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阳(陈州、陈国)史[转]

向上看不要向下看,向前看不要向后看,向外看不要向里看,伸出友好的手.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即历史发展、地理位置以及上述二者相结合而形成的历史区位关系。
从地理环境上看,陈地属黄淮平原的一部分,以沙颍河为界,以北为黄河冲积平缓平原区,以南为淮河支流冲积低缓平原区,土地平旷,河流众多,土质疏松肥沃;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降水量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生长。陈地兼有南北地理条件之长,具有发展农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陈地地处豫东要冲,疆域广袤,无山水阻隔,交通便利。《史记·货殖列传》载::“陈夏千亩漆”,其富与千户侯等;“陈在楚、夏之交,通渔盐之货,其民多贾。”清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陈地“控蔡、颍之郊,绾汴、宋之道。淮泗有事,顺流东指,此其经营之所也”,“又其地原湿沃衍,水流津通”。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使之融汇南北,包容四方,熔铸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格。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陈楚文化包括先陈文化、妫陈文化、陈楚文化三个延续的阶段。


一、地质时代
古生代细分为寒武纪-奥陶纪(5.7--4.38亿年前)、志留纪-泥盆纪(4.38--3.55亿年前)、石炭纪-二迭纪(3.55--2.45亿年前)。 中生代(2.45--0.65亿年前)细分为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 新生代(0.65亿年前—现在)细分为老第三纪、新第三纪、第四纪。
老第三纪细分为古新世(0.66--0.55亿年前)、始新世(0.55--0.37亿年前)、渐新世(0.37--0.24亿年前);新第三纪细分为中新世(0.24--0.06亿年前)、上新世(0.06--0.034亿年前);第四纪细分为更新世(0.0340--0.0001亿年前)、全新世(1万年前--现在)。
在寒武纪以前,中国境内绝大部分是海的情况下,就已经出现了淮阳古陆。
  距今1.3亿年前,燕山运动,使河北西部隆起为太行山脉,东侧断层下陷,为海水所淹没,形成一个大海湾。到了新生代,喜马拉雅山运动,河北西部的山地再次上升,东部继续下降。黄河从黄土高原上带来的大量泥沙,首先在山前河口一带形成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冲积扇,且不断伸展,逐渐与淮阳丘陵连接,终于形成了今日的豫东平原。
  地质时期,淮阳地区属中纬暖温带季风气候环境,第四纪以来,没有受到大陆冰川的直接侵袭,中亚的干燥气候对本地影响也不深。这对古人类的生活是极为有利的。况且,这一带为黄土地带,土壤质地均一,结构松疏多孔,既利于简陋农具的耕作,又利于作物根系的深入。尤其是土壤中含有丰富的钙、钾等多种矿物质,其中碳酸钙含量达8--19%;含其他矿物成分不下50种。这对原始农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这里不仅发现了数万年前的恐龙、古象、古鹿、鸵鸟蛋等动物化石,还发现了数百处新石器时代古遗存。
  另外,这里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更是原始人类生活和居住的理想之地。特别是平粮台东侧南北走向的古老蔡河,为古城内先民们长期用水,以佃以渔等带来了诸多方便。因此,先帝慧眼独识此“风水宝地”,将其作为部落集团永久的领土和都城。

二、先陈文化
先陈文化指在周代陈立国之前,在陈地由东夷部族创立的文化。
陈地的土著文化是东夷文化。《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昊之墟。”大量的地下考古发现和地上文物遗存与古代文献记载相印证,证明陈地在公元前40世纪到前30世纪确为以太昊氏为首的东夷族世居之地。
