可以其为基础研制一种新型护卫艇,用以替代037系列反潜护卫艇。还可为其换装先进的超音速舰舰导弹,增加防空导弹等,从而发展成一个完整的“红箭”级系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我国的近海防御和攻击力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并为日后发展更为先进的隐身型导弹艇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