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 , 北方人 , 漂洋过海的中国人 - 浅谈进化论】
By ≠ Paleink
There has been unprecedented growth and diversification of the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cross the world in recent years. In 1978, there were only 50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S, but nowadays over 10,000 Chinese students go to study in the US every year. Meanwhile, a few years ago, only some 3,000 Chinese students went to study in the UK every year while the year of 2001 saw the figure surging by six times this amount, placing Chinese students first among all other foreigners studying in the UK (http://www1.chinadaily.com.cn in/200202/26/eng20020226_91018.shtml). In 2002, there were 13,250 Chinese enrolees in New Zealand tertiary education, while 22,052(semester 1, 2004) Chinese onshore student enrolment can be seen in Australia universities.
从上述数字之中 , 解读出除了远方生活在故乡怀抱里的北方人 , 南方人 , 这里还有一类带着希望去找光明的族 群 , 一群散布在全世界的中国人,一支飘洋过海的 Spiritual 圣徒。
为了这点心里的希冀,还有狂热的梦,他们中的一些涌动在世界精英的队伍里,在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挑战中,在一扇扇的风景中不停地飘入,寻找,飘出。一些或许只是为了在这流转的清新空气中,喘一口气。还有一些或许只是在茫然的命运中随了宿命而流浪的灵魂。
浮浮沉沉,也只是在浮光掠影里寻找一份更美好的生活。
------------------------------------
--------
进化论的学说最早起于达尔文的祖父,达尔文在祖父进化论的假说上收集了相当的证据,使其成为科学的理念。 依他说,“各样的生物全是由共同祖先逐渐发展出来的;在自然界中,生存竞争 (Struggle for existence) 和适者生存 (Survival of the fitness) 是动植物生存,发展的机理,这个机理也适合于人类 。”
在他看,进化的原动力就是自由竞争世界中的一种生物学的经济。 于是,在一定的环境里,为了生存同种的个体之间会为之竞争,对环境适应得最好的有最大的生存机会。这就导致了在种种偶然变异当中,有利的变异在每个世代的成熟个体中就会占优势。 (相关资料参见 Western of Philosophy, Chapter 21 )
马克思禀承了达尔文进化论的理念, 相信人类的进化是可以用一个合理的公式概括的。 他 相信 人对物质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因。马克思把物质财富的生产和经济利益的追求当成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因固然是正确的,且含有真理性。但是社会历史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性的原因决定的。 马克思的进化论是 ” 激进的进化论(革命推动社会进化 Radical doctrine ),现代化理论的进化论是渐进的进化论(渐进的变革推动社会进化 Evolutionary doctrine ),虽然进化的方式不同,但在进化 ( Beliefs in progress) 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
[ 插絮,写道这,忽然看见化学键的留言。这篇文章不在讨论马克思的哲学是否是革命性的问题上。既然化学剑提到了,我就扯两笔吧,马克思的‘哲学体系’是在特定的时代发展起来的,是近代工业国家的所特有的哲学。而他作为一个哲学家,他的思想太受时代问题的局限了。恩格斯和皇家委员会对英国一百年前存在的工业制度种种骇人听闻的残酷的报告,构成了马克思坚信自由竞争向独占垄断发展的道路,而它的不公平性必定引起无产阶级的反抗的信念。 这种开创新时代的反抗依他看来必是以革命进行的,他希望从阶级斗争中得到一切。因而,从实践角度来看,他陷入了强权政治( Power politics ) ‘主宰阶级论 ( the doctorial of a master class) ’。。。。。。 ]
可以说,机器生产 ( Machine Production) 和对自然环境的科学操纵 ( Science) 使我们对信服人类的能力满怀希望,同时我们注意到在科技发达的国家和时代,居民都因科学享受到了巨大的物质进步。因为,一定量的劳动力所生产的产品大大高于同量劳动力在运用科学技术之前。因此 , 掌握近代技术所创造力量的人构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源泉。
政治,经济被看成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此种观念已成为大多数人的普遍共识。这里,我想谈的是社会与文化对自我发展的影响。在人生发展的阶段中,每个阶段即有提升之潜能,我们看作是一种进步 (progress) ,一种机运;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在新环境里又潜藏着受创性 (Vulnerability) ,即新环境的自我适应能力 (adaptive efficacy) ,例如文化差异的影响,语言掌握,就业问题等。因此,这也可能是一种危机。
------------------------------------
--------
从 1847 年 , 容闳的远渡重洋赴美留学,视为中国知识分子第一次流亡的典范。到 1993 年,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了 20 万,近年来,这个数字仍在继续攀升。在这数以千计的旅居或移民的留洋大军中,北方人,南方人疏离着又融合着。
这些长期游离在母体之外的中国人,面临着另一种文化,思想,知识,道德,环境的新模式的挑战与适应。在这种多重的视野下,漂洋过海的中国人与留在自己家园的同胞之间,潜在的构成了忽远忽近的张力。
由于生存环境的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说,南方人,北方人呈现着不同的个人癖好,饮食习惯,价值观等等。而当南北方人加入到漂洋过海的流亡对伍中后,这种不同又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流动着。
当然这是题外话。
绝大多数的自我在发展到中年的时候, 就要考虑 恋爱结婚, 结果育才的问题。但也有越来越多的自我一生只独自开花而过。对于人类身心发展的变化,心理学上认可遗传基因(生理基础)和社会文化环境的交互影响。其中父母对子女的性格行成之影响是不可分离的。 人生的发展是一个链条形的,后期的发展均有赖于前期经验学习的累积发展,是一个依次成序的过程。 孩子出生后的 18 个月,即信任感的培养阶段,这时对婴儿的关爱不仅是 适时适度 (而非有求必应)的饮食,更重要的是母亲的 爱顾 。 这不仅需要敏感,温柔,关怀,育儿的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健全人格性格发展的培养。
刚毕业的时候,有次和公司的外籍员工外出饮茶,一个男人怀抱婴儿从我们身边走过,她当时问我:“你们中国人怎样对孩子进行 toilet training, (幼儿的大小便训练) .” 说实话,对这个问题当时我很茫然,懵懂中记得开档裤是幼儿和孩童的唯一区别。。。
社会心理学和语言学的很多经验理论是为教育学服务的,一种血缘关系容纳连接着三者。一次翻专业书,才了解到对 toilet training 之重要,对幼儿不可作出超其能力之期望,更不可因不符合成人期望而予以羞辱。这均可能令幼儿对自身之无能感到羞愧,对自身之能力感到疑惑。本阶段的发展将对将来发展诸项:爱与恨,合作与任性,自由表达与自我克制等有决定性的作用。(参考文献: Elkind, D., & Weiner, Development of Child, 1978 )
回想那徨然的时代,若在当时就结婚育子,就我个人而言,难免我会在沿途摸索中摔很多跤。而在岁月长河里成长发展的我此时如果嫁人结果,不置可否,也许面对很多措手不及的行为我会从容很多,生活也会安宁许多。也许我会更懂得爱顾我的亲人。
大多数父母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叹息自己已老,毫无希望,把发展 期冀于自己的下一代。这样的眼光似乎太简单化了。人生后期的发展仍可对自我品质和下一代的性格人格发展,产生某种程度之影响。
So life-long learning, life-long development 世俗但需要坚忍。