远古部族区分为三大集团:西方的华夏、东方的东夷、南方的苗蛮。现代考古表明,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遗存和人类骨骸中,不同地区确实存在文化区别和人类体质差异。黄河中上游以仰韶文化为代表,是华夏族。黄河中下游,河南东部至鲁皖苏,新石器时代文化呈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演进序列,是东夷族。《说文解字》释解“夷”字为“从大从弓”,即言夷人身材高大,擅长弓箭。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东方居民有高颅,面较高,较阔,身材也较高,并且伴有头部人工变形及拔牙的风俗。他们以鸟为图腾。
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在陈地有较广泛的分布。陈地属于大汶口文化早期的遗址有商水马村、太康方城、周口市烟草仓库等9处;属于大汶口文化中期的遗址有西华小白庄、淮阳王禅冢、周口市烟草仓库等12处;属于大汶口晚期的遗址有郸城段寨、商水章华台、周口水灌台、项城高寺等18处。
龙山文化为大汶口文化(也有豫西仰韶文化的混入)的延续,龙山文化在陈地有最典型的遗存。陈古称“宛丘”,《竹书纪年》载:“太昊伏羲氏即位都宛丘。”宛丘在今淮阳县城东南4公里处的大连乡大朱村南,今称“平粮台”。
平粮台古城是我国发掘出的最古老的城堡之一。平粮台古城呈方形,边长185米,总面积约3.4万米2,属龙山文化时期,时间为公元前2500--前2355年,相当于黄帝的陈部落定居宛丘之后的时期。
公元前5000年,由通古斯和百越混合而成的原始东夷强大起来,挡住了原始汉人继续东进的道路,东夷的首领华胥氏居住在今天的曲阜。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华胥氏的后裔在中原地区逐渐与原始汉人混同。公元前4500年,华胥氏后裔一支后来移居汉人故里甘肃天水成纪(今秦安县),与当地汉人某男交婚,生下太昊,后来,由于母系氏族社会不知父亲在何处,太昊率领族人奔向母系故里,到达宛丘(今淮阳县)时,发现该地适合居住,于是定都于此。在宛丘太昊创建了八卦、结网捕鱼,由于他特殊的出身,被华北平原西部的原始汉族和华北平原东部的东夷尊为共同的首领。太昊娶西华县的氏族首领女娲为妻,开创了一夫一妻近亲不通婚的先河,摈弃了原始的群婚制。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太昊时代由于发展了人工饲养家禽、家畜,取代了以往的渔猎生产,所以首领太昊又被称为伏牺氏(伏羲氏)。
狗是首先被太昊伏牺驯服的,用来为人守户、报警、保护畜群。时人图腾崇拜的,认为狗是上天派下来拯救生灵的,是人和畜群的保护神。随着捏制“泥泥狗”习俗的延续,相继出现了反映氏族部落图腾和生活现象的各种造型,都加入了“泥泥狗”的行列。泥泥狗胸前都绘有母系社会崇拜的女性生殖图案。“泥泥狗”中的人面猴说明人猴同宗;《诗经》中说:“天命玄鸟(燕子),降而生商”,“泥泥狗”中的飞燕、猴头燕,都是部落图腾;“泥泥狗”其他还有反映现实生活的鸠、蛙等二百多种。
太昊薨葬于陈,太昊墓陵今存淮阳县城北,春秋前有墓,汉以前有祠,宋明以后各帝王均遣官祭奠。经历代修建,陵园成为我国帝王级陵庙中大规模的宫殿式建筑之一。太昊伏羲被称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年代及影响早于黄帝、炎帝的民族始祖,所以淮阳太昊陵被称为“历代帝王寝陵之首”。
伏牺氏之后,公元前3200年,原始汉人进入了以农业种植为主要经济生产的阶段,首领称神农氏。神农氏定都宛丘,并遍尝百草,发明了中医。神农氏为开拓生产、生活空间,逐渐向东北发展,与生活在今山东西南部的东夷部落斧燧氏发生冲突。神农氏将其击败、兼并。随后,神农氏部落由今河南淮阳地区迁移至今山东曲阜一带。附近各部落自动归附,组成部落联盟。此战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记载的第一次作战行动。神农氏文化也是原始汉人与东夷文化的融合。
