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京人物素描:大鼓妞儿脆梨姑娘


民国初年,京城茶馆里不仅有说评书的,还有唱鼓书的。鼓书不像评书那样干讲话,而是有说有唱。唱鼓书的,面前架着一面架子鼓,右手捏着鼓槌,左手敲着响板,身后还有一个乐师弹单弦,一边说,一边唱,那情绪是有高有低,节奏是有快有慢,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唱鼓书比说评书要复杂一些,不仅要有故事,而且还要配上音乐,需要反复的排练,才能上演。所以鼓书的段子比评书短小,内容也比较保守,不像评书那样比较容易把时事政治扯进来。所以鼓书更注重艺术表演形式。那鼓书的主要段子,什么《黛玉葬花》,《马寡妇改嫁》,《王二姐思夫》等等,老茶客们都很熟悉,差不多能背下来,上面说上句,下面能跟接下句。既然大家都知道这些故事,那还听什么呢?听的就是那说唱艺术的精湛功夫。

开始唱鼓书的都是男艺人,但是随着民国初期的移风易俗运动,和商业竞争的激烈,女艺人也开始登台了,俗称大鼓妞儿。像于刺那样的小报记者,还给这些女艺人起了一个雅号,叫鼓姬。开始的时候,是男女搭配,男艺人为主,女艺人为辅,后来发现茶客们都喜欢听女演员的,专等男艺人演唱的时候,纷纷起来去上厕所。渐渐地男师傅也不上场了,专门在台下训练女徒弟,相当于现在的导演。

最初一个男师傅带一个女徒弟,后来发展到一个男师傅带五六个女徒弟。当一个女演员在前面唱的时候,其他女演员都挺直了腰板,摇着扇子,面对茶客们,靠墙坐着,这叫“亮盘儿”。这种形式使茶馆上座率大大提高,把那些听不懂鼓书,但是好色的男人们也招进来了。一时间,京城风靡到茶馆去看大鼓妞儿。

在聚闲斋茶馆唱鼓书的,主要是易师傅的金菊班,当然还有别的班子来转场,但是聚闲斋是金菊班的根据地。易师傅旗下有五六个大鼓妞儿,最上座的是脆梨姑娘。她身条顺,盘子亮,声音甜美,很受茶客们的欢迎。

1917年张勋复辟之前,主要是旗人冷四爷捧脆梨姑娘。复辟失败,再造共和之后,旗人们泄了气,这时候菜市口新兴霸主水霸天蝎开始向冷四爷挑战。

过去姑娘们在台上唱完一段之后,易师傅举着小笸箩在座位中游串收钱,然后总是最后走到冷四桌前领一个大赏,然后高声喊冷四爷吉祥,台上的姑娘们也一起尖着嗓子高喊冷四爷吉祥。美得冷四哈哈大笑。然后易师傅接着问冷四还要听什么曲子,有冷四决定下面唱什么。

再造共和之后,天蝎开始跟冷四叫茬本儿了。那一天,冷四赏完,刚要点下面的段子,只见天蝎喊道,等等,我还没赏呢。

天蝎这一嗓子让大家很吃惊。易师傅不得不举着笸箩走过去。刚才冷四往笸箩里扔了20个铜子儿,这会儿天蝎往笸箩里扔了30个铜子儿。按规矩,凡是超过10个铜子儿的,就得喊吉祥,易师傅只好也高声喊谢二爷吉祥。台上的姑娘们也跟着喊谢二爷吉祥。天蝎哈哈一笑,气得冷四直瞪眼。

接着易师傅按规矩,从后脖子拔出一把扇子,打开扇面,让天蝎看扇面上写的曲单,问他要听什么,要谁来唱。

天蝎原来是水夫,大字不识几个,扫了一眼扇面,看不懂,就指着台上的脆梨姑娘,说,让脆梨姑娘唱,唱啥都行,她唱什么,我都爱听。

这时候,易师傅偷偷瞟了冷四爷一眼,然后点了一首冷四喜欢的段子《挑帘裁衣》,然后高喊:脆梨姑娘,给谢二爷唱《挑帘裁衣》。

脆梨应声道,给谢二爷唱《挑帘裁衣》。然后鼓槌一落,砰地一声,接着手中的响板和身旁李师傅的单弦也响了起来。

易师傅这一招,对两边都不得罪。

但是,天蝎多听几次,也听出了名堂,于是就学着自己点段子。有一个当时流行的新段子叫《血溅桃花扇》,描写妓女李香君尽忠大明抵制满清的故事。这个段子冷四极不爱听。天蝎点了这个段子。冷四就再喊赏,把点段子的权利夺过来。天蝎也不示弱,也再喊加赏。

大脆梨看见两位爷在台上为了她争风斗富,觉得特别好玩,悟着嘴直乐。易师傅心里高兴,但是面子上很为难,生怕出事,只好连连向两边作揖,求二位爷就此罢休。

茶馆邱老板也出来打圆场,点一个两边都喜欢的段子,把僵持的场面混过去。

但是时间久了,冲突终于爆发。冷四爷这边的八旗帮跟天蝎这边的水帮打了一场群架。最后以八旗帮失败告终。[2006-8-10][2007-10-27]

回到总目录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