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上一张长期被误读的照片


下面的这张照片,大家都不生疏。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认为是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时,国民党的创始人孙中山和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共同步出一大会场,因此是国共合作的象征。

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读到,事实不是如此:同孙中山并列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者并非李大钊。而是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参军处上校副官邓彦华。他是孙中山的贴身警卫。

据说,这帧重要历史照片的说明文字出错,原因是多方面的。1956年,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上海市某局文博科负责指出这是李大钊,上海市文化局就第一次采用了上述错误说明,之后以讹传讹。加之,学界也一直以李大钊参加国民党“一大”,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事件。此帧历史照片有突出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重要地位的作用。再次,照片中的邓彦华与李大钊确有惊人酷似之处。因而,此照片的说明一直鲜为国人所怀疑。

《光明网》伟大的丰碑中的文字介绍中,就说这是李大钊和孙中山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在福建支部生活中,也作如是解。

就是在国内出版的李大钊纪念邮票中,也把这幅照片作为背景。

可见,舆论宣传的作用,是多么的深入人心,与颠倒黑白。

其实,若仔细端详照片中的“李大钊”,也不难发现有疑点。李大钊早在1922年的照片,已蓄着浓浓的八字胡、戴深度近视眼镜,常常身穿长衫礼服。直到1927年牺牲时,也一直是这样的形象。为什么在1924年,出席国民党“一大”,却一改以往的形象,不蓄胡子,不戴眼镜,而又身穿短袄便服,杂行于卫士队伍之中呢? 况且,在这种隆重场合,作为大学教授的李大钊,应当穿通行礼服――长衫,而不应是短袄;另外,李大钊深度近视,戴眼镜,而该照片中之人则未戴眼镜,这是最大的区别。

早在1978年,前大元帅府参军处上校副官张猛(张国森)参加中山大学孙中山纪念馆时,就明确指出这帧重要历史照片的说明有误,照片中的“李大钊”,是曾与他共事多年的邓彦华。张猛先生与邓彦华当时均在大本服务,同是上校副官,彼此熟稔;张先生认定与孙中山步出会场者为邓彦华,应当较为准确。

当时,大本营副官分三部分:一是侍卫副官如黄惠龙、马湘、邓彦华、黄梦熊、马坤、高中禹、黄民生等;二是庶务副官如宾镇远、席楚霖等;三是交际副官如张猛、丁象益、王文汉、钱鍼、萧芹、葛昆山等。交际副官的任务是每日代孙中山接见宾客、到医院慰问伤病官兵,并与各军事机关联络重大情报。

1990年,邓彦华的胞妹邓丽珍在接受采访时,十分肯定地确认,照片中的“李大钊”是七哥邓彦华。同年,她郑重地在《团结报》发文,再次说明。

附:邓彦华(1893年~1942年),字铸雄,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白坭滘尾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曾与朱执信等人从事反清活动。 

清宣统三年(1911年)在南海、顺德等县组织起义军,攻占广州。旋任广阳绥靖处军事委员及福军教练长。龙济光盘据广东后,避居南洋,致力于反袁活动。民国6年(1917年)参加护法役,次年任第五军营长。1922年任大元帅大本营参军处上校副官、大元帅府卫士队队长。1924任警卫军第一团团长。1925曾率队攻入三水县城,击溃桂系军阀古日光部。1925年9月30日任广州国民政府委员会副官长。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师长,参加攻克武汉及北伐南昌战役。1927年3月任广东省防军师长兼广州市公安局局长及广州市党部执行委员;4月任广东特别委员会委员;6月任广州市警备司令;12月因第五军军长李福林辞职避居香港,彦华以第五军第十六师师长职代理军长。1928年3月任第八路军第五军副军长兼第十五师师长。后军长衔改称总指挥,由广东省军事厅厅长徐景唐出任,彦华改任副总指挥。1929,代理第五军军长并被选为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后任第五十八师师长和广东省政府委员兼省建设厅厅长。1930年与陈铭枢联名指斥汪精卫猖乱祸国。1931年任国民党广东省党部特派员和广州反蒋派国民政府委员。1932(7)年任广东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南海县县长。1939年免职去香港,1942年在港病逝。

1924年6月29日,孙中山在广州北较场检阅军、警、团(广州商团)会操。图为大本营参军邓彦华代孙中山宣读训词。

参考资料:

1、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2-03/21/content_333791.htm

2、http://www.zsnews.cn/ZT/ZSZX/showcontent.asp?id=551261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