东夷部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其势力范围分布于豫东、山东、苏北、皖北和辽东半岛,对中华早期文化和民族血脉的形成产生较大的影响。东夷是在中原可堪与华夏抗衡的部族,它与华夏的交往十分频繁。从中华民族的形成来看,可以说一部中华民族的早期历史就是华夷对举的发展史。傅斯年说:“这两个体系,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苗蛮的一个分支长沙武陵蛮的神话里,也有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兄妹配为夫妇绵延人类的传说。 狗在东夷部族中是充满灵性的图腾,长沙武陵蛮也是以狗为其族徽。说明苗蛮也曾参与了淮阳的民族融合。
陳、塦古时是一个字。陳字左边的“阝”是旌旗的形状,右边的“東”字是战车车轮,上面载着戈矛,下面则是土字的会意。整个陈字的含义,是把战车摆在国土边界上保卫土地。古代锋、峰、丰、邦同意通义,陈、陈锋、陈峰、陈丰、陈邦都是一回事。陈氏部落起源于今宝鸡市岐山县西面的陈仓山。陈仓山又作陈峰,山上有形若山鸡之石,因此又叫鸡峰;山下是陈坂。黄帝发明了高轮车,所以又叫轩辕氏,陈氏是黄帝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部落,是黄帝部落的姻亲。帝喾是黄帝长子玄嚣(姬姓)的孙子、颛顼的侄子、侨极的儿子。帝喾母亲就是陈氏女,并且又娶陈氏女生帝尧。
陈部落随黄帝族东迁于肥沃的华北平原,定居在伏羲、神农时代的中国首都宛丘(今淮阳县),开始由半农半牧转向农业定居生活。为什么此地叫作宛丘呢?“丘上有丘为宛丘”,“四方高,中央下为宛丘”,即是说,宛丘的形状像一个倒扣的碗底。宛丘名声虽大,其实不过是一座高不过四五十米的小土丘,因为凸立在茫茫无垠的平原上,所以才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宛丘,经过数千年黄河与淮河的泛滥淤积,已被泥沙填埋了二三十米,现今残存的宛丘,仅只剩下略高于地面的小土堆而已。后来,宛丘因为陈部落定居于此,开始被称为陈地。夏商时期,陈部落一直在豫东一带活动。
榆罔氏之后,炎帝部落演化为共工、四岳、氏羌三大支。 共工为九州姜戎的共主,发展于今豫东北及冀南地,曾与颛顼争帝。四岳为姜姓的祖神,四岳一支继承了炎帝称号,都陈,由于神农氏先前也在此建都,所以后人常常把炎帝和神农混淆;四岳另一支与黄帝系颛顼婚姻,发展出祝融八姓,最初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以后向南发展,至于河汉之间。

三、妫陈文化
黄帝次子昌意儿子高阳(颛顼)出身于黄帝集团而抚育成长于东夷。颛顼都帝丘,死后亦葬于帝丘。颛顼的儿子娶炎帝四岳为妻,生下祝融氏,被封在河南新郑;颛顼儿子骆明(黄帝系)娶炎帝共工女,生鲧(姓姒);颛顼的外孙皋陶住泰山一带,皋陶与儿子伯益都是东夷的首领。
颛顼帝的大儿子穷蝉无能,被分封到东夷的一个小地方姚墟(山东鄄城舜王城, 靠近颛顼帝抚育成长处)。穷蝉以后历代子孙也大都无能,沦落为平民。穷蝉子敬康、敬康子句望、句望子桥牛、桥牛子瞽叟,瞽叟的儿子重华就是虞舜。
舜生母握登死后,瞽叟续妻,并喜欢后妻的儿子,常常想把舜杀掉,舜都躲过了。舜在历山(今鄄城东南)耕过田,在雷泽(鄄城、菏泽间)打过鱼,在黄河岸边做过陶器,在寿丘(清丰县西南)做过各种家用器物,在负夏(濮阳县东南)跑过买卖。舜很恭顺的侍奉一家人。舜20岁时,就因为孝顺出了名。30岁时,尧帝问谁可以治理天下,四岳推荐了虞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来观察他在家的德行,两女遵守妇道,从不以自己身份高贵而傲视舜的亲戚,对公婆孝敬、对小叔谦让。尧了解了舜,才试用舜去理顺五伦道德和参与百官,都干得很好。于是,尧给了舜一个独立的封国---虞。后来尧年纪大了,便让50岁的舜代行天子之政,到四方去巡视。舜被举用掌管政事二十年,尧让他代行天子的政务。代行政务八年,尧逝世了。诸部落开始争夺天子之位,舜的对手有:驩兜、共工、鲧、三苗以及尧的儿子丹朱。舜首先将驩兜、共工、鲧、三苗这四个部落的首领除去,然后将这四个部落赶往四方的边远地区。与丹朱的斗争则艰苦得多,经历的时间也长得多。
