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时事节简版》 星期五 06年07月07日 zt

安理会13国赞成制裁朝鲜 中俄反对      【纽约消息】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于当地时间6日上午就日本针对朝鲜发射导弹提出的制裁决议草案召开了有关负责人会议。共有13个国家对该草案表示支持。作为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且对朝友好的中国和俄罗斯则表示反对,并强调通过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主席声明更为妥当。中俄与希望尽早采纳决议案的日美两国分歧明显。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这是各国根据政府指示就决议草案发表的正式意见。鉴于中俄的反对,日本将不得不重新修改草案内容再寻求通过,或者采纳中俄的主张将其降为主席声明。据多名与会人员透露,会议就采纳“决议草案”还是“主席声明”进行了“激烈辩论”。据说,会上还讨论了决议草案的内容,但中俄未加入讨论。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则消息为朝鲜导弹事件的所谓“真相”提供了诸多证据。      ●俄罗斯在朝鲜导弹问题上的态度,可真是应了一句老话      首先,我们注意到,与中国政府“没有公开指责”朝鲜的做法不同,对于朝鲜的导弹发射,不论是俄罗斯外交部的“谴责”、还是俄罗斯总统普京“亲口”表示的“失望”,总而言之,给人的感觉都是俄罗斯对朝鲜试射导弹抱持的是“极端不满”的态度。      然而,就是这个对朝鲜试射导弹“极端不满”的俄罗斯、在“联合国决议草案”的问题上、却“义无反顾”地站在了“没有公开指责朝鲜”的中国一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可真是应了一句老话:在国际政治的角力中,千万不要看他已经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到底做了什么。      ●再谈俄罗斯公开谴责“朝鲜试射”的意图      事实上,对俄罗斯谴责朝鲜的“真实态度”,我们早就给出过判断,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      第一,俄罗斯公开谴责试射,意味着莫斯科“提前排除”了会帮华盛顿对朝鲜施压的可能性,显然,俄罗斯所一再表示的“不满”、不就是在“信誓旦旦”地证明“俄罗斯与朝鲜的导弹无关”吗?      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根据我们的观察,俄罗斯公开谴责“试射”意味着俄罗斯有地可能在“朝核问题”上改变角色,在坚持反对军事解决朝核问题的前提下,由之前的那个相对于北京而言并不起眼的参与者,改为扮演与欧盟在伊核问题中类似的、非常重要的“协调人”角色、从而“提前卡位”,并给有意介入朝核问题、在朝核问题中也扮演一个“协调人角色”的欧盟提个醒:在“中欧俄”不那么协调的“巴以问题”上、大家有必要象伊核问题中所做的那样、劲往一块使,只有这样,欧盟才可能在“中俄”的策应下,介入华盛顿用“APEC”这扇门、将欧盟关在门外的亚太地区,最终“全面稀释”美国的全球事务话语权。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就在俄罗斯对朝鲜试射导弹表示出“极度不满”之后没多久,在中东方向,不论是“中欧俄”配合默契的伊核问题,还是彼此间表现得“不那么协调”巴以问题,都传来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      国际原子能机构未掌握伊朗研制核武证据      【安卡拉消息】据俄新网发自土耳其安卡拉的报道,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今天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暂时没有掌握伊朗实施制造核武器秘密计划的证据。      巴拉迪对记者说:“同时,伊朗核计划,包括浓缩铀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巴拉迪认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德黑兰将如何答复伊朗核问题六个国际协调国的建议。      