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控,但不可信;中国可信,但不可控 zt

美欲搞中日美三边对话   "日本可控,但不可信;中国可信,但不可控"   “美在亚太要维持现状,就找日本;要解决问题,就找中国”         一些接近美国白宫的学者近日高调宣扬“中美日三方对话机制”的设想,给错综复杂的中美、中日及美日关系端出一个既熟悉,又不乏新潮的选项。由于在上述三对关系中,中日间的问题当前最迫切,而美国一直对中日矛盾闪烁其词,而且中日美又是东亚安全格局中相当重要的三方,因此美国学者推动三边对话的战略出发点备受关注。“这至少说明美国明白,在东亚只一味强化美日同盟是远远不够的。”一位中国学者说。      “日本可控,但不可信;中国可信,但不可控”      上周,在美国企业研究所举办的中日关系的研讨会上,美国前副助理国务卿薛瑞福提出,希望中日美三国能建立一个对话机制,改善三边关系:“日中关系紧张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薛瑞福说,之所以提议三边对话,是因为美国“在某些问题上需要表明立场”。他敦促日本采取更多有利于促进日中互信的措施,并说美国希望加强美日同盟,但也希望这个过程“对中国尽可能地透明,避免中国的误解”。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黄靖博士在接受《华盛顿观察》周刊专访时,对薛瑞福的上述提议表示赞同。他补充说,建立这一机制的迫切性在于,现今中国正成为“世界体制内的国家”,美国在反恐行动、朝鲜半岛和伊朗核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而夹在紧张的中日关系之间使美国感到非常不适。他认为,美在亚洲保持军事强势地位的同时,也乐见亚太地区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毕竟亚太地区占美国进出口总额的40%。      黄靖说,中日美三边对话机制的提出,显示了美国认识到与日中保持友好关系缺一不可:“因为珍珠港事件,美国觉得日本不可信,但可以控制;而中国说话算数,可信,但不可控制。因此,美国在亚太地区要维持现状,就找日本;要解决问题,就找中国。”      佐利克也提过三边对话      薛瑞福是布什第一任期中对美国与中国大陆、台湾的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官员,在美国国务院亚太局主管中蒙事务。他与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阿米蒂奇关系密切。黄靖目前是华盛顿一流思想库中最活跃的几名华裔研究员之一。      企业研究所是华盛顿最重要的保守派思想库之一,也是共和党的人才库和下野高级官员的栖身之地。布什担任总统以来,已经从该所选拔了12名研究人员担任政府官员,人数居各思想库之首。企业研究所里的成员除薛瑞福外,还有诸如李洁明、卜大年、加里·施密特等赫赫有名的人物。      因此,中日美三边对话应该不单纯只是学者的畅想,而可以看作布什政府的一个重要意向。据美国消息人士透露,实际上,在薛瑞福之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已经提出过中美日三方就历史问题进行“共同对话”的设想。      而据本报记者在日本的了解,对于中日美三边对话机制的构想,日本方面早就有所意识,并对三边框架基本表示支持。日前日本民主党党首前原诚司访美时就提出,希望中日美三方多进行磋商。2月初,美国公布《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日本媒体纷纷发表社论,阐述三边磋商的重要性。《日本经济新闻》认为,这一报告表明美国强烈地意识到了中国的存在,美中关系的运营是美国与其盟国的后盾。《每日新闻》也指出,对中国有所防备是应该的,但是加深互不信任、重复无用的非难则是本末倒置,建议以三边磋商代替单边行动。      对未来东北亚局势的设计      无论是从赖斯提出的“转型外交”看,还是从新近公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看,美国正在加大对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投入。随着美国军事力量的增加,更多外交官也被派到这一地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达巍认为,举行中日美三边对话的设想,反映了美国政府对未来东北亚战略格局的一种思考和设计。东北亚地区是当今世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中、日、美很可能成为除欧盟外21世纪世界经济的三强,而韩国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体。