丹朱作为炎黄大部族的正统代表,势力强大。舜便作出姿态,表示愿让天子位给丹朱,最后因身边的诸侯与百姓反对,只好作罢。他便封丹朱于房陵,使丹朱所率部落成为虞国的宾属国。为了笼络人心,舜精心组织了他的权利机构。成员有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益、蚤、彭祖等,其中只有皋陶、契、夔龙、伯夷为东夷族,其余全属黄帝族,并且舜、契二人虽然东夷化了,但血统却是黄帝族。这种权利安排,从心理上淡化了东夷与炎黄部落族系之争,有力地分化了对手。舜终于击败丹朱的势力,并迫使丹朱陶唐氏成臣服。到此时,舜已81岁,于是正式登临天子之位。
舜将首都从尧时的平阳迁移到自己的封国虞,又称蒲坂(山西永济县东虞乡)。蒲坂城内有舜庙,城外有舜宅及二妃坛,附近又有历山、妫水,这些地名都是从濮州菏泽一带移植过来的。因蒲坂在妫水(山西省永济县蒲州镇南)之旁,舜的子孙遂以地名妫为姓。
舜任命伯夷(非东夷伯益)为司空,辅佐自己办事,以光大帝尧的事业。任用禹负责平治水土,任用稷负责农业,任用契为司徒对百官施行五伦教育,任用皋陶yáo担任司法官。舜又任命垂为工师,统领各种工匠。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并让朱虎、熊罴做他的助手。任命伯夷为秩宗,主管祭祀。任命夔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舜又任命龙为纲言官,传达旨命,报告下情。于是禹创制《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
舜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湖南宁远县南)的郊野逝世,埋葬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娥皇﹑女英奔向苍梧,泪洒湘江边的竹子上。娥皇﹑女英因遇大风大浪,没于湘江,今天洞庭湖边有二妃墓。
娥皇没有生育,女英生有一子,取名商均,因为他没有治国才能,舜就将天子位禅让给禹。17年后舜逝世,服丧三年完毕,禹也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但各部落都归服禹,这样,禹就登临了天子之位。禹将尧子丹朱继续封在唐地刘邑,舜子商均离开父亲封地虞地蒲坂,改封在今河南虞城,分别奉祀自己的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禹,禹也不把他们当臣下对待,以表示不敢专擅帝位。
虞国商均之后,箕伯、强馀、虞颉相继继位。虞颉之后,虞国时存时废。后来,虞颉次子虞遂的一支后裔被夏朝找到,分封在舜故乡附近的遂国(今山东宁阳县),春秋为齐所灭。商汤灭夏以后,找到虞遂另一支后裔,封于陈,逐渐与陈部落融为一体。
虞颉长子虞思居留在虞国故地,其后裔妫遏父,在商末时跑到姬周作了陶正,负责祖先舜擅长的陶器生产,妫遏父子妫满因父功迎娶周武王长女大姬为妻,荣耀之至!
周武王灭商前夕,攻取亲商的虞遂陈国,切断了商朝同淮河流域嬴、偃姓诸国的援军,进而灭商。周武王废掉亲商的虞遂后裔,由妫满取而代之,以奉舜帝之祀。妫满陈国爵位为胡公,妫满因此被称为胡公满或陈胡公满。今妫满的墓在淮阳县柳湖旁,因城壕水注侵其址,故以铁锢之,俗称铁墓。作为周王朝的血亲、和封国的陈国,备受武王及以后的康王、昭王等君王尊宠。
陈胡公妫满有一后裔妫诸,字伯爰,妫诸孙子妫涛涂以祖父的字为姓,是为爰姓,为陈国上卿。由于爰与袁同音,所以后来子孙便以袁为姓。

四、陈国春秋
陈地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为陈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整个西周时期,陈国国力比较强盛,成为西周12大诸侯国之一。陈国在西周时期共传10君:胡公卒,其子申公犀侯立;申公卒,其弟相公皋羊立;相公卒,其子孝公突立;孝公卒,其子慎公圉戎立;慎公卒,其子幽公宁立;幽公卒,其子釐公孝立;釐公卒,其子武公灵立;武公卒,其子夷公说立;夷公卒,其弟平公燮立。平公七年时,周朝东迁,开始进入东周时代,诸侯"礼乐崩坏",多不义之战,周室衰微,陈国也由此进入多难之秋。
东周时期,原为中原大国的陈国国势日趋衰弱。楚、晋、齐交争于中原,陈国处于四战之域,无日不处于战争的气氛之中。加之国内多次发生争夺君位的内乱残杀,国力不振,终至覆亡。
陈平公卒后,其子文公圉立。文公娶蔡女,生子佗。文公卒后,长子鲍立,是为陈桓公。公元前719年,宋、陈、蔡、卫四国联军伐郑,公元前707年,伐郑胜利,但陈桓公也去世了,国内因此暴发了一场争夺君位的内讧。桓公鲍的异母弟弟佗,其母为蔡女,蔡人为支持佗,杀死桓公太子免,立佗,是为厉公。陈厉公也是娶蔡国女子为妻,蔡女与蔡人淫乱,厉公也多次到蔡国奔淫。原来陈桓公的太子免有三个弟弟:跃、林、杵臼。三兄弟联合蔡人杀死厉公,为其兄复仇。厉公死后,跃、林、杵臼相继即位,为利公、庄公、宣公。
