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报:“大陆政策辩论”非民进党家务事

台报社论:“大陆政策辩论”非民进党家务事 2006-07-19 04:32:08   “大陆政策大辩论”还没有登场 ──老实说,至今无人敢断言究竟会不会登场──民进党内已经先进行了一场“小辩论”。有人呼吁党内恢复路线辩论的传统;有人不支持,甚至称“卖芋仔冰的,不必去卖牛肉面”。   民进党人皆心知肚明,在这场辩论中选择站在“正方”或“反方”,或甚至事前表明支不支持举行辩论,与其说是针对大陆政策陈述意见,还不如说是对支持陈水扁与否表态。这也就是我们稍早在社论中所质问的:大陆政策辩论,是替陈水扁背书,还是要为民进党解套?   但大陆政策这个题目,毕竟不是民进党的家务事,更不应由陈水扁一人定夺。因而,我们不但认为辩论应举行,而且要在舆论参与、民意检验的基础上进行。   台湾早期的经建计划,虽在强人政治之下缺乏普遍的民意参与,但由于政务官素质精良,专业意见受到尊重,所以订定重大经建计划大致方向无误。台湾一度打造的经济奇迹,証明没有辜负“增进人民福祉”的目标。   但不幸的是,台湾经过多年号称“民主化”的演变过程,脱离了那个“政治威权,财经专业”的阶段,却沉浮于距离成熟民主甚远的一团混沌之中,如今可说困顿于“政治假民主,财经不专业”的处境。看似各方杂音不小,但政治上的反对意见和任何其它领域的专业建言,都消散于遮掩“实质上一人决策”的烟雾弹之中。   李登辉的“两国论”和“戒急用忍”政策即是如此,当年“陆委会”和“经建会”被排除于决策之外的窘况,各界记忆犹新。到了陈水扁时代,“执政” 初期的二○○一年尚有召开“经发会”和各部门承诺执行其结论的空间;进入跛鸭“执政”的此时,陈水扁的元旦文告和新春谈话不过是在为个人权力找出路,牺牲党以保全个人的意图如此明显。以至于,“积极管理”和“废统论”定调之后,陈水扁虽看似大方地打出“应进行党内路线辩论”之牌,实则为试探风向的饵块。较早发起“新民进党运动”的段宜康等人犹对催生辩论跃跃欲试,倒是“何必改卖牛肉面”的呼声才可谓洞悉虚实。   正因为如此,“大陆政策大辩论”如果变成民进党确立党内路线的一场论战,终究不免以陈水扁为舞台的主角。陈水扁的“废统论”出手之后,连“副总统”吕秀莲亦称意外;“外交部”忙澄清,“陆委会”忙善后,民进党人如林浊水说“总统”不应搞“神秘决策”。这种搞得上下大乱的景象,难道可能靠一场民进党内的大辩论来收场吗?陈水扁所思,除党内斗争的用心之外无他;民进党内有头脑的人却应该知道,诸如两岸政策之事绝不只是民进党内的家务事。   陈水扁政策常变,语多反复,大陆当局早已有“不随陈水扁一人而起舞”的认识,美国亦对陈水扁以“麻烦制造者”定位。民进党人对“随陈水扁一人起舞”的处境,岂会毫无感受?自有主见者如谢长廷固不待言,党内诸多依顺挂靠者随之起舞到某一关键点,总会面临被迫摊牌的时刻。如今受“积极管理”政策和 “废统论”影响的乃是台湾广大民众,这样的重大议题,格局岂应限缩于“党内路线”的选择?   以“执政党”责任自许的民进党人,对大陆政策辩论应有超脱党内争论的认知。要把这个题目做大到与台湾前途与人民福祉有关,而不应做小到变成对陈水扁个人支持与否的一次表态! (摘自台湾《联合报》2月14日社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