俄、美、中、英、法、德六国外长6月1日在维也纳的会晤中通过了一系列建议,要求伊朗终止浓缩铀活动。这些建议包括三个方面:伊朗核计划、与伊朗的经贸合作、以及安全保障。      巴拉迪说:“伊朗应当在最短时间内对国际调解国最后一次提出的建议给予答复。这些建议已经比以前好了许多。伊朗在实施核计划问题上的透明度将有助于提高国际社会对其的信任。我希望,伊朗核问题能以谈判的形式获得解决。”      安理会闭门开会 讨论要以军从加沙撤出决议草案      【安卡拉消息】据法新社报道,联合国安理会正在讨论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以军立即从加沙撤出,并且释放逮捕的“哈马斯”内阁官员。      不过美国称这一决议草案“有失平衡”。      据悉,安理会15个成员国闭门讨论了卡塔尔代表联合国阿拉伯国家提交的决议草案。草案呼吁以色列遵守《日内瓦公约》有关保护战争平民的规定。      不过这一草案似乎注定要遭到美国的反对,因为草案只要求以色列单方面行动,而没有对巴勒斯坦提出要求。      巴勒斯坦总理哈尼亚6日抨击了以军的加沙行动,要求国际社会进行干预,停止以军自去年9月以来对加沙地区发动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巴拉迪今天说,国际原子能机构暂时没有掌握伊朗实施制造核武器秘密计划的证据。巴拉迪认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德黑兰将如何答复伊朗核问题六个国际协调国的建议。      ●索拉纳正是揣着“这个日期”去与伊朗外长见面的      我们知道,早在伊拉克战争中、就因为伊拉克武器核查而得罪过华盛顿的巴拉迪,去年是得益于“中欧俄”的力挺才得以连任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的。巴拉迪“不喜欢”美国人是众所周知的。      同样众所周知的是,围绕着所谓的“答复日期”,伊朗与美国之间又进行了一个回合的较量:几天前,一直坚持内给伊朗几个星期考虑时间的美国人,突然挑明了“几个星期”的具体信义,从而强硬地要求伊朗必须在“   八国峰会”(也就是7月12日)以前给出明确态度,欧盟高级代表索拉纳正是揣着“这个日期”去与伊朗外长见面的。      ●华盛顿没有忘记说几句“狠话”为他壮行      当然,在让索拉纳带上“这个日期”的同时,华盛顿也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说几句“狠话”为他壮行,按美国副国务卿尼古拉斯·博恩斯的说法就是,如果伊朗人不就范,“那么我认为国际社会对伊朗人施压的压力将是巨大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翻遍了近日美国国内外主要媒体,美国白宫、国务院网站之后,竟然没有找到哪怕是一条的、用来描绘“美国将如何施加巨大压力的消息”的,这就是说,美国副聊的“这个威胁”,有点儿流于形式。      ●美国人的威胁,不过是在“变着法儿地”扯上“北约”这张虎皮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伊核问题上被一直“中欧俄”共同“消遣”着的华盛顿,哪有什么单独对伊朗施加压力的手段,所谓“国际社会对伊朗人施压的压力将是巨大的”的说法,不过是变着法扯上“北约”这张虎皮的手段而已。      ●美国想借用“北约”、在朝核问题上、在巴以问题上,对“中俄”的全球利益进行“分头狙击”      我们认为,近一段时间来,美国人在事关自己全球地位的“两核问题”上、其手法有个重要的变化:在“理论”层面上,就是尝试着对“北约”中的欧洲核心国家进行“威逼利诱”,想尽可能地淡化欧美矛盾,凸显“欧俄”、“中欧”在战略上的矛盾,从而迫使这些国家在“利益”下“出借”北约这顶帽子,令华盛顿可以借用北约的名义,在朝鲜核问题上、在巴以问题上,对“中俄”的全球利益进行“分头狙击”、代价就是给欧盟以介入亚太的“某种新希望”。      ●在阻止欧盟以“独立法人”身份介入亚太的问题上,美国决策层没有少操过心      显然,在我们看来,将北约扩展到亚太,甚至将日本、澳大利亚纳入北约框架,一直是华盛顿陷入中东之后、企图扭转被动局面、而“孜孜以求的目标”,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欧盟核心国家与美国人的想法显然不太一样。      