陈宣公(公元前692-647年在位)的大女儿嫁给蔡哀侯,陈宣公之二女儿息妫嫁给息侯,姐妹二人都很漂亮。前684年,息妫从息国回娘家陈国探亲,路过蔡国,蔡候既尽地主之谊,又尽姐夫之情,但因好色而调戏息妫。息妫拂怒而去,息侯得知,火冒三丈,于是借助南方楚国的力量报复蔡候。楚文王自前689年继承王位,把楚国的都城由丹阳迁到郢,不仅向北攻伐郑国,还灭除了地处南阳盆地的申、吕、缯等国。息候的借刀杀人之计正好为楚文王东进淮河提供了良机。蔡哀侯在莘地战败,被俘虏。楚文王志在中原,如果杀了蔡侯,诸侯恐惧,必然联合抵抗,于是把蔡哀侯放了,以示仁德。蔡候恨息侯,心生一计,向楚王叙说息妫的漂亮,楚王魂不守舍,决心据为已有。楚文王于是灭掉息国后,将息侯安置在汝水,并将息妫抢到楚国。楚文王许诺不杀息侯,并立她为王后,因息妫面如桃花貌似仙,文王又称她为“桃花夫人”。前681年,息妫为楚文王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取名熊艰,次子取名熊恽(楚成王)。但是息妫在楚宫三年,终日吞声饮泣、以泪洗面。楚文王为了博得她的欢心,在前680年打进了蔡国,将蔡哀侯囚禁。此后,桃花夫人的心情才逐渐开朗起来。
前676年陈宣公(公元前692-647年在位)的三女儿嫁与周惠王为王后。
宣公的宠妃生子款,深得宠爱,宣公欲立款为国君,就杀死了自己亲生的太子御寇。厉公之子妫完(即田敬仲)与御寇关系很好,妫完害怕祸及于己,被迫带着自己的家人逃到了齐国。此时正值公元前672年齐桓公在位,齐桓公本打算让妫完任卿相,妫完推辞。于是,便作了齐国的工正,主要负责齐国的器械生产。妫完以原国名陈为氏。陈完传至五世孙陈桓子,仕齐为大夫,食邑于田,遂改姓田氏。
前656年,齐桓公侵蔡伐楚,至召陵(今郾城境)还,欲过陈,陈大夫辕涛涂恐陈受害,诈齐出东道。东道恶,桓公大怒,执辕涛涂而去。
前647年,陈宣公死,儿子款继位,即穆公;穆公卒,子共公朔立;共公卒,子灵公平国立。这时齐桓公称霸诸侯,陈国被迫跟在齐国后面攻打楚国。后来楚国势力强大,陈又臣服于楚。随后,晋国称霸,陈又加入到晋的联盟中。晋楚相争,陈国处于两大强国的夹缝当中,只得朝晋暮楚,惶惶奔波于楚、晋之间以求生存。而就在这个时候,陈国又发生了第三次内乱。
陈国有一个寡妇夏姬,是陈大夫夏御叔之妻,风流美貌。陈灵公和两位大夫孔宁、仪行父三人经常跑到城外株林中与夏姬淫乐,大夫泄冶劝谏被杀。前599年的一天,三人在夏姬家饮酒寻欢,嬉戏间,互笑夏姬之子夏徵舒像对方,夏徵舒不忍其辱,灵公被徵舒一箭射死,孔宁、仪行父二人逃往楚国,灵公的太子午也逃往晋国。于是夏徵舒自立为陈侯。当时楚庄王正称霸,趁此机会,出兵攻入陈国,将夏徵舒车裂于陈都城的栗门之地,并派人到晋国把灵公的太子陈午接回陈国,立为陈成公。但将陈国每乡取一人迁往楚国,居住在今汉口之东,谓之"夏州"(夏口)。
陈成公病逝,子弱(陈哀公)继位。哀公娶郑女,生师立为太子,然而哀公二宠妃,一生留,一生胜。哀公喜留,托弟司徒招照管。司徒招乘哀公生病之机,便杀死了太子师,宣布留为君,哀公上吊身亡。局势稳定后,招派使去楚说明情况,楚灵王当场杀死陈使,派公子弃疾率兵伐陈,留逃往郑国,弃疾灭陈。五年后,弃疾回国弑楚灵王自立,是为楚平王,楚平王为博取天下人的好感,把太子师之子陈吴从晋国接回,立为陈惠公。春秋末年,吴国崛起,与楚争雄,陈国处在吴、楚交兵之地,首尾两端,惶惶不可终日。陈惠公死后,其子陈柳继位,是为怀公。怀公欲结交吴国,却被吴国扣留,后悄然死于吴国,陈国只好立怀公之子妫越为陈湣公(闵公)。不久吴又来攻陈,陈国向楚告急,楚昭王亲驾相救,驻兵城父(安徽亳州东南),吴兵退。隔九年后,吴王夫差伐齐,打败齐军后,派人召见陈湣公,湣公鉴于其父客死吴国,马上应召前往,而此举又得罪了楚国,楚出兵讨伐。终于在公元前479年,楚惠王出兵北伐,杀掉陈湣公,将陈地划为楚国的郡县,至此陈国宣告灭亡。
陈国灭亡后,公室贵族纷纷迁徙他地,好多改为他姓,大多数百姓仍居留原地,以陈为姓氏。可以说古陈国之地是天下陈姓的发源地。