但是相对于欧洲、东南亚等地,东北亚地区安全形势的危险因素比较多。除了朝核问题、台海问题两个热点以外,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围绕历史、领土等问题的争端不断。薛瑞福曾表示,日中军事上相互错误估计或误解的机会正日益增加。卜大年日前也表示:“我对东海地区爆发冲突的忧虑,更甚于台湾海峡。”在中国迅速发展和日本强行“正常化”的大背景下,中日关系已经降到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最困难的时期,双方国民对对方的好感及信任度都降到很低的程度。美国是现实主义者,中日在历史问题上“较劲”,不利于美国利用日本控制东亚,而且在美国看来,台湾地区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当中,美国不希望因为日本的冒失打破这种局面,造成突变。      达巍认为,在这个时候,美国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够将日本和中国拉到一起协商,共同解决问题的机制。然而到目前为止,东北亚还没有一个正式的多边安全机制。目前东北亚地区的正式安全机制只有美日、美韩两个同盟,这是冷战时期结成的同盟,有明显针对中、朝等国的意味。时值今日,东北亚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在加速发展,成为参与地区事务和解决地区问题绕不过去的大国;美日同盟在不断提升,但并不能带动区内其他国家跟随其战略意图,同时日本在地区格局中的影响力在不可否认地减弱;韩国依然追随美国,却表现出明显的离心倾向……这些显然是冷战时期的安全机制不足以应付的问题。作为习惯于设定游戏规则的超级大国,美国希望在这些变化威胁到自身利益之前,制定出一种新体制,把风险控制在自己设定的范围之内,同时,又能确保美国的主导地位。      薛瑞福提出的中美日三边对话机制的具体设想还不得而知。华盛顿分析人士认为指的是正式的官方对话,因为三方民间的“第二轨道”对话已经启动。2005年7月,中美日三国的研究机构已经在北京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对话。这一智库之间的对话今年将在日本举行。有学者认为,三边官方对话机制一旦形成,有可能将构成未来东北亚安全机制的雏形。但达巍认为,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应该包括参加朝核问题六方会谈的6国,再加上蒙古,中日美三边对话至少初期只是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不完全的地区安全机制。      三边对话具有博弈的性质      三边对话的议题是比较容易预测的:在历史、领土等具体问题上,美国居中,拉中日缩小分歧;在战略层次问题上,美日可能联手要求中国“澄清军事现代化的意图”;与之相对,中国也会要求美日澄清美日同盟的战略意图。      三边对话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日本舆论认为,它表明美国已从过去冷战50年期间的一面倒向日本,变成了如今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小泉在其首相任内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后,布什个人依然没有公开作出批判,但是他身边的重要官员包括布什的东亚外交顾问―――前助理国务卿凯利等不断发言,批判美化战争的靖国神社。日本官房长官安倍晋三早年在台湾问题上的表态也很强硬,但自从去年5月访问美国时,美国国务院详细地向他“解释”了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后,他回国后就很少在台湾问题上表态了。而日前日本外相麻生太郎有关鼓吹天皇参拜靖国神社、日本殖民台湾“有功”的言论也引来了美国主流媒体的强烈批评。这一切都表明,美国在美中日三边关系中的立场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三边对话的提议可以说是美国对日敲打政策的延续。      但达巍说,如果据此认为美国准备帮助中国压日本解决历史问题,或者中美准备联手“对付日本”,那就大错特错了。美国的态度只取决于自己的国家利益,日美关系的微妙变化事实上是美国对华战略的体现。与美日澳或者法德俄的三边对话机制不同,中日美既不是前者的同盟关系,也不像后者有着“寻求欧洲自主权”的共同目标,而是具有更多的博弈和谈判的性质。华盛顿分析人士称,在今后20年内,美国将会“两边下注”,通过对中日关系进行形式上的“伙伴管理”,来防止冲突和建立新的“亚洲秩序”,一方面避免风险,另一方面为自己谋取更多的长远利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