我们知道,为了遏制威胁着美国经济的欧盟、限制欧盟经济的扩展空间,在阻止欧盟以“独立法人”身份介入亚太经济圈的问题上,自克林顿时代起,美国决策层就没有少操过心。      然而,出于上面的原因,与亚太经济圈“建立自己的工作联系”、也一直是欧盟核心国家的战略诉求。      ●华盛顿扔给欧盟核心国家的一根胡萝卜      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在朝鲜导弹问题上,华盛顿“寻求”欧盟核心国家支持、将欧盟的“支持”形容为“国际反应”的“本身”,“本质上”就是华盛顿扔给欧盟核心国家的一根胡萝卜,其意思就是:美国改变了想法,从而需要欧洲核心国家在亚太事务上的合作。      特别是这一次,华盛顿默许“受朝鲜导弹欺负”的日本去寻求欧盟核心国家的帮助,从而在联合国提出旨在“制裁朝鲜”的决议案,更是美国“这一改变”的具体结果。      ●在“八国峰会”上,欧盟“的确有事情”需要和美国人商量      显然,这一次,由于在“八国峰会”上,欧盟“的确有事情”需要和美国人商量,比如在能源问题上对俄罗斯施加压力,迫使俄罗斯以更加有利于欧盟的价格与方式(欧盟要求俄罗斯开放能源业)向欧盟提供能源。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也正是俄罗斯外长在“八国峰会”前的“外长会议”上、大谈特谈“装入”了中俄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荷包”中的“阿富汗问题”之动机。      因此,我们也就注意到,这一次,欧盟在朝鲜导弹问题上也做出了强烈反应,“呼应”美日的要求,北约秘书长也出面表态,这当然算是欧盟在冲着被怀疑为“东方的北约”在“发脾气”。      ●一种“猜测”在国际间弥漫开来      这样一来,一种欧盟是“愿意将北约借给华盛顿”,从而“戴着北约的帽子”介入亚太,还是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谋求“以独立法人”的身份介入亚太的“猜测”、就弥漫开来。      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欧盟介入亚太,表面上看,好像有损“中俄”的利益,然而,由于华盛顿是东亚安全格局的主导者、而中国将华盛顿从主导者的位置上拉下来的最好手段就是“促进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因此,与美国在经济上呈竞争之势的欧盟、更深层次介入亚太,由于有助于稀释美国的全球话语权,因此,并不是什么坏事。      ●欧盟与美国共同制造的“这个猜测气氛”,显然出于想趁机捞一把的动机      但是,欧盟与美国共同制造的“这个猜测气氛”,显然出于想趁机捞一把的动机。这对正在准备“八国峰会”的俄罗斯,以及正与“美日军事同盟”对抗的中国而言,当然是不可接受的。      ●中俄当然会做出一定的布署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欧盟或者美国、刻意制造的“这种猜测”,所依靠的是“北约”这个舞台,人们猜测的内容之一,就是北约是否会在东亚“招兵买马”,因此,“这种猜测”的“本身”,就可以为华盛顿的东亚政策所充分利用,为美日军事同盟所充分利用,北京当然会做出适当的布置;      而欧盟与美国在西太平洋上合作的“这一把”、虽然目标在于东西两侧同时对俄罗斯施加压力,但依靠的也是“北约”这个舞台,自然也是做给八国峰会的东道国--俄罗斯看的,俄罗斯也当然会反应。      ●中俄在两核问题上的“各自出头”、“分头表演”,是逼迫“美欧”亮明底牌      如此一来,我们也就看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在伊核问题上,在华盛顿追着德黑兰索要“答复日期”时,并又搬出“重启”联合国进程相威胁时,替伊朗“出头”、强调“现在不是讨论制裁伊朗的时候”是莫斯科,“北京的声音”一如既往,回到了“罢扁”运动“暂时休息”之前的低调态度。      而在朝核问题上,在朝鲜试射导弹之后,在受到多枚导弹问候的日本、吵着嚷着要联合国制裁朝鲜时、在第一时间里就“现身”呵护朝鲜,“明确反对制裁朝鲜”的是北京,而俄罗斯则在旁边的表现、则更多是在“看风景”,并以遣责朝鲜的方式,将自己与“朝鲜的导弹”与“导弹的发射”、都推得一干二净。