从陈地出土文物和史志记载来看,陈国农业和以麻纺、漆器业、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均发展到较高水平。由于地处交通要冲,春秋时期陈国的商业也较为繁荣。《诗经》有《陈风》十首,保留了周代陈国的社会生活和礼俗风情。《汉书·地理志》:“周武王妻陈胡公以女大姬,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其俗好巫鬼者也。”郑玄《诗谱》称:“大姬无子,好巫觋,祷祈鬼神歌舞之乐,民俗化而为之。”故有“陈风好巫”之说。《陈风》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兼具有南北文学之长,不仅开现实主义文学风格之先河,而且意境优美,抒情气息浓厚,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为后世楚辞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五、陈楚文化
春秋末年,南方楚国急剧北扩,楚两度灭陈,前479年,陈国归楚所辖,陈地逐渐楚化。前278年,秦将白起攻陷楚都郢,楚顷襄王退守中原,徙都于陈,并对陈城进行增宽加高的修葺。陈为楚都38年之久,楚顷襄王葬于陈。
楚国占据陈地后,楚文化北上中原,陈地处于楚文化与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交汇的前沿,楚国定都于陈,这里一度成了楚国政治文化中心,楚文化与陈地原有的东夷文化交流、融汇,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质的新型文化----陈楚文化。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血脉相通的关联,被称为华夏文化的南支。帝颛顼,号高阳,是黄帝次子昌意娶若水土著蜀山氏女昌仆为妻而生下的儿子。颛顼少年时随着部族向东方返迁,加入东夷部落,定居于今山东曲阜县,为东夷首领的得力助手,20岁时,更成为东夷首领。此后,颛顼又率领他的部族向西迁徙,挺进中原,打败共工,称帝。颛顼次妃胜奔氏/腾隍氏生老童,老童有重黎、吴回二子。重黎、吴回向南迁徙到黄帝故都新郑一带。重黎被帝喾任命为火正(掌管火)祝融,所以人们又以官代名,称重黎为祝融。但重黎受到帝喾集团的排挤,帝喾杀了重黎,另改任重黎的弟弟吴回接任火正祝融一职。这样,吴回代兄为祝融氏。祝融吴回生子陆终,陆终娶炎帝四岳族的一支鬼方氏的女媸为妻,后裔分成八支,号称“祝融八姓”。陆终第六子季连封楚,后裔形成芈mǐ姓部落(后分出昭、屈、景、潘、庄/严、班、伍、苗、成、查、熊等姓氏)。祝融八姓最初在今河南新郑一带,以后向南发展至河汉之间。
带有明显楚族特色文化的成熟,到春秋早期才显露头角,这是南下的商周贵族文化与当地土著文化结合的产物。而这种文化的萌生期,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屈家岭/石家河文化(与中原龙山文化同时)分布于鄂西北、延至豫西南,它既有属于土著的鄂西大溪文化与鄂东螺狮山文化特点,又直接叠压在仰韶文化遗址之上,且有明显的中原龙山文化的因素存在。这种叠压与构成关系,说明了先楚部族自中原而下,在南国丰沃的文化土壤中,吸取土著文化的精华,形成自身特性的最初过程,这正是先楚文化多源性和特殊性一体发展规律的萌生期。
至中原龙山晚期,夏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不仅在中原起着主导作用,而且以其先进文化的强烈辐射力,向周边区域渗透。二里头文化的部分先民从伊洛平原南下丹淅、唐白河流域,并沿汉水南渐到长江流域,这些中原夏部族与江汉先楚部族频繁冲突与接触。如果说夏文化在江汉平原上出现的仅是一些点,而商文化势力多头并进的南下,才真正打破了江南原始文化的整体。《诗-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武丁伐楚,不仅是开疆拓土,也是对南国铜矿资源的争夺。商代中期,殷人不仅达到江淮,而且过了长江,过了洞庭湖至湘赣一带。
