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谛 – “苦”依字面的解释,是难以忍受。它可以被解释为不称心、痛苦或悲伤,它也可以被解释为“不满足”。佛陀说过:凡夫有两种痛苦--内心的痛苦和身体的痛苦,而圣人只有身体的痛苦。 集谛 -“集”真正的意思是指出“苦的根源是渴爱”。法句经216句:“从渴爱生忧愁,从渴爱生恐怖;离渴爱无忧愁,何处有恐怖?”众生在这一世对欲求的不满足可以带来很多这一世的痛苦。而这种渴爱如果延伸到死亡来临的那一刻,那众生也会因渴爱的力量而再次投生。只有停止渴爱才能停止轮回的延续。 灭谛 - 涅盘有分为“ 涅盘” (Nibbana) 和“般涅盘”(Parinibbana).佛陀和他的阿罗汉弟子在世时,他们是可以进入“ 涅盘” (Nibbana)的境界。当佛陀和他的阿罗汉弟子入灭时,他们舍弃了这个身体,他们就是进入“般涅盘”(Parinibbana)。所以,“涅盘”并不是一种死后才可以验证的境界。佛陀没有真正说明涅盘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境界。这好比一只青蛙要向一只蝌蚪解释陆地上的一切,那样的困难。对于一只蝌蚪来讲--水是一切,要它明白没有水的世界是如何的难以想像。 道谛 -八正道包含了-戒、定、慧这个很有系统的修行方法。戒是通过正当的生活方式来培育没有懊悔和安定的心,定就是从安定的心开始培育一种不受情绪(五种感官上的障碍-贪欲,嗔恚,昏沉,不安与忧虑,疑惑)污染的专注力,慧就是由定力观察世间一切的实相而产生的。通过八正道的修行,圣人就不会被这世间的假象所迷惑而继续的轮回。如果我们的心对这世间的事物有了明确的了悟,心就不会追逐着世间的假象而动荡不安。 这里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明何谓四圣谛。当一个人背负着一个装满了镀金的石头的包袱一路走来,他一直有一个误解说这包袱里装满了黄金。沿途上,他又看到了同样的包袱也满怀欢喜的把它们拾起。当他越拾越多时,他肩膀上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也越辛苦。可是,他又不了解问题出在那里。直到有一天,他遇见了一位智者。智者告诉他肩膀上的包袱只是一堆的石头而不是黄金(苦),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负担是因为他对于这些包袱的不舍(集-爱执),如果他放下全部的包袱他就会很轻松(灭),而智者更进一步说明了如何看清这包袱里的镀金石头的实相和如何放下这些包袱(八正道-从正见开始)。 佛陀在《相应部第12.2》很清楚的说明了无明是由于对四圣谛的不了解而产生的。一个比喻可以用来说明无明和四圣谛就如吸毒者是因为他不了解毒品对他的伤害而执着于吸毒后的幻境是快乐的(苦,集)。同时,也是因为他不了解戒毒后的解放(灭)以及戒毒的方法(道)而造成他继续吸毒的愚昧(无明)。 这轮回又何尝不是一种的毒瘾呢?我们就是那还没认清什么是毒瘾的人。佛陀已经看清了这毒瘾的过患,他告诉我们「这毒瘾是痛苦的,它不是如表面般的快乐,那种吸毒后的快感是短暂的。只是会带给我们更大的痛苦。迷恋吸毒的幻境就是戒毒的障碍。」佛陀也告诉我们:「毒瘾是可以被戒掉的,戒毒后是一种解放,毒瘾是可以用这种方法戒掉的。」但有几个吸毒者听得进去呢?他们还是一样迷恋在吸毒后的幻境当中,甚至还制造更多的幻境。有些吸毒者可能看见了这毒瘾的过患,但可惜的是戒毒的方法已经逐渐被遗忘了。最后他们只可以在恐慌中死去。有些吸毒者却把错误的戒毒法当真。这样一来,他们也就被引入了更大的迷惑当中。 有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他们把一个酒瘾很深的病人催眠后引领他去体验他醉酒后给他心爱的家人们所带来的痛苦。在这催眠的过程当中,他是真正的经历那种的痛苦。当催眠醒来以后,他嗅到酒的味道时都会有一种恶心的感觉。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当我们在一种的坏习惯当中还没有尝到它所带给我们的痛苦多于它所带给我们的快乐时,我们是很难放下这种的坏习惯。一旦我们尝到了它的痛苦,没有人叫我们放手,我们也会放手。其实,四圣谛这四种法则也可以是戒掉很多上瘾问题的方法。我看过一个人吸了整40年的烟可以在一夜之间戒掉烟瘾,原动力就是因为看到了吸烟的真正苦。有的人戒了很多次却不成功,这也有可能是他还没看到吸烟的真正苦。 这是我对四圣谛的一些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