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指出,中俄在两核问题上的“各自出头”、“分头表演”,事实上正是“盯着”华盛顿的下一步动作,逼迫美国人亮明底牌,即美国到底准备让欧盟“以何种面目”介入亚太事务?是戴着北约的帽子、还是以欧盟“独立法人”的身份?      同时,也是在逼迫欧盟亮明底牌,即:到底是准备戴着北约的帽子、还是准备以欧盟“独立法人”的身份介入亚太?      ●一旦......“中欧俄”将一齐掉入美国策划的“后冷战时代”的战略圈套      首先,如果是“美欧”都选择的是前者,那么,东方评论员担心的是,“中欧俄”在中东问题上、特别是在伊核问题上协调合作的大好局面、可能也就到此为止了。只是欧盟不要忘记了,中俄在应付中东事务上、还有一份“备份轮胎”----上海合作组织,也就是说,除非伊朗愿意当美国的傀儡政府,否则,作为上海合作组织的主导国,在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大原则下,“中俄”可以依靠“上海合作组织”的力量、来确保自己的中东利益;      当然,这样一来,本来因协调抗美的“中欧俄”、也就一齐掉入美国策划的“后冷战时代”的战略圈套,这对“中欧俄”而言,无疑是三败俱伤,特别是欧盟会伤得最重。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俄之所以可以动用上海合作组织维护自己的国家安全,在于“中俄”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核心国家,也就是说,上海合作组织要做任何一件事,都会是两国利益的共同体现,而这一平等地位,而维持这一平等地位的最好保证,就是“中俄的经济高度互补”。此外,“中俄”旁边还有一个与“欧美”在经济高度竞争的日本。      ●在“北约”内、欧盟是不可能从华盛顿那里拿到的一个平等地位的      同时,欧盟在“北约”内、是不可能从华盛顿那里拿到的一个平等地位的。从欧美因伊拉克战争“反目”的过程中,我们就不难看出,“欧美经济的”高度竞争性,是欧美“彼此威胁各自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我们想强调的是,一旦“中欧俄”一齐掉入美国策划的“后冷战时代”的战略圈套,只有华盛顿一家会“笑得嘴都合不拢”:美国决策层在利用冷战将欧盟拉回北约的同时,由于欧盟也有软实力,这就意味着硬实力世界第一的华盛顿,将继续将欧盟视为一个“小伙伴”。欧盟不仅不可能享有今天这种在中东游刃有余的好处,甚至会因美国在北约这个军事组织内部势力的进一步强大,而被华盛顿进一步从内部分化瓦解,最终令“欧盟”有可能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一旦......“欧美”的西太平洋合作、事实上也将“到此为止”      其次,在我们看来,如果华盛顿也愿意选择前者、而欧盟只考虑后者,那么,“欧美”的西太平洋合作、事实上也将到此为止。这个道理很简单,出现这一局面也就表明,弄了半天,“欧美”这两个相互间最具竞争潜力的经济体,在争夺亚太经济圈这个战略发展空间的要害问题上,谁都不肯让步。      ●如果......东方评论员也就非常奇怪了      最后,如果“美欧”达成协议、都选择了后者,那么,东方评论员也就非常奇怪了,我们不禁要问:美国决策层玩的这一出,到底想得到什么?难道就是想将正满世界推销欧元的欧洲人、“专程”请到亚太的吗?      ●欧盟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项并不多      在我们排列了一大堆“如果..”之后,也就不难看出,欧盟在这个问题上的选择项并不多。也正因如此,“中俄”在欧盟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巴以问题上,开始“加力”,从而迫使欧盟在将北约借给华盛顿的问题上、要“慎之又慎”。      ●两个“釜底抽薪”,谁更厉害?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一加力动作”以中国中东特使出访中东、周游中东列国,意欲借哈马期这块跳板全面跳进中东为标志,而华盛顿则在巴以问题上利用被绑士兵大做文章,鼓励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意图“削弱哈马斯、抽掉这块跳板”来加以反击。      显然,我们的观点是,美国使出的这一招一旦得逞、其效果就有如对“中俄”巴以政策的“釜底抽薪”一般。      