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穴熊12世孙鬻熊时,居于河南淅川县,投顺于周文王为其火师,周封鬻熊为楚祖。至周成王时,鬻熊的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熊绎受封较鬻熊地位有所提高,但未能与诸侯同列。荆楚逐渐跻身于诸侯之列,处于荆蛮荒野之地的楚王带领民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楚国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国势日盛,开始了开疆拓地的进程。而此时的中原,正处于西周末年,王朝与诸国风雨飘摇的穷途。前770年,进入春秋战国时代,楚国开放进取,革故鼎新,在兼采华夏文化和蛮夷文化之长的基础上,开始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文化。
春秋时期,自熊通讨随,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挑战王室,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后,楚国历成王到庄王,从僻居一隅的蕞尔小邦,一跃成为拓地千里的泱泱大国,势力涵盖今天的湘、鄂、豫、皖四省,并多次出兵中原,席卷汉淮间小国42,清除了与晋齐秦宋郑等大国争霸中原的障碍,饮马黄河、问鼎王室,败晋服郑,威震中原,楚国将其最为辉煌的历史,留在了中原大地上。战国后期,楚罹内臣纷争,强秦逼迫,国土沦丧,楚项襄王一再东迁,历信阳、淮阳陈、到安徽寿春,前223年为秦所灭。
陈楚文化兼具南北之长,既有尚实际、重思辨的北方文化传统,又有重想象、尚浪漫的南方文化色彩。陈楚文化所孕育的最主要的思想成果是老子的《道德经》。老子生地苦县即今河南鹿邑。老子曾作周史官,其思想当然会有周代史官文化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生于陈地的哲学家,老子的思想形成自然得益于陈地多元化、复合性的文化滋养。老子思想中具有浓重的南方巫觋文化特色。陈楚地区丰富的巫觋之风和原始崇拜的民间背景,对老子哲学思想和他的“道”的观念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和必然的联系。老子在哲学上使北方丰富的政治-军事经验与南方所特有的那种浪漫、优游、柔静、华美的精神特质结合起来,并得到思辨性的升华。
陈楚文化以土著东夷文化为基础,伏羲初、神农初、黄帝陈部落初、炎帝四岳初、陶唐初、夏初、周初分别融入华夏文化的因子,东周时楚文化则在这里占据主导。东夷文化始祖是太昊,其图腾为凤;南方楚蛮文化的代表是伏羲和龙,而陈楚文化代表是太昊伏羲。太昊、伏羲的合称正表明了陈楚文化民族和合、龙凤呈祥的特质。

六、陈郡的历史
从秦始皇开始一直到不久前周家口取代淮阳,历代淮阳都是郡、州、府建制,一直是豫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前209年7月,卒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东南)起义,在陈(今淮阳)建立政权。11月,秦将章邯破陈城,旋由陈胜的部属吕臣破秦军,复陈为楚。同年,孔子九世孙孔鲋自嵩山来陈,任张楚政权博士,卒葬于陈。
前208年,秦左右校复攻陈,城破。吕臣败走,复与英布合兵攻秦左右校,破秦军,仍以陈为楚。
前203年10月,刘邦追项羽至固陵(今柳林),约齐王信、建成侯彭越共击楚军。前202年12月,高祖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楚王韩信迎于城西,被执。前196年,刘邦封儿子刘友为淮阳王,称淮阳国。
24年冬,梁王刘永都睢阳(今商丘)起兵,略地至陈。26年更始将苏茂杀淮阳太守潘蹇附刘永,永以茂为大司马淮阳王。
52年8月,淮阳王刘延就国。79年4月,徙常山王刘蚋为淮阳王。
184年,黄巾起义军一部于陈为皇嵩所破。195年12月,兖州牧曹操占领陈地。197年袁术率兵击陈国,诱杀陈王刘宠及国相骆俊;曹操闻讯引军击术,术大骇,南渡淮河。232年,诗人曹植被其侄曹睿封为陈王,后曹植卒于陈,谥思王,今城南有思陵冢。。
310年前赵刘聪遣其子刘粲略陈。352年秋,前秦丞相雄迁陈、颍、洛之民5万户去关中。364年2月,前燕将领鲜卑人慕容***攻陷陈郡。371年正月,桓擒陈郡太守朱铺并宗族送建康斩之。387年正月,后燕将翟辽遣子钊侵陈,晋将朱序击走之;389年翟辽侵陈。
527年7月,陈郡民刘获、郑辩率众起义,年号天授,不久被北魏州军镇压。528年4月,梁豫州剌史夏侯攻陈。
630年李世民诏太昊陵禁民刍牧。676年11月,以陈州“凤凰”集,改元“仪凤”。784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自称天下都元帅,与刘洽将曲环大战于陈州。951年邑人符彦卿被封为淮阳王,其长女嫁给周世宗,被封为宣懿皇后。
