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回乡记 5



                                                                            回乡记 5



大都市化似乎已经成了国内各个城市的建设目标,尽管人们对都市化的理解,可能还只在于高楼大厦、车辆等等占有的高比重上。

我涉迹的国内几个机场,距离市区差不多都是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这大抵也已经成了国内“都市化”的一种模式。不论是福州,还是北京、南京、上海,机场到市区的道路,无一例外地都很宽敞,全封闭式的,路两边绿树掩映,交通秩序井然,让人赏心悦目。就连那道路上边绿白相间的指示牌,似乎也跟美国的道路接轨了。

然而,车子一进入市区内,情况立马就变了样。这时的城市,就像是一大群城镇拼凑在一起,交通管理极为混乱。

在从长乐机场驶入福州市区时,我的第一个印象便是,道路好了,车子多了。但是,一进入市区,情况就不一样了。刚刚形成的良好的感觉,很快就被毫无秩序的交通状况和肆无忌惮的喇叭声给搅乱了。虽然大多数街口都设有红绿灯,但是这种约束并没有明显的效果。传统的自行车对交通的威胁还不算明显,它们只是在人行道上行驶时,才对行人构成威胁。要命的是摩托车如异军突起,横冲直撞,如洪水猛兽一般,让人防不胜防。交警们也不知道干什么去了。

第一天下午回到福州,还没经过畅快的休整,就要出去跟朋友聚会了。正值交通高峰时期,我叫了一辆的士,跟司机寒暄了几句后,便不敢噤声了,原因是司机开车的势头之猛,完全超乎我的想象之外。我眼巴巴地看着司机像个训练有素的杂技演员一样,左穿右插,如入无人之境,不时地还要按几下喇叭,吓唬一下四周的车子跟行人。我两只手分别紧紧地攥住左右膝盖处的裤子,神经高度紧张,大汗淋漓。在记忆中,只有九年前我第一次上高速时,才出现过如此狼狈的情景。那时庞大的集装箱运输车从旁边驶过,排山倒海一般,着实让我张皇失措。

但是,让人惊异的是,这些杂乱无章行驶着车子,在混杂的车流、人流中穿行时,居然没有发生意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让我对国内司机的驾驶技艺,深表敬佩!

在南京,我的一位朋友来接我去吃饭,他开起车来,也像个魔术师似的,搞得我心惊肉跳的。我忍不住冲他说:“伙计,你到底是在向我炫耀车技呢,还是想把我折腾地只剩下半条命?!”

还有一点有点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每次当我坐上朋友们的副驾驶座,下意识地要去摸安全带结扎时,差不多都会听到他们的一句不无自豪的忠告:“别绑那玩意儿了,没事的!”

在国内,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子,曾经是许多人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有很多人已经实现了,私家车遍地都是。汽车已不再是身份的象征,而只是成为名副其实的代步工具。同学朋友中相当部分人都拥有了自己的车子,尽管大多数还只是轻便经济的小型国产车或者中外合资的车型(十万左右的低档车,大约相当于他们家庭年收入),但在“行”方面毕竟是方便多了。然而,车子一多,问题也多了,还是前面所说的交通管理的混乱以及驾驶人员缺乏自觉的安全意识。因此,拥有车子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被打了折扣。听说现在上海考个驾照要四万元,可能是为了限制车子的拥有量。但这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我觉得,重要的还是应该从管理着手,这才是根本。

还有一些风景。行人们走在大街上,就像是在自家的后院散步一样,根本就不将各种车子放在眼里。我经常看到有人像体操运动员一样,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翻越过大街中间用来分隔道路的铁栅栏。闯红灯的人比比皆是。在美国管这些现象叫Jaywalk,是要吃罚单的,但是国内的行人们却心安理得。从洛杉矶空旷的人行道,忽然一下子置身于国内壅塞的闹市中,我的反应显然变得十分的迟钝。于是我走在大街上,自我感觉就像《儒林外史》中的那个穷酸措大权勿用,进城时手足无措,只好“一味横着膀子乱摇”了。

在南京时,我去了陆指看望一位前辈,离开的时候,老头非要送我上车不可。陆指前面的大道上有黄色警戒线,老头就站在其中,要给我拦的士,弄得我目瞪口呆。我赶紧把他拽到了路边。我想,老头他懂得这个规矩,不等于说别人也懂得这个规矩,所以还是不冒这个险为好。

诸如此类。

今天刚刚看了《世界日报》的报导:2005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Thomas C. Schelling日前访台,他发现台北街头充满了摩托车、巴士、小客车,并以惊人的速度交互穿梭,他说了:“这就是赛局,每辆车都必须知道其他人怎么走。”

我想,台北的这种交通状况,其实也可以形诸于如今大陆东部的一些大城市。


10/30/06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