然而,从“有心人”在华盛顿“无处着力”国际人权组织、精心“组织”了一轮针对美国的中东打手---以色列的“讨伐”开始,“中俄”显然也将焦点对准了美国中东政策的要害,一旦,中俄充分发动阿拉伯国家,完全孤立以色列,并迫使以色列最终就范,从而“相当程度地”“废掉”美国的这枚中东钢钉,那么,其效果更如对美国整个中东政策的“釜底抽薪”。      ●在“发动”阿拉伯世界的问题上,“中俄”与欧盟有不同看法也是难色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中欧俄”在巴以问题上的政策是有分岐的,这种分岐主要在于“是否借用”阿拉伯国家的力量、以“如何借用”的问题上,显见,由于历史的原因,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势力”是有不可磨灭之强烈戒心的,因此,在“发动”阿拉伯世界的问题上,“中俄”与欧盟有不同看法也是难色。      现在的情况上,“中俄”现在彻底地将阿拉伯国家发动起来了,显然,中俄做到这一点,凭借的是“足以与美国相抗衡”的“硬实力”,而这,正是欧盟所不具备的。   这也是我们一再强调,欧盟在中东所能扮演的最好角色,就是“协调人”,因为在我们看来,离开了“中俄”的这份硬实力的策应,欧盟在华盛顿面前,什么都不是!      ●欧盟在这“巴以”这个问题上、也是在“待价而沽”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观察,欧盟对自己的实力还是有很清醒的认识的。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尽管“欧美”在西太平洋弄出了一副“令人猜测”的气氛,但是,欧盟在这“巴以”这个问题上、也是在“待价而沽”:      一方面,欧盟有介入亚太的强烈动机,这需要“已经在亚太存在着的”“中俄“的策应了另一方面,欧盟也很清楚,不论自己是否愿意承认,欧盟的战略利益更多地与“中俄”的战略利益绑在一起,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在看到了“中俄”发动了阿拉伯国家后(这一点,以阿拉伯联盟接连出招为标志:先是公开经济援助巴勒斯坦哈马斯政府、再是向联合国安理会“告状”);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也看到了欧盟一改以色列展开“夏雨”行动之初、不做表态的态度,公开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为,其中、在朝鲜导弹问题上公开谴责朝鲜的法国,也立刻猛轰以色列,并声称调解失败;      ●随着欧盟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清晰,北京强势介入巴以问题当不再遥远      也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还看到了与欧盟关系“更加密切的”巴拉迪先生亲自出来“为伊朗做证”,从而让我们相信伊朗将会以自己的时间、的愿望,而不是华盛顿的时间、与要求,去具体答复“新方案”,从而让我们相信,随着欧盟在巴以问题上的立场清晰,北京强势介入巴以问题当不再遥远,因此,朝鲜的导弹问题也将“随风而去”,更不会有“制裁朝鲜”的联合国决议案的出现,因为联合国现在也在讨论中的那份对以色列非常不利的决议案,很有可能会成为“朝鲜决议案”的挡箭牌。      ●难为了日本人,弄了半天,挨了数枚导弹,最后“很可能”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显然,就世界舆论而言,朝鲜试射导弹“是有点儿不对”,但是,以色列攻击巴勒斯坦就更不对,更能激起、且已经激起以公愤。因此,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两份决议案上,“中俄美(欧盟)”如何运用自己的否决权、或者都不用否决权,也就成了朝鲜导弹事件的“唯一看点”。只是如此一来,也难为了日本人,弄了半天,挨了数枚导弹,最后“很可能”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找不到。      下面,我们将把关注的焦点转向中日关系,在一起了解了中日东海谈判的最新消息之后,结合朝鲜导弹试射对国际原油、外汇市场的影响,特别是对“中美日”经济政策的可能影响,东方时事评论员、经济评论员将一起继续今天的东亚部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