962年诏太昊陵建祠,立守陵户,禁民争刍牧,每年春秋祀以太牢。976年 符彦卿第六女被宋太宗册封为懿德皇后。
1022年晏殊以礼部尚书罢知亳州,徙陈州,留有名诗《和王校勘中夏东园》。1029年范仲淹知陈州。
1034年冬,大雪、雨淞,冻折枣。次年春,蚕茧只三五成收。二麦不熟,包拯上《请免陈州添折风钱疏》。
1056年狄青罢枢密使出判陈州,翌年卒,葬于陈。
1062年沈括任陈州宛丘县令,尝研究医药,用道士服气法治疗宿疾。
1063年9月,皇子仲为淮阳郡王,改名顼,后继位,庙号神宗。
1070年张方平以观文殿学士知陈州,苏辙被辟为陈州州学教授,居陈三年。1071年冬,苏轼来陈会其弟,游览史胜,赋诗文多篇,《戏弟子由》为传世佳作。
1128年2月,金人陷淮宁,守臣向子韶战死,金兵移陈民于河北,大肆劫掠而去。同年,金人再攻河南,宋授韩世忠为麟延路副总管,加平寇左将军,屯淮阳。1129年正月,起义军张用、王善攻淮宁,围城二月,后解去。
1130年9月,宋淮宁镇抚镇使冯长宁以城附刘豫。1136年正月,金兀术攻淮阳,韩世忠引兵归楚州。1137年10月,金兵戍淮宁。1138年金兀术遣王伯龙取陈州。1140年6月,金兀术入东京,淮宁知府李正民以城降金。岳飞遣部将张宪收复淮宁府,令统制赵秉渊知州事。金人复围淮宁,赵秉渊弃城走。岳飞遣孙显大破金人于陈、蔡界,李山、史贵、韩直败金人于淮宁。
1162年邑人陈享祖收复淮宁府。3月,金人围淮宁府,陈享祖全家50余口  捐躯。宋将杜彦救淮宁,大破金兵。数日后,金兵复陷淮宁,统领戴规战死。1233年4月,陈州都尉李顺儿杀行省粘葛奴申及招抚使刘天启,自称行省署元帅都尉,不久被虎威都尉蒲察合达所杀。1337年2月,陈州人胡闰儿(棒胡)在汝宁信阳率众起义,攻陈州。
1368年3月,徐达取陈州,元守将左君弼以城归附。朱元璋出巡至汴梁,驻跸于陈。1371年朱元璋自制祝文,遣会同馆副使路景贤来太昊陵致祭,现存有御祭碑。始由山西等地向邑内移民。1448年诏建太昊陵寝殿、廊、庑、戟门、厨库、宰牲房等。1462年修建太昊陵后殿、钟楼、鼓楼、斋宿房、三清观、居道士、吏目等。1582年大疫,苍蝇相聚飞,所集之家,人多病死。
1927年武汉政府北伐军一、二纵队沿平汉路及其两侧北上;张作霖部在县城及四乡驻军多达35个营,负隅顽抗。5月15日城内驻军高桂滋旅经苏文焕、张家修动员反正,并包围阎曰仁团,激战三小时,阎团溃逃。
1942年春,大饥,树皮树叶吃净,路旁沟壑尸骨枕藉。全淮阳县共饿死8.52万人,外逃6.07万户24.28万人,卖儿女1.05万人,仅齐老乡就饿死1.62万人,死绝749户,卖儿女56人,卖妻子11人,两户自食儿女。
1946年6月联合国通过河南救济总署在县泛区赈济并设粥厂一处。9月2日,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和六分区(水东地区)三十团,在太南支队配合下,首次解放县城。淮太西根据地的薛孟庄、高堂、张满集等村试行土地改革。
1947年2月3日中共豫皖苏军区独立旅警卫团和二分区独立团与国民政府军八十一师一三八旅在李柿园遭遇,发生激战。8月刘邓大军杨勇部南下过境,县为其筹集粮晌、军鞋。16日晨,解放县城后,大军抵达新站,17日拂晓,先头部队抢渡沙河成功。遂在新站、祝湾架设浮桥,20日全军胜利通过。8月,中共中原局政委李先念,后勤部长张旺午带领十三旅开辟华北与大别山通道,在黄集驻扎。9月9日中共豫皖苏军区主力在县地方武装配合下,第三次解放县城。
1948年1月,地主反动武装还乡团疯狂残害农村基层干部,仅黄集一带被惨杀者100余人。2月,刘伯承、邓小平在沈丘县直河头召开部队、地方县团级以上干部会议,纠正急性土改中的错误做法。
1949年2月,支援淮海战役的担架队,历时六个月,转战豫、皖、苏、鲁四省,胜利完成支前任务返回。3月21日,县成立支前指挥部,支援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过境南下。
1950年春,淮阳专署调县民工1万人去周口西疏浚颍河。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1961年9月27日团中央书记胡耀邦来县视察工作;11月省、县拨